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感受心理健康教育對“特殊群體”的影響(1 / 3)

班級中如果出現了幾個屢教屢犯的問題學生,讓家長老師同學不堪其煩。英國的心理學家施奈爾把這些“特殊群體”的“不同凡響”的表現看作是生理與心理現象,其中心理原因占主要地位。解決這些“問題學生”的辦法是“心病還需心藥治”,因此社會上的“心理診所”也就應運而生了,接受治療的絕大多數都是成人及部分中學生。而小學生在人們眼中是無憂無慮,天真無邪的。大人們對這些小“特殊群體”的態度是“沒什麼大不了的”“長大了自然就好了”。難道小學生就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了嗎?

在許多經濟發達地區都開設了《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對於一般的小學生的思想品德、人格塑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對於那些頑固不化的“特殊群體”,其“療效”真的是微乎其微。那什麼是心理健康教育呢?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運用多種途徑和手段,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各個方麵進行積極的教育和輔導,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調節心理機能,開發心理素質的教育。換而言之,如果一個學生在他童年時期心理健康教育不夠,他的心靈是灰暗無光的,看不到人世間的真善美,當他長大成人時會將兒時的“過激行為”愈演愈烈,往往會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

我在一所貴族學校任班主任工作多年,所麵對的“特殊群體”更多,也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於挽救轉化“特殊群體”具有重要意義,以下就是我的幾點感受:

一、心理教育的實施要善於抓住問題的要害

因為我校是貴族學校,學校從幼兒園至高中是全封閉的寄宿。學生的家庭條件優越,可很多學生的家長因繁忙無法管教孩子,或者有些單親家庭,把孩子往學校一扔就幹脆撒手不管了,在這種情況之下,誕生了一些“特殊群體”。

小皮,他姓皮。他的各種表現也是“皮”到了極點。他是被別的學校開除之後中途轉入我班的。不出一個月,身材高大的他就成了我班的霸王,打罵同學,連數學老師和生活老師都被他打過。與別班的“特殊群體”,他是一拍即合……弄得我班的科任老師都害怕到我班上課了,我也是一籌莫展。

我通過各種方法知道了他個性形成的根源,他是單親家庭,父親極寵愛他,母親很少看望他,而奶奶對他的要求又極嚴厲。他的家長對他目前的表現也束手無策。我通過觀察了解到小皮雖然在做人方麵較“暴力”,可對花草卻情有獨鍾,溫柔有加。我尋找到了這一突破口,為了方便能與他接近,就自學了很多植物方麵的知識。

我每天都對他微笑,關心他的日常生活,同學們做遊戲,我請他做主角。漸漸的,他看我的眼神不再冷漠戒備了。我又拿出早買好的曇花,開始與他交流花草知識,令我吃驚地是他在這方麵簡直是無師自通。見他對曇花愛不釋手,我就送給了他。哪知第二天,小皮給我一份曇花的觀察報告,他自己一夜幾乎未睡,對曇花啥時花開花謝記錄得清清楚楚。他的雙眼疲憊而又羞澀,還知道了“曇花一現”的含義。我被他深深地感動了,對他的認真學習的精神大加表揚,並封他為班級“生物園”的園長,隻字不提違反紀律的事。

說來也巧,自從小皮當上“園長”之後,“暴力”現象減少了很多。很多時候他到我家“開小灶”,我為他縫補衣服。後來,小皮黏上我了,比我還高一頭,常在我麵前撒嬌。我很少在小皮麵前講“你不許”“你不準”“要愛學習”這類字眼,可他現在不僅課堂紀律大有好轉,學習成績也提高了。更可貴的是他把班上的“生物園”經營得紅紅火火,“員工”數量與日俱增,別班的同學也“轉會”到我班了,我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