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關注“被遺忘”的群體(1 / 2)

摘要:在每一個班上總有那麼一部分學生,他們默默無聞、沒什麼特點,幾乎被我們遺忘,不僅科任老師,就是班主任也很少關注過他們。他們的內心到底在想什麼?他們看似平靜、聽話,其實他們很可能是隱性“問題學生”。青春期的發育,學習負擔的日益加重,很容易使他們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不僅影響他們的品德形成、人格發展,而且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其實,他們是一個很有潛力的群體,他們是那種“給點陽光就燦爛”的群體,對他們的關注,可以使我們的教育獲得更大的效益。而要更好引導他們戰勝自我、勇於進取,就需要我們分享一點愛給他們,在課堂和學校生活中創造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嚐試成功的喜悅,點燃他們的信心之火,揚起學習生活的快樂風帆。

關鍵詞:關注 被遺忘 成功 信心 快樂

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這個學生我教了半年了,怎麼一點印象都沒有的?在每一個班上總有那麼一部分學生,他們小心謹慎、遵規守紀、勤勤懇懇,表現出很乖巧,但性格靦腆、自卑,缺乏自信,不善於與人交際,一點也不快樂,成績也不是很理想,常處於中等或偏下,他們從來不敢主動提問或回答問題。這是一個“被遺忘”的群體,不僅科任老師,就是班主任也很少關注過他們。隻有在考試之後,看到一次次不如人意的成績,才想起他們的成績怎麼總不見起色。他們上課都幹什麼去啦?他們的內心到底在想什麼?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關注那些優秀學生和後進學生,同時還要關注這群默默無聞、幾乎被我們忘記的學生。他們看似平靜、聽話,其實他們很可能是隱性“問題學生”,他們把自己的情緒積壓在內心深處,一旦導火線引燃,爆發的威力將會更迅猛,所以這也是我們必須去予以關注的群體。

在升初中後,學生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學習的負擔日益加重,學習中各種矛盾和競爭加劇,學習的心理壓力不斷增加,部分本來活蹦亂跳的小朋友,在一次次受挫之後,變得沉默寡言,情緒低落,沒有自信,甚至憂鬱、孤僻。加上青春期的發育,很容易使他們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影響他們的品德形成,人格發展和社會適應,而且影響他們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其實,他們很渴望被關注,他們的意識還處在“沉睡”當中,還沒有被喚起。所以,我又覺得他們是一個很有潛力的群體,他們是那種“給點陽光就燦爛”的群體,對他們的關注,可以促進他們的心智發展,有效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使我們的教育獲得更大的效益。而要解決這部分學生的“心結”,筆者認為可從如下幾方麵著手:

一、課堂關注,教學入微

課堂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的主戰場,因此我覺得課堂上對他們進行關注是最重要的。通過近段時間的留心觀察,筆者發現這部分“不認識”的學生,他們課堂上常常做“白日夢”,當我叫他們起來回答問題的時候,他們常常連老師所問的問題都不知道。深究其因,是由於客觀對他們的期望值過高,他們努力了,可總是不盡如人意,也從來沒有在課堂上獲得過成功的喜悅,所以覺得學習乏味,毫無快樂,從而產生厭學心理。

現代心理學表明,盡管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參與智力活動,但仍在智力活動中具有動力和調節效能,是智力活動的動力係統。在學習過程中,智力因素決定一個人能不能學,非智力因素決定一個人肯不肯學,至於學得好不好,則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決定。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因此,要排除厭學心理,激活其樂學點,就必須十分重視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幫助他們在課堂上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信心。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切實關注每一位學生,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熱愛學習,產生強烈求知欲的基礎,因此教師應多讓那些曾被我們忽視的學生在學習中有成功的機會。如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某教師提出的“高高地舉起你的左手”的方法對這類學生進行教學,確實能起到較好的效果。給他們一個可以達到的目標,誘導他們“跳一跳,能摘到桃”,隻要他們獲得了一點成功都要鼓勵,使他們能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用同學的讚揚促使他們去爭取新的成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而且能“下苦功夫學”。

二、活動引導,創造機會

讓學生培養自信、挑戰自我的方式很多,我覺得在活動中創造機會的效果是最好的,而又不留痕跡。如可以采用以下活動方式:一是,讓學生自己組織班級活動。從活動的內容、節目主持人的確定、主持詞的創作、活動安排到總結各個環節,老師均不參與,讓學生自己做主,這樣,每個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二是,實行輪流班委製,讓每個學生都有當“管理者”的機會。實行輪流班委製,使每個學生都有當上班幹部的機會,參加班級事務管理。實踐證明,隻要給每個學生提供舞台,他們都可以成為出色的班幹部。三是,交給學生辦的事,老師最好不要插手。我們常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打掃衛生時,有的老師往往幫學生甚至替學生掃地、抹桌、擦窗;辦黑板報時,有的老師往往幫著學生設計、排版、畫刊頭、寫美術字等,這種事必躬親的做法,恰恰丟失了許多讓學生鍛煉的機會,在工作中要力戒這種做法。其實,隻要放手讓學生去做,他們會越做越好,學生在鍛煉中不僅能力得到提高,同時自信心也得到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