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二個階梯交流的忠告(2)(1 / 2)

德國的卡西爾說:“沒有朋友的人,隻能是半個人。”

人人都想結交朋友,但是朋友有不同的等級,有的人把朋友分為了六個等級:

1.刎頸之交級;

2.推心置腹級;

3.可商大事級;

4.酒肉朋友級;

5.點頭哈哈級;

6.保持距離級。

其實,這六種朋友隻有前三種是真正的朋友。後三種隻不過是生活中的泛泛之交,不能算是真正的朋友。

誰是真正的朋友呢?

中國古代流傳著高山流水知音難求的故事。知音就意味著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彼此之間能夠相互理解。

24歲的藝術家安娜說:“我有位朋友,我喜歡跟她一起去看歌舞。我的其他朋友似乎沒有喜歡現代舞的,然而我們兩人都喜歡。看了節目後,我們經常一起去吃飯,邊吃邊談論節目。這就是我們的友誼。”

對朋友一定要忠誠

亞遜斯有一次來到了阿爾卑斯山下,遇到了幾位天神,天神說:“亞遜斯,你有過朋友嗎?”亞遜斯說:“有,他愛我勝過愛你們。”這句話激怒了天神們,他們決心殺掉亞遜斯的這位朋友,便詢問這位朋友是誰。亞遜斯看出了天神們的用意,就隱瞞不談。天神們拿出了各自的寶貝引誘亞遜斯,許諾他將有一位美貌無比的妻子,或成為一個威嚴無比的國王等等。所有這一切都未能打動亞遜斯的心。但神通無比的天神還是抓到了亞遜斯的朋友,他們沒有立刻殺死他,因為對亞遜斯的話並不十分相信,於是以同樣的手段去引誘亞遜斯的朋友,隻要他背叛亞遜斯,他將得到他所要的一切:美色、財富、權勢。和亞遜斯一樣,這位朋友也絲毫未動心。天神們既羨慕又慚愧,沒有一位天神去殺他們,悄悄地將他們放下了山。

亞遜斯說:“我們彼此忠誠、信任,沒有什麼比我們的友誼更重要。”

人和人是一種平等關係

中國古代有這樣一個故事:

白敏中與賀拔慕是好朋友,兩人同到長安(今陝西西安)參加科舉考試。這年的主考官是王起。王起知道白敏中出身望族,文才皆上品,很賞識,有意取他為狀元;又嫌他與貧寒的賀拔諅交往過密,有點猶豫,便私下派人去勸說,暗示他:

“隻要你不再和賀拔諅來往,王主考就取你為狀元。”白敏中聽著,皺起眉頭,沒有答話。

恰好這時賀拔慕來訪,家人把他打發走了。白敏中得悉大發雷霆,立即把賀拔諅追了回來,如實地將情況告訴他,並說:“狀元有什麼稀奇的,怎麼也不能不要朋友呀!”說畢,命家人擺起酒宴,與賀拔慕開懷對酌。

說客看在眼裏,氣在心裏,回去便一五一十地回稟王起,並從旁慫恿:“這小子舍不得賀拔慕,咱也不給他狀元。”誰知王起一反初哀,既取了白敏中,又取了賀拔慕。原來自敏中寧要朋友不要狀元的精神,融化了王起那顆浸透了世俗偏見的心,他那真誠待人、恪守信義的品格贏得了人心,令世人敬仰。

真正的朋友是要用心去結交的。而不是靠吃吃喝喝、互相吹捧、互相幫忙來結交。所以,從古到今,人們都愛說的一句話:人生得~知己足矣。

學會相互信任

拉羅什富科說:不信任自己的朋友比受朋友欺騙更可恥。

信任,就是對他人性格、能力、力量或真誠的信賴,要建立信任就要做到:

寬容地接受他人。對他人作出適當的讚許。

表現出支持與關切的態度。不可嘲弄、挖苦、諷刺和取笑他人。

尊重他人。讓別人知道你重視或欣賞他們,使他們感到自己是多麼值得尊重。

善於理解他人。妄加評論的回答,如同說教式回答或沉默(根本不予回答)一樣,表現的是一種拒斥態度。對他人作出拒斥、嘲弄或不尊重的回答都會損害信任感。

酬答別人的自我表露。對他人的自我表露不作任何反響是一種拒斥的態度。如果這時,你也報之以相應的(程度接近的)自我表露,他人就不會感到自己表露過多,或者產生授人以柄之感。

如果他人表示出足夠的接受、支持與合作,你也應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反應。

表現熱情。在口頭和行動上都表現你的熱情,麵帶微笑,使用非語言行為表達你的感覺、情緒和意願。

學會與他人分享

英國的培根說過:“不能與他人互相交流感情者,總在各種事情上產生錯覺。”在工作和生活中,除了與他人交換你的看法之外,雙方還都願意分享情感,這種分享往往在互悅互利的關係中自然而然地產生。分享是一個雙向流動過程,一個人如果隻有發出沒有接收。就可能停止發送任何信息。準備並樂於分享,意味著傳播雙方持相互友好關係,就會減少傷害感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