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民辦學校教師心理健康及教育問題初探(1 / 3)

民辦學校是教育沃野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其獨特的魅力,迅速發展壯大,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那些投身於民辦教育事業默默無聞、辛勤耕耘的教師,像堅韌的小草,以自己頑強的生命力爭取著陽光雨露,堅韌地生長。他們像參天大樹,用自己無私的愛,嗬護著每一名學生。然而,在成為“學生靈魂工程師”的同時,卻麵臨著種種越來越嚴重的心理問題的困擾——迷茫和困惑、艱辛和沉重!

國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以遼寧省14 個城市的168 所城鄉中小學的2292 名教師為調查對象,調查產生了一個令人驚詫的結果:51.23%的中小學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32.18%的教師屬於“輕度心理障礙”,16.56%的教師屬於“中度心理障礙”,2.49%的教師已構成“心理疾病”,遠遠高於目前我國正常人群心理障礙發生率在20%左右的水平。此後不久,上海對全市小學教師的一項調查,也得出了類似的結果。

調查的另一項結果表明,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成正比,所以隻有重視教師心理健康的研究,才有利於更好地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然而,在越來越多的重視心理健康研究的呼聲中,各級各類教育機構更多考慮的對象是學生,對“教師”這樣一個重要而又特殊的群體缺乏探討。民辦學校的教師又作為教師隊伍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以其特殊的工作環境、工作氛圍、工作性質等存在著與公辦學校教師很大的反差,他們存在的心理問題更加嚴重,尤其深圳市又是民辦學校的集中地,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關注民辦學校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都有著長遠的戰略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

那麼民辦學校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又呈現出怎樣的特殊性和潛在的危機性呢?這些心理問題是如何產生的?我們又該如何針對民辦學校教師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1.嚴重超標的工作量

據調查,我國中小學教師人均日勞動時間為9.67 小時,比其他崗位的一般職工日平均勞動時間高出1.67 小時,其中睡眠時間比一般職工平均少1 小時,娛樂時間少0.5 小時左右,積累起來,年超額勞動時間為420 小時。而寄宿製民辦學校教師日工作時間通常在12 小時以上,有些辦學者為了減少聘用教師的編製提高經濟效益,尤其是低收費民辦學校教師課時量嚴重超標,有的還要當一個班班主任的現象屢見不鮮。可想而知,長時間超負荷運轉,睡眠嚴重不足,容易使教師疲憊不堪,心理負擔沉重。教師的工作量除正常的教學工作如備課、上課、批改大量的學生作業外,還承擔了許多繁雜的非教學任務,如維持紀律、管理學生值日、衛生、上操、家訪等等。工作負擔較重的教師群體,如班主任、主課教師、畢業班教師、初高中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多,職業壓力大。

2.不穩定的工作環境

民辦學校由於自身體製有別於公辦學校,任課教師都是從全國各地聘用的,為了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引入激烈的競爭機製,采取了優勝劣汰的考評機製。這樣就使許多教師心裏有一根弦是緊繃的,那就是下崗。這種競爭使部分教師謹小慎微的工作,沒有穩定感,似水上浮萍沒有根的感覺。恰好這一因素對於絕大多數已經辭去原來工作背井離鄉二次創業的教師來說就顯得至關重要而倍感沉重,這種壓力時時在困擾著每一個教師。由此而產生的不良情緒長期得不到釋放,日積月累,惡劣情緒最終會以“零存整取”的形式突破心理承受的極限而爆發。自卑心態嚴重,嫉妒情緒突出,焦慮水平偏高,神經質、抑鬱症和失眠時有發生。

3.不科學的評價製度

民辦學校由於辦學體製與公辦學校的巨大差異,生源是決定民辦學校的生存和發展的惟一途徑,以“質量求生存”幾乎是所有民辦學校不爭的辦學信條。小學要麵臨各級教育部門的質量抽檢,初中和高中麵臨中考和高考的壓力,民辦學校的生源質量無法和公辦學校相提並論,尤其初中和高中,多數都是無法進入或被公辦學校淘汰的學生才進入民辦學校求學。在這種先天不足的情況下,民辦學校要想在競爭中和公辦學校爭得一席之地是何等不易!這就需要民辦學校的教師付出更大的努力,同時也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據資料顯示:有33%的教師認為升學壓力是老師最大的心病;24%的教師認為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是生活中最大的挫折;47%的教師認為學生考試成績優秀是生活中最開心的事情。這些數據都說明了質量檢測、升學壓力是影響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升學壓力還加劇了同事之間的競爭,成為教師心理矛盾的又一個重要來源。同時也是民辦學校衡量一個教師能否勝任的重要指標,這就更加劇了民辦學校教師的心理負擔。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麵對家長望子成龍、學校以升學率高低論英雄以及社會的沉重期望,不少教師往往心理不堪重負,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