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八個階梯說話的忠告(2)(1 / 3)

曹操給了他一個小官,他就大罵曹操:“你不識賢愚,眼睛汙濁;不讀詩書,口齒汙濁;不聽忠言,耳朵汙濁;不通古今,身體汙濁;不容諸侯,肚量汙濁;常懷篡逆,心靈汙濁。我是天下名士,卻讓我做小小的鼓吏,這跟陽貨輕視仲尼,藏倉毀謗孟子沒什麼兩樣。你想成就霸業,誰知卻這麼不尊重人才!”

曹操說:“好,我現在就派你出使荊州,隻要能勸得劉表來降,就讓你做公卿。”

禰衡不願意去,曹操就派人挾持他出門。禰衡來劉表處一番言語,劉表也不高興,要他去見手下大將黃祖。二人喝酒時,黃祖問:“你看我是個怎樣的人?”禰衡說:“你跟廟裏的泥菩薩沒有兩樣,雖受供奉,一點兒也不靈驗。”黃祖氣壞了,馬上下令殺了他。

像禰衡這樣的人,滿腹才華,卻不懂得巧妙地運用語言,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最後把命給送掉了。

禍從口出

近代傅玄《口銘》中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古兵法中也有“一言不慎身敗名裂,一語不慎全軍覆沒”的箴言。言語能傷人亦能害己:說話不加小心,不管哪些是該說的,哪些是不該說的,不管會不會得罪人,肚子裏不仔細掂量,一句話說出口,很可能會招惹是非,引起爭端和麻煩,甚至會殃及自己的性命。因此,平時說話要緊睜眼慢張口,謹慎從事。中國早就有個成語是:謹言慎行。

謹言慎行就要做到:

1.話在嘴邊留三分。

2.想好了再說。

3.不說有損他人的話。

4.涉及矛盾是非的話一定要壓在舌根。

5.三思而後行。

學會讚美別人

威廉·詹姆斯說過:人性的根源有一股被人肯定稱讚的強烈願望,這是人和動物的最大不同點。誰不想被身邊的人稱讚?誰不希望被旁人肯定自己存在的重要性與價值?但是,十分露骨的奉承話沒人願意聽,而發自內心的真誠的讚美,卻能打動人心。

霍爾·凱因出身卑微,父親是個鐵匠,由於家庭環境清苦,隻讀了八年就輟學找事做。不過,他很喜歡十四行詩和民謠,特別崇拜英國詩人羅塞迪的文學與藝術修養。他一時興起,寫了封信給羅塞迪,讚美他在藝術上的貢獻。

羅塞迪非常高興,心想:“如此讚美我的人,一定也是很有才華的人。”於是請霍爾·凱因來倫敦當自己的秘書。這是霍爾·凱因一生的轉折點。自就任新職後,他和當時的文學家密切往來,得到他們的支持和鼓勵,再加上自己不懈努力,不久,其文學名聲遠揚各地。

如今,霍爾·凱因在曼島的私人宅邸,已成為世界各地觀光者必參觀的名勝之一。據說,他身後留下的財產,遠在250萬美金以上。如果當初他未曾寫信給羅塞迪。說不定庸庸碌碌地過一生。

要掌握讚美的技巧

學會讚美就會受人歡迎,但是,讚美他人應該注意:

1.讚美要發自內心、真心真意。如果言過其實,對方就會懷疑你的真實目的。

2.最需要讚美的不是早已名揚天下的人,而是那些自卑感很強的人,特別是那些被壓抑、自信心不足的人。他們一旦被人真誠地讚美,就有可能自信心倍增,精神煥然一新,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

3.讚美要具體,不要含糊其辭。否則會使對方窘迫、混亂。甚至緊張。讚美越具體,表明你對他越了解,從而越能拉攏人際關係。另外,不要讚美他身上眾所周知的長處,應讚美他身上可貴的卻少為人知的特點。

4.要注意讚美的分寸。適度的讚美能使人樹立信心。反之,隻會使人反感、難堪,所以,讚美的內容要適度、要有分寸,要恰如其分;讚美的方式、地點要適宜;讚美的頻率要適當。

人人都需要讚美,需要別人的肯定,抓住了這個心理,你就抓住了交際成功的關鍵。

講話要有風度

講話有風度,既能準確地表達自己,又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語言風度是指一個人在講話時表現出的神態和姿勢。這就是說,講話時口吻要符合個人的身份,要符合當時的環境,語調要和婉悅耳、高低適中。

在長輩和上級麵前,說話口吻要嚴肅恭敬,不宜高談闊論、旁若無人;與同事同輩人說話,可以坦率隨意,但不宜傲慢放肆;與晚輩人說話要和藹可親,不要以長者自居,一副教訓人的麵孔。

在社交場合以及與人討論問題時,多用商量探討的語氣,不能盛氣淩人;對人有所求時,要用懇請乞求的語氣,不能下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