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二十多年的班主任教育工作實踐,我深刻地體會到對學生耐心地說服教育是通向學生心靈的橋梁。思想教育要善於抓住教育時機,遵循心理教育規律,根據學生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以誠相待,才會讓學生敞開心靈,自覺接受教育。
一、受挫折心理的疏導方法
現在的中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是父母心中的太陽和月亮,很少有挫折的經曆,學習上稍有困難就退縮,更承受不了老師的批評。如八(6)班學生黃某某,鋼琴彈得很好,上課經常睡覺,同學給她取個綽號“睡美人”。第一次數學單元測試不及格,數學課上受到數學科老師的批評,當時情緒不高,上課低著頭,影響整堂課的學習。課後還說要“跳樓”來嚇唬數學老師,我知道後及時找黃某某談心,肯定她的成績,幫她分析原因,鼓勵她進步,把興趣遷移到學習上來,教育她要麵對現實,在挫折麵前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懂得一個人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艱難曲折,要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把興趣、情緒調節好,搞好學習,同學就會理解你、支持你的。由於疏導,這個學生排除了心理障礙,後來學習認真,成績進步很快。
二、逆反心理的疏導方法
八(5)班學生梁某因其父母總是關心他的學習成績,並責罵他貪玩,竟在家中與父母爭吵,其父母向老師反映孩子不好管教。找這個學生談心時,他說:“在家父母總是嘮叨,連吃飯時也說上課時要好好聽講”,我知道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但沒有掌握好教育時機和方法,使孩子產生了對家庭教育的逆反心理。於是我進行家訪,要求其父母針對子女的實際情況合情合理地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要了解孩子心理特點,要與子女溝通,尊重他們,經常肯定他們的成績和優點,盡量減少心理上的對立情緒;不能采取逃避和對立的方法,要與老師及時聯係,取得老師的幫助。及時溝通學生在校在家情況,經過一段時間,家長能做到針對孩子在家表現進行有效督促,並適時安排時間讓孩子休息,而此學生對待學習比以前更加自覺、認真,成績提高很快,現在是班裏的科學科代表。
三、厭學心理的疏導方法
我校地處寶安的“西伯利亞”。由於受各種因素影響,出現一些學生逃學、厭學現象,“讀書無用”“讀書花錢,不如早點掙錢”的思想,在一些家庭盛行。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普遍有厭學情緒,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也有一些深受影響。學生林某一家三口人,母親有病,全靠父親一人種菜維持生存,家裏非常困難。林某父母看到當地許多青年到市場做買賣,掙了一些錢,就想讓孩子停學掙錢,另外林某本人也有厭學情緒。我知道這種情況不能采取高壓政策,把他強拉到課堂上也並非良策,隻有收回他的心才是上策。在一次家訪中我讓他父母進一步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從而使他打消了輟學的念頭,學習勁頭比以前更大。班級裏還有一位學生陳某父親早逝,母親改嫁,他在祖父母家生活,學業基礎差,成績不好,學習始終處於被動狀態,上課不專心,經常不完成作業,產生了厭學心理。我想,對這樣的學生,首先要讓他樹立自信心。因此,我經常找他談心,不斷尋找他身上的閃光點,在課堂上經常提問他能回答的問題。還發動同學們關心他、幫助他。通過心理疏導,這個學生自信心增強,成為班裏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
四、自卑心理的疏導方法
中等生是學生中的大多數,他們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整個班級素質的高低。隻有真正抓住中等生這個群體的素質教育,才能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全麵推進。但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陷入“抓兩頭,促中間”的傳統教育格局中,忽視了中等生這個極為重要的群體。事實上,最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往往並不是優等生和後進生,而是平時安分守己,教師最省心的中等生。由於學習基礎、學習習慣、自我調控能力等諸多原因的影響,他們中的大多數中等生,產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最突出的就是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學生由於各種原因對自己的品質、智力、能力等感到懷疑並做出過低評價所產生的心理感受,表現為消極的自我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