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讓教師走出工作倦怠的泥潭(1 / 2)

摘要:隨著深圳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和深入,教師身心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重視,由職業倦怠所引發的教師厭教和教師流失現象已成為影響課程改革發展的重要因素。有一部分教師則由於不能妥善應對課改工作中的挫折和壓力,逐漸喪失工作信心和熱情,形成職業倦怠。我們應明確其表現及其危害,深刻分析深圳教師職業倦怠產生的原因,提出預防和克服教師職業倦怠的對策。

關鍵詞:現狀 職業倦怠 根源分析 對策

工作倦怠(J o b Bur no ut),國內有時也稱為“職業衰竭”“職業枯竭”,是世界範圍內的普遍現象。這種症狀在國外上班族的身上經常發生,那麼,國內的狀況又是怎樣呢?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聯合新浪網教育頻道、人民網、千龍新聞網、中青在線等國內眾多知名媒體啟動了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以期真實反映國內上班工作倦怠的情況,找出“工作倦怠”現象出現的原因,為個體調整自身的工作狀態,國家和企業製定相關的解決政策提供依據。

某市曾有三名教師因體罰學生而受到了教委相應的處理,這使我深知“教師職業倦怠”就在我們身邊。查閱相關資料:“某地學校一位教師在期末工作考評中成為‘末位’者,這位可能麵臨‘淘汰’的教師萬般無奈,陷入難以自拔的心理重負之中,在學校吞下一枚金屬,以此表示‘抗爭’,惹發了一場軒然大波。陝西某市的中學校長,處罰擅自離校的學生時,拳腳相加,一名學生因醫治無效而死亡……”所有這一係列的事例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心理常常超負荷。教師扮演的是為人師表的角色,這種職業的神聖感在客觀上迫使教師不得不掩蓋自己的喜怒哀樂;同時,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麵對家長的望子成龍和學校的以升學率論英雄,以及社會的沉重期望,不少教師往往“載不動許多愁”,如不及時加以有效的疏導,長此以往,勢必會使心理不堪重負。

近幾年來,我們經常聽到深圳的老師感歎:“近來不知何故我開始變得脆弱、多慮,老是擔心教不好課程,擔心教學質量上不去……總之,考不完的試,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壓得我透不過氣來,整日心緒不寧!”教師的這番話反映出當前在課改任務繁重、升學壓力過大、工作超負荷的現實情況下,深圳許多中小學教師真實的生存狀態。實際上這就是教師職業倦怠的症狀表現。

教師職業倦怠,主要是指教師難以應付職業對自己的要求而產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狀態,是個體厭倦和畏懼工作任務的一種心理反應。教師職業倦怠現象不但極大地危害了無數教師的身心健康、教師專業發展,而且嚴重影響教育事業、整個社會的發展。因此,解決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是刻不容緩的。

導致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麵的,結合深圳當前中小學教師的具體情況來看,主要有:競爭壓力、教師特定的職業特點、學校管理體製、社會支持與期望、工作待遇和教師本人的人格特征等。所以,要更好地解決教師職業倦怠問題理應從以上幾方麵著手。但我們都很清楚,如果考試製度不從根本上變革,競爭壓力、學校管理體製、社會期望這些方麵是很難得到根本改善的,而考試製度在短期內是不會有大的改革的。因此,正如俗話所說,打鐵得自身硬。要克服教師職業倦怠關鍵還是在教師個人的努力。作為教師又何不調節一下生活節奏,讓自己的心情放一下假,以“瀟灑一回”呢?筆者曾為此做了一些思考與探索,下麵就教師如何走出職業倦怠的心理泥潭談談體會。

一、悅納現實

先看一則伊索寓言:父子倆趕一頭驢到集市上去賣,正走著,路上就有人說:“瞧那兩個傻瓜,明明有頭驢不騎,卻自己走路。”父子倆覺得有理,於是便舒舒服服騎驢而行。可過一會兒,又有人議論:“看那兩個懶家夥,驢快給壓壞了,到了集市還有誰買。”父子也覺得有理,於是把驢的四條腿綁在一起,倒掛在扁擔上抬著走。

不能正確悅納自己,悅納現實,一味接受外界刺激,頻繁更改自己的目標走向,正是故事留給人們的“滑稽”思考,父子倆在心理壓力增大且疲憊萬分之時,也留下幾許笑料。很多人自覺“太累太苦”,毫無“瀟灑”可言,就是因為沒有笑納自己、笑納他人和笑納現實的緣故。狄德羅曾言:“每一個心靈都有它的望遠鏡。”正確運用自己心靈“望遠鏡”,在生存空間找尋人生軌跡時,隻要學會悅納,就會有個好心境。不妨用愛因斯坦的生活實踐看一看一代科學巨人如何用一顆平常心對待功名利祿,以愉悅心境麵對科學研究。

1940 年,愛因斯坦已譽滿全球。他在接受美國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院教授職務後,有一小姑娘向家人描述路遇古怪老人的情景:“他滿頭白發,十分零亂。他個兒不高,肥大的衣服非常隨便地套在身上,就像人們為了取暖,將毯子裹在身上一樣。他有一個大鼻子,一雙深凹的眼睛,嘴唇上長著粗硬的胡子。他老是凝視著,思考著……我發現他穿著拖鞋──居然忘記了換鞋子。我把他想象成童話中的人物,不知怎麼竟從書裏跑出來,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街上,像幽靈一樣,從我身旁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