第61章 談談幼兒的心理健康(1 / 2)

幼兒時期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個性和很多心理品質都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心理學把這一時期定義為人生發展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有以下六方麵:①小兒多動症占0.02%。②社會行為問題占15.7%,包括愛發脾氣、好打架、爭吵、說謊、嫉妒、強欺弱、惡作劇、不能和別的兒童友好相處、有破壞行為、偷竊等;③性格和情緒問題占12.3%,包括任性、自私、固執、嬌氣、膽怯、退縮、易哭泣、懶惰、自卑、過分敏感、過度幻想等;④神經功能障礙占0.25%,包括排泄機能障礙、言語障礙、睡眠障礙、強迫行為、神經緊張等;⑤不良習慣占12.9%,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眨眼、皺額、挖鼻孔、聳肩、咬衣服、玩弄生殖器等;⑥學習上的問題占2.8%,包括注意力不易集中、反應遲鈍等。

家庭是兒童成長的第一環境,也是幼兒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社會組織。家庭環境的教育功能會影響兒童的健康發展,6 歲前的兒童與家庭的關係更為親密與長久。因此,對於學前兒童,家庭所給予的影響是更多的,更大的。家庭結構、家庭人際關係、家庭觀念,家庭活動內容與方式,將直接影響到幼兒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具有率先性、隨意性與隨機性、親情性、持久性、豐富性等特點,若運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將會對幼兒產生積極影響。

作為即將成為小學生的幼兒,其心理健康問題卻沒有受到應有的關注和足夠的重視。社會對幼兒健康的理解,往往偏重於身體好、吃得好、睡得好等生理健康方麵的單一要素,而忽略了幼兒心理健康這一重要方麵。實際上,幼兒與成人一樣,心理承受著不同的壓力,幼兒時期若不能維護其心理健康,成年後將會產生廣泛的、深刻的、難以修複性的後果。因此,研究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找出增進和維護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對於不斷提高兒童的身心素質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現代家庭已將家庭環境提到了首位。家庭中有了孩子,環境布置的要求應向兒童傾斜,就是說要考慮環境布置對兒童的影響,家庭中物質環境是無聲的教師。

理想的家庭生活氣氛是和諧的,家庭生活氣氛帶來輕鬆的、歡樂的、積極向上的感受,將有助於不斷鞏固家庭關係,從而消除幼兒緊張等心理壓力。父母對幼兒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愛,讓幼兒在愛的環境下茁壯成長。

提倡高尚的文化生活,因為它對兒童將產生精神影響,選擇適合兒童心理特點的書籍、歌曲、影片、家庭娛樂活動、家庭遊戲等,將有利於幼兒的智力開發和心理健康成長,讓幼兒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生活。試想:如果家庭中以賭博為娛樂內容,將會給幼兒帶來多麼惡劣的影響。為此,家庭應慎重的選擇安排家庭中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