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感受心理健康教育對“特殊群體”的影響(3 / 3)

半學期過去了,小山變了,不再壓抑了。我班上的同學也變了,變得愛交流了,學習進步了,參與意識增強了,自信心又找回來了,他們因此找到了成功的體驗,可見開朗樂觀的心情對學生成長是多麼關鍵。

三、心理健康教育應拓寬參與麵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係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麵的結合才能取得實效。我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堅持“全員參與”的模式,收到較好的效果。

1.動員家長參與

學生的每一步成長,每個細小的變化,我都及時與家長保持聯係,互通有無,隻有做到了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小麗的叔叔是著名的兒科專家,我就邀請他在家長會上做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向家長介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和方法,幫助家長了解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和容易出現的問題,家長們也紛紛發表意見。如此家校聯手,形成合力,給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提供了較大的幫助。

2.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參與

在寄宿學校,由於各種條件的製約,家校交流似乎變成了家長與班主任的交流,這裏麵存在一定的片麵性,如果隻靠班主任一個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

我給任教我班的全體老師發放了一本小冊子,請他們抽空對我班學生的上課及課外的異常表現做出記載,以便我能做到早發現、早幹預,防患於未然,讓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到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麵。我的班級麵貌煥然一新,別班老師們紛紛仿效,將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得如火如荼。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心理健康教育。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是學習的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讓學生有學習體驗的過程,充分享受學習帶給他們的樂趣。我想把心理健康教育創設成若幹活動,發動學生全程參與,那麼心理健康教育就不僅僅停留於課堂,局限於個別談話與交流,我們要讓這個教育更加豐富多彩,要讓學生學以致用,終生受益。

我在班上建立了“心理谘詢室”,每個學生都可以做谘詢師,誰要是有了困惑,便可自主選擇谘詢師去暢訴自己的心結。谘詢師雖然是小學生,卻對自己的工作盡心盡職,力爭讓“病人”滿意。此舉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了安慰與被安慰,深感集體的溫暖。我家裏的電話則成了“心理熱線”,我會盡我所能去解開學生的心結。學生在業餘時間還分小組創辦心理健康小報與板報,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每次都組織同學參與評比,使大家的熱情高漲。

這些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學生們在活動中提高了認識,豐富了知識,並在潛移默化中心靈受到熏陶,霍懋征老師說得好,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一切教育必須是以愛學生愛教育為前提才有可能成功。對於“特殊群體”,我們不能聽之任之、放任自流,更不能惡語相加,“病去如抽絲”,這個“治療”過程充滿艱辛與曲折。我們應以愛心和智慧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使他們和心理更加健康向上。最後,讓我們的心從此熱起來,去溫暖這些祖國的花朵吧!

教師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