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教育方式是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美國心理學家勒溫指導下,李皮特和懷特曾做過一個實驗,設計兩種教學氣氛,一種是專製的,另一種是民主的,實驗三個月後,了解學生對學習的意見,民主型的教學組,學生願意繼續學習,專製型的教學組,學生不願意繼續學習。後來,他們把實驗擴展為四組:強硬專製型、仁慈專製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實驗結果表明,教育方式對師生關係有明顯的影響,采用民主型的教育方式的教師,師生關係最好;而強硬專製型的,師生關係最不好。
3.教師的教育態度會影響師生關係
教師的教育態度也是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因素之一。日本心理學家岸日元美以小學六年級六個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把教師的教育態度分為五種,摯愛或冷漠的態度,強製或自由放任的態度,熱心或無視學生的態度,紀律森嚴或寬容的態度,對教育業務是否踏實、精通的態度。結果表明,教師的教育態度是形成師生關係的重要條件,業務精通、摯愛學生、熱心班級事務、民主與學生共同學習、遊戲、朝氣蓬勃的教師,容易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4.教師自製力低會造成師生衝突
師生關係處理不好容易造成師生衝突,當師生在教育過程中產生矛盾時,教師不能冷靜地處理問題,沒有很強的自製力,教育方法不當,就會引起師生衝突。師生衝突對教師、學生雙方都有很大影響。師生衝突引起學生情緒緊張,注意力分散,甚至引起學生群體的卷入,使課堂教學無法進行,使教師的威信降低,甚至喪失;教師教學的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影響教學質量;影響師生的心理狀態,情緒緊張不安,易激怒;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教師的教學熱情。
三、師生不良的人際關係對學生的具體影響
師生關係有三種類型:相容,淡漠,對抗。相容型的特點是師生之間相互了解和理解,情感親密深厚,教師熱愛學生,學生尊敬教師,彼此心心相印,行動一致,配合默契。淡漠型的特點是師生之間很不了解,缺乏情感基礎,既無所謂愛,也無所謂恨,有一定的心理距離,彼此很少接觸,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樣子。對抗型的特點是師生之間彼此產生了消極的認識,從而導致不滿、敵對情緒的滋長和行為上的對抗,後二者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有的教師不熱愛工作和學生,對學生漠不關心,缺乏同情心,很少進行師生交流,形成淡漠的師生關係;有的教師對學生態度粗暴,諷刺挖苦打罵學生,造成緊張對抗的師生關係。
1.不良的師生關係會損傷學生的身心健康
當師生人際關係不和諧,或發生矛盾衝突時,學生就會感到心存壓力,心情抑鬱,長此以往,必然導致身心健康的損傷,主要是:①生理功能紊亂,身體不適,有飲食障礙、睡眠障礙、肌肉緊張性疼痛、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②心理功能下降,記憶力、注意力、思維能力降低等;③負性情感增加,過分壓抑造成學生心理緊張、煩惱、易激怒、焦慮等負性情感;④情感遷移泛化,遷怒於他人,形成抑鬱狀態等。
2.不良的師生關係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生學習動機中有一種重要成分是交往動機,交往動機包括願意和別人相處,而不願意一個人獨處,願意跟語言、興趣、習慣相同的人相處而不願意與意趣觀點不同的人相處,交往動機在學生的學習中起著兩種相反的作用,學生與教師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係,交往動機就會起積極作用,學生就會特別努力地學習他所喜歡的教師的課程;如果師生關係不良,交往動機就會起消極作用,學生就會不願意學習該教師所教的課程。
3.不良的師生關係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
有人調查了中學兩個班級,一個班級的學生與語文教師的關係極好,他在這個班任教一個學期後,學生語文成績平均提高了9.1 分;另一個班學生與物理教師關係極差,有87%的學生表示不喜歡物理教師,這個老師教了一個學期,學生物理學習成績平均下降了21.5 分,可見,師生關係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是極大的。
4.師生關係會影響學生個性的發展
師生關係良好,學生感到安全、輕鬆、愉快,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師生關係不好,學生就會感到焦慮,不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美國心理學家馬特拉對此進行了研究,表明教師與所教學生的性格有很大的相關,1 0 0 名教師與所教學生性格的相關程度如下所示。
許多教育案例表明,教師良好的性格會對學生產生終生受益的影響。
綜上所述,教師應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構建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關係。平等、信任、理解、寬容、真誠是新型師生關係的前提。教師要以平等的觀念對待學生,尊重、理解和信任學生,以自己健康的人格去影響教育學生,使他們成為心理健康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