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皮還是姓皮,不過不再像以前那樣皮了。
小玲的家長給我打來電話:“老師啊,小玲這段時間特不聽話,什麼都對著幹,回到家隻愛穿又肥又大的校服,髒了也不換。不愛說話愛發脾氣,您幫忙說說她吧!您說一句勝我們做家長的說一百句啊!”我回憶著小玲最近在學校的表現,她是我班的班長,一直品學兼優,無論如何都與“特殊群體”不沾邊的,可她這段時間的表現卻很特殊。這幾天,她不是借故不做操,就是躬腰駝背躲躲閃閃地避開他人。洗澡時,她把自己關在洗澡間,長時間不開門。小成不小心碰了她一下,她就大發雷霆。當我找她談話時,她總是說沒什麼。我繼續追蹤到她的宿舍,我看到了小玲晾在陽台上的內褲,褲襠處有一處未洗淨的血痕,我一下子全明白了。南方的孩子由於營養好,身體過早地發育了,這讓九歲的小玲如何能承受這方麵的壓力呢?我當機立斷,給小玲講解生理衛生知識。她還是有些難過,我又給全班同學上生理衛生課。孩子們很認真地聽著,沒有一個發笑。從那以後,我記住了小玲經期的日子,在那幾天特別照顧她,小玲的情緒平靜了很多。在我的帶動之下,很多同學都會在她的“特殊日子”裏去關心她。
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孩子在學習、家庭、生理、人際等方麵出現了很多解不開的結,要想做好這方麵的工作,單憑說教效果不見得好,粗暴地幹涉與強製效果更差,我們要多了解觀察孩子的心理世界,尋找合適的途徑去“攻心”,不愁這個結解不開。
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長期性
每個孩子都有他獨特的個性,造成他們異樣表現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想要改變這些“特殊群體”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解決的,這就需要老師們拿出極大的耐心“反複抓,抓反複”。
小樂是個很快樂的孩子,不知什麼時候他變成了“站沒站樣,坐沒坐樣”。每次站隊,他總是歪著扭著。上課他不是趴著就是伸開雙腿躺在椅子上,自然寫作業的效果也不會好到哪兒去。老師和同學每次提醒他,他嘿嘿一笑,坐端正之後馬上又恢複原樣了。不知不覺這種情況已持續了三年,我也想了很多辦法去“治”他,可每次都無功而返。我利用很多時間去觀察他,反複啟發他尋找姿勢不正確的原因,他想了很久才說曾經在讀二年級時,摔跤屁股摔腫了,所以站姿與坐姿就成這樣了,當時他並沒有對任何人解釋,就忍痛將就著直到痊愈,姿勢就這樣定型了。我一方麵向他表示老師對他的關心不夠,另一方麵也說了不良姿態形成習慣後的危害,然後我們師生之間約定了一個“塑身活動”,不讓其他同學知道,他很爽快地接受了我們的約定。
後來我就成了他的影子,隻要我一看到他,我就以輕咳或眼神去提醒他,他的坐姿立刻得到改善,我把“堂堂提醒、次次糾正、周周表揚”這個“療程”進行了兩個月,小樂終於恢複了正常。
小山一直是個最乖巧最懂事的孩子,在生活中他性格內向,從不給大家添麻煩,在很多時候他都是默默無聞的,幾乎沒感覺到他的存在。可是突然連續幾個深夜,小山在床上發出了“我要殺了你”的尖叫,有時還嗚嗚哭,“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我發現小山心裏有壓力,可是他什麼都不對我說,我想了個辦法,隻要有機會我就表揚他。我經常提一些不太難的問題考小山,在一些遊戲活動中推他上場,在勞動中讓他做小組長。漸漸的,小山的臉紅潤起來,他對我說他總想做個好孩子,就是學習不是很優秀。這麼小的孩子就有這麼重的壓力,我深感難過,也受到啟發。我把學生的宿舍及教室的座位按同學們的不同性格、愛好重新搭配了,讓他們取長補短互幫互助。平時我多開展一些活動,豐富學生的業餘生活,讓孩子們都有唱主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