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話的風度與一個人的學識、教養、品德有直接的關係,學識豐富,談吐儒雅;教養深厚,說話文明;品德高尚,語言感人。
要想說話有風度,就要在學識上下工夫,多讀書,胸中自富就能談吐自如,同時要注意個人修養,提高道德品位。
說話一定要注意場合
在慶祝十月革命15周年的晚宴上,情緒極好的斯大林當著大家的麵,對他的妻子娜佳喊道:“喂,你也來幹一杯!”如果在家裏,這句話就很隨和、很親切,可是當著蘇聯黨政高級官員和外國代表的麵,這句話就顯得不夠得體,不夠莊重。有失風度。娜佳個性極強,從來就不認為自己是附屬物,聽了此話,羞憤難當,又不知怎麼化解,就大喊一聲:“我不是你的什麼‘喂’!”當場離席,在眾賓客的驚愕中走出會場。
第二天,人們發現,年僅22歲的娜佳因此自殺身亡。
斯大林這句話嚴重地傷害了娜佳的個人自尊心,主要就是在那樣莊重的場合,以輕率的稱謂說話,就顯得對人不尊重,再加上娜佳的自尊心又特別強,於是導致了這場悲劇。
所以說話的時候,一定要分清場合、地點,要明白在什麼地方說什麼話。
注意講話要真誠坦率
世界上第一位女大使柯倫泰有一次和挪威商人談判購買挪威鯡魚問題。挪威商人要價高,她出價低。挪威商人深知貿易談判的訣竅,賣方喊價高得出人意料,買方往往不得不水漲船高地調整出價。柯倫泰也懂得這點“生意經”,於是先承認對方,而後順水推舟,她說出了兩句十分關鍵的話:“好吧,我同意你們提出的價格,如果我們的政府不批準這個價格,我願意用我自己的工資來支付差額。但是這自然要分期支付,可能要付一輩子。”
這句話說得真誠坦率,讓對方不好意思再抬高價錢。
在實際生活中,真誠的話語總是能夠打動人心。它顯示了對別人的一種信任,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你信任我,我就信任你。
真誠是一種胸懷,也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信任。
說話禮貌不是客套
說話要注意文明禮貌,說話禮貌是有教養的標誌,也是文明的標誌。
與人見麵,先說一聲:“你好!”就會把兩人的距離縮短,顯得親密友善。
得人幫助別忘了說聲:“謝謝。”這個詞常用常新,美妙無窮。但是我們常常在熟悉的人麵前會忽視說“謝謝”,覺得這是一種客套,見外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熟悉的人和親近的人內心也需要溫暖,“謝謝”會提醒他:你對他很重要。
不管對誰,說“謝謝”都必須是發自內心的真實心意,隻要是真心就不會覺得是客套。
對人說“謝謝”時一定要配合體態語:點頭,目光要親切自然,微笑要溫暖燦爛。
我們對人道謝時,一般要用含有歉意的語言表示因別人為自己受累而不安的心情,比如,“真對不起”、“煩您……”
“勞您……”、“實在不好意思”、“真令人過意不去”、“讓您費心了”等等。
一定要記住禮貌不是客套。
得體的稱呼使你更得體
在交際場合,與人談話首先要麵臨著稱呼對方的問題,得體的稱呼使你顯得文明禮貌,也使對方對你表示接納和喜歡。
稱呼一個不明底細的女子,則用“小姐”,較於貿然稱她“太太”要安全得多。寧可讓她微笑地告訴你她是“太太”,不可使她憤怒的糾正你說她不過是一個“小姐”!
有些在社會上活動的女子,雖然已婚,但仍然不高興取丈夫的姓,她仍願意別人叫她某小姐。在拜訪她之前最好先調查清楚,以免誤事。若有人在旁介紹,則應以介紹人所用的稱呼,不可自作聰明,擅自更改。
如果稱呼的對方要兼顧到他的職位和身份。就要慎重從事。
“先生”兩字是最普通的,甚至可以通用到去稱呼軍政長官,當你覺得沒有稱呼他職銜的必要時,或不知道對方究竟是什麼職銜的時候,這是最恰當的。
以職銜來稱呼一個軍政長官時,不必叫出對方的姓氏,這一點,在需要進出軍政機構的人不可不注意。此外稱主席、部長、縣長等也一概如此。隻有在你用“先生”二字來稱呼他們時,姓氏才是必須的。
向人告借不是向人哀求
向人借東西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必須明確一點的是告借不是求施舍,所以,有借有還不失尊嚴。求借的語言應該注意以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