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讓教師走出工作倦怠的泥潭(2 / 2)

這就是女孩子所言的“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愛因斯坦博士。他淡泊名利,從不注意自己的形象,考慮他人的看法,以愉悅的心境撲在科學研究上,創造出令人矚目的非凡成就。

有的教師不能正確認識自己,不能正確刻畫自我形象,或消極自卑,或自負自傲,滋生不良心態;有的不能正視社會現實,悅納教師職業,結果心境一片灰暗,工作沒有動力。伏爾泰說:“工作可以阻止3大壞處:無聊、邪惡及欲求。”掙脫“世俗”羈絆,無私奉獻,孜孜耕耘,正是人民教師樂教的精神追求。同時也還自己一個健康的好心情。

二、放假心境

“人人應花點時間享受一些特別的樂趣,哪怕每天隻花5 分鍾也好,去尋覓一朵美麗的花兒、雲兒,或是星兒,或學習一首詩,或為別人枯燥的工作帶來快樂。有許多人非常勤奮,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假使他們總是拖延著,不以美和歡樂與人們交換微笑,一味抓著可厭的責任和關係,又有什麼用?”海倫·凱勒的話無疑說明,苦苦的追求固然十分必要,然甜甜的享受也不可少。在快節奏的工作之時,教師未必就要把自己禁錮於校園之內、課堂之中,束縛於實驗室內、講台之上;未必整日燈下漫筆,網上馳騁,擠出一點時間,挪出一方空間,鬆弛一下神經,活動一下筋骨,使歡樂與健康同駐。這方麵我們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1.投身自然。戴爾·卡耐基在談及成功之道時,感慨而言:“我們且休要這麼忙碌,或活得這麼快速,使自己無法傾聽草地的音樂,或森林壯麗的交響曲。世上有些事情遠較財富重要:其中之一便是要能欣賞簡單的事物。”大自然是慷慨的,帶給我們的歡樂是豐腴的。為何不暫離勞頓,去體驗一下海的壯闊和山的巍峨,欣賞林海的濤聲和星空的深邃。可摸一摸綠草的溫柔,嗅一嗅花的芬香,聞一聞鳥的心語,看一看夕陽的餘輝,這無不讓人遐想聯翩,心曠神怡,一掃工作的困頓,心情的煩悶,以達心靈的淨化,更何況神奇的自然又給人幾多創造的靈感。即便是去看一看小小螞蟻的無休止勞作,便可得到無數啟示:生活中的煩惱,工作中的沮喪何足掛齒。投身自然懷抱,便可一舉多得:飽覽無限美景,享受心靈的淨化,啟發創造的靈感。

2.偷閑學習。孔子曾言:“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發憤忘食,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它可以擺脫煩惱,忘記憂愁。孔子正是這樣做,才在反複玩味《周易》時,演出了“韋編三絕”的故事。隨著學習化社會的到來,讀書學習不僅僅意味著獲取人類積累的知識與經驗,更重要的是獲取個體發展和心理健康的一種手段。重新學習會從中享受讀書的樂趣,以衝淡工作的煩惱,緩釋競爭的壓力。深邃的哲語,多樣化的信息,大千物象和百味人生,給教師帶來的不僅是心靈的快慰和心智模式的變化,且帶來課堂教學的無限生機和魅力。

3.享受親情。也許一堂公開課教學沒有成功,也許一個學生苦惱了你,也許是你所帶的班組學生鬧出了“亂子”,也許他人對你的工作沒予以肯定。拋開他們,回到家裏和家人一道,盡情享受親情之樂,不必在憂愁苦悶中渡過灰暗的光陰。上街購物,打掃庭院,伴兒遊戲,其樂融融。其實,在勞作遊戲之中,有些問題便可化解。心理學研究表明,大腦緊張下不能解決的問題,而在娛樂、聊天和體力勞動中忽然而悟。生活是五彩繽紛的,人是主觀能動的。隻要不斷學習,就能有所發現;隻要不輟工作,就能有所收獲;隻要積極努力,微笑麵對生活,那麼快樂就會與健康同在!

三、換位思考

如何看待教師職業?境界不同,在心中引起的體驗是截然不同的,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也會迥然不同。

教學生活,看似枯燥乏味,實則充滿著歡樂和幸福。要化平淡為神奇,用心感悟每一天。當學生在人生探索之路上愁眉緊鎖時,您先站在這個孩子的角度想一想,找到最佳辦法後,幫他走出困惑,為他解除煩惱。“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的美好境界,定會讓您心潮難平。

夜深人靜,回味一天的教學生活,用筆記錄下您心動的點點滴滴,不為炫耀好的情愫,隻是吐一吐心中的愉悅,留一點值得回味的素材。這樣,就是一天從早忙到晚,您還是會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了。

把教師職業當作一項事業而不僅是一個飯碗時,把教育崗位當作一種創造性的實現自身價值的舞台而不是一種負擔時,我們就會在工作中得到快樂,而不是煩惱和悲傷,更不是職業倦怠,我們就會感到,工作著是美麗的,忙碌著是快樂的。

總之,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適時適度地調節好自己的心態與情緒,及時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緒,保持一種健康平和的心態,從而達到根除職業倦怠的消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