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民辦學校教師心理健康及教育問題初探(3 / 3)

2.麵對壓力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圈,學會彈性工作

一個會休息的人才能更好地工作,為此,在安排工作時,千萬別忘了安排自己的休息時間。不管工作多忙,負荷多重,嚐試著去操場運動一下,走出去到學校附近散散步,逛逛街等。同時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更為重要,俗話說在家靠親戚出門靠朋友,尤其對內心深處飽受親情困擾的的民辦學校的教師來說更為重要。有了好朋友就有了傾述自己不快的對象,身邊無形中多了一個心理“導師”。通過釋放自己的積怨情緒,讓自己的身心很好地放鬆,更有利於精神抖擻地去應付繁重的教學工作。心理學家早就指出,人類的心理適應就是對人際關係的適應,具有良好人際關係的個人心理健康水平也愈高,對挫折的承受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就愈強,在社會生活中也就愈成功。因此教師要學會與人交際,善於與人交際,將自己和諧地融於群體之中,保證健康的心理。成功的教師往往是樂於和學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於與學生打交道,教師應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從中獲得最大的心理慰藉。

3.積極進取,努力工作提高承受焦慮的能力

教育工作要求教師遇事能控製自己的情緒,保持鎮靜,能接受困難和挫折的考驗。這就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承受焦慮的能力。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教師,其重要特點就是具有積極進取的精神,所以,作為一名教師在工作中應盡可能發揮自己的個性和聰明才智。積極進取,努力工作,從工作的成果中獲得滿足和激勵,隨著一個個困難的克服,承受焦慮的能力就會不斷提高。另外,現在許多教師在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時,往往不敢麵對自己的心理問題,甚至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自然也無法調節好自我的身心,被極度焦慮所困擾。為此,當自己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時,不妨大大方方地求助心理醫生做回“學生”。

4.學校盡可能的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辦學者應調整好心態,端正自己和教師的位置,不要單純地把教師看成是一名普通的打工者,而應把教師當作自己同舟共濟,共創大業的夥伴。應明確隻有擁有一支心理健康的教師隊伍才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原動力的道理。真正從內心和行動中關心愛護每一名教師,設身處地地為每一名教師著想,盡最大努力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努力改善教師的生活環境,把校園變成教師安居樂業的家園。同時,學校領導特別是校長,作為教師中的一分子更應關愛每一名教師,更要為教師營造公平、和諧、寬鬆的工作環境和人文環境,通過民主的方式製定科學合理的各項考評製度,注重對教師進行集體榮譽感的培養,突出向心力,樹立協調一致的良好班風和校風、教風和學風等,使教師在一個健康的心理環境中工作。

5.學校加強教師自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

使廣大教師學習一定的心理方麵的理論知識,掌握一些自我調節不良情緒,克服不良心理的方法,有條件的學校定期請心理專家到校輔導。

總之,民辦學校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問題的解決是一項係統工程,需要多方進行努力。隻靠教師和學校自身的努力還遠遠不夠,各級教育部門和全社會都要關心民辦學校教師這一教師隊伍特殊群體,為民辦教育事業的發展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提高教師的政治和經濟待遇,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保和醫保製度,使廣大民辦學校教師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真正從心理上解除後顧之憂,為民辦學校教師的心理健康創造良好的思想基礎和堅實的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