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給我的點滴啟示(2 / 3)

一般來說,體育活動能使人心情愉快,活潑開朗,精神振奮,產生良好的情緒體驗,但是如果組織不善,也會給幼兒帶來不愉快的情緒。因此,我們要注意第一避免單調、死板、機械的被動學習。教師應多選用遊戲的方式進行,可以編一些兒歌來幫助幼兒練習,還可把音樂引入到體育活動中。另外,在組織體育活動時,還應注意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和思考。第二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幼兒。在體育活動中教師往往容易注意到發展好的,或者其他方麵特別差的幼兒,隻考慮了兩頭忽略了中間的幼兒,這些都會給幼兒帶來消極的情緒情感,所以我們應該對全體的幼兒抱以積極的態度。第三努力發掘體育活動中的美育因素。把體育活動與音樂活動、語言活動有機結合,提高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使幼兒在體育活動中心情舒展、愉快樂觀。但通過體育活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是一個長期的教育過程,尤其是那些自信心較弱的幼兒,要對他們更要耐心細致地教育,使他們一點一點的增強自信心。

然而,任何一種教育都離不開家園的合作作用,因此《綱要》裏還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就幼兒健康教育,尤其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家庭的積極配合顯得更為重要。當今的教育是師幼互動、親子互動教育,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單是幼兒園的事,如果幼兒園教育是一套,家庭教育又是一套,這就必然使幼兒園教育力量大打折扣。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人的需要依次分為生活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作為家長,除了要保障小孩有足夠的營養,有穩定的家庭生活外,要引導小孩參與社會交往,尊重別人,尊重自己,多給小孩自由,讓小孩在自由思考和行動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所以對幼兒實施健康教育還應注意發揮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的作用,因為創造健康的教育環境,可以讓幼兒在這種環境中充分發展潛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包括以下兩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