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正確麵對人生的得與失——做個聰明智慧的女人(2)(2 / 3)

常懷一顆感恩之心,就會使得女人把這些感恩化做積極行動。那麼人與人、與自然和社會的關係就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親切,女人自身也會因為這種感恩之心而變得愉快和健康起來。感恩之心是滋潤生命的營養素,它使女人的生活充滿芳香和陽光。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長期抱怨,隻會使一個女人迷失前進的方向,使自己處於煩躁而消極的狀態。如果一個女人一味地怨天尤人,牢騷滿腹,那麼她隻會讓成功離自己越來越遠。社會上,沒有人會喜歡抱怨者。習慣抱怨的人,隻會讓自己被孤立。選擇心懷感恩而積極行動的人是最快樂的。少一些抱怨,不僅是一種平和的心態,更是一種非凡的氣度,一種超俗的境界。選擇抱怨不如選擇懷著感恩之心認真活著,與其抱怨黑暗,不如用自己的愛心點燃人生的蠟燭,照亮通往成功的旅途。

顯而易見,抱怨隻會讓女人陷於越來越糟的狀況,而感恩則會讓自己更幸福地生活,那麼何樂而不為?不妨放棄抱怨,選擇感恩,你的人生將會從此不同。

欲速則不達,不為“捷徑”付代價

在處理事情的時候,有的女人選擇“走捷徑”,好高騖遠。但是如果急於求成,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事與願違,所以人們常說“欲速則不達”。大多數女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卻總是與之相悖,很多女人都是在為走“捷徑”付出代價之後才真正懂得這五個字的真諦。

“欲速則不達”作為諺語流傳至今很久了,它是出自《論語·子路》的“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子夏一度在莒父做地方首長,他來向孔子問政,孔子告訴他為政的原則就是要有遠大的眼光,百年大計,不要急功好利,不要想很快就能拿成果來表現,也不要為一些小利益花費太多心力,要顧全到整體大局。

孔子的這些話對我們來說是很有意義的,如果一個人一味主觀地求急圖快,就違背了客觀規律,後果隻能是欲速則不達。一個女人隻有擺脫了速成心理,一步步地積極努力,步步為營,才能達成自己的目的。

曾經有一個小孩,很喜歡研究生物,很想知道蛹是如何破繭成蝶的。有一次,他在草叢中看見一隻蛹,便取了回家,日日觀察。幾天以後,蛹出現了一條裂痕,裏麵的蝴蝶開始掙紮,想掙破蛹殼飛出,艱辛的過程達數小時之久。小孩看著有些不忍,想要幫幫它,便拿起剪刀將蛹剪開,蝴蝶破蛹而出。但他沒想到,蝴蝶掙脫蛹以後,因為翅膀不夠有力,根本飛不起來,不久,痛苦地死去了。破繭成蝶這個過程原本就非常痛苦、艱辛,但是隻有通過這一經曆才能換來日後的翩翩起舞。外力的幫助反而讓愛變成了害,急於求成,違背了自然的過程,最終讓蝴蝶悲慘地死去。若將自然界中這一微小的現象放大至人生,意義深遠。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隻有多花點工夫去把刀磨快,才能用最短的時間砍出更多的柴。然而很多人,還是有著僥幸心理,希望走“捷徑”。平常很容易見到的一種現象就是:許多人學習外語往往缺乏耐心,不願意去循序漸進地苦練基本功,不去背記單詞,也不去理解分析語法,一心隻希望獲得“快速掌握外語”的秘訣。於是一些奸商便利用了人們的這一投機心理,製造了許多“快速掌握外語”的“秘訣”。其實這些“秘訣”唯一能起作用的隻是能為那些奸商賺錢,並不能有效幫助人們快速掌握外語。

拔苗助長的故事可謂是詮釋這一道理的經典事例。宋國有一個人,見別人家的莊稼長得很好,總覺得自己家的莊稼長得太慢,很是著急。有一天他忽然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於是便將自己地裏的禾苗一棵一棵全部拔高了一些。看著自己家的莊稼一下子比別人家的莊稼長高了,他感到非常高興。回到家裏他得意地對家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一個人讓地裏所有的莊稼都長高了一大截!”他的兒子聽完他的詳細介紹,立刻跑到地裏去看,結果發現他們家的禾苗全都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