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從學校還是從家庭,我們受到的人生教育,很少包括這類內容:如何保護一顆心靈的純真和敏感,如何讓這顆心能收獲足夠多的快樂,以和各種焦慮痛苦抗衡……我們熟悉的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可是為什麼一定要做人上人?這個世界,第一永遠是少數。我們也可以快樂地做第二、第三,量力而行,寬厚自己。不能做總經理,就做個盡職的員工;不能做豔光四射的人,就做個善良正直的人;不能做個思想深刻的人,喜歡櫻桃小丸子也無妨;不能吃上山珍海味,粗茶淡飯一樣養生——讓我們最好先做這樣一份答卷吧:
別墅區的月亮,看起來會比出租房窗前的更大嗎?
樹上小鳥嘰嘰喳喳,樹下的你能聽到嗎?
你會回報那個給你微笑的陌生人以微笑嗎?
第一縷春風拂過發梢,你會莫名感動嗎?
所有的答案都指向一個核心:你能從這個平凡的世界,感知快樂嗎?
平凡並不可恥,但是不快樂卻一定可怕。
請你記得歌唱
因為一次醫療事故,他在四個月大時變成了聾兒。在母親竭盡全力的教導下,他終於理解了每個事物都有自己的名字,並慢慢學會開口說話,普通話說得甚至比一般孩子還標準。
可是一進學校,他的助聽器還是引起了其他孩子們的好奇。有時,他聽不清楚老師提的問題,答非所問,也會遭到哄堂大笑。這一切都讓他很沮喪,他恨不得把助聽器摔爛,再也不去學校。
母親安慰他,他不聽,哭著問:“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母親回答:“是醫生一針打聾的。”他哭得更厲害:“我恨他,我要找他報仇!”母親難過地別過頭去:“找不到了,就是找到了,你的耳朵也是這樣的。”
他隻能接受現實,並比其他同學更努力。小學時的聽寫課,同學們隻需記住單詞,他還要記住單詞的秩序,老師嘴巴動一下,他就寫一個,同樣拿了滿分。
他甚至主動報名參加北京市、區中小學生朗誦比賽,第一次上台嚇得雙腿發抖,怕自己吐字不清晰,或者忘詞,望著眾多正在注視他的聽眾,他終於鼓足勇氣開口,結果獲得了一等獎。
努力總有回報,他一直是學校骨幹,並且日益自信起來。
可是,因為是聾兒,仍然有努力也無法做到的事情,譬如音樂課的考試。那天音樂課下課時,老師說:“大家都準備一下,明天考試,要唱《歌唱祖國》。”
其他同學都嘻嘻哈哈地不當回事,他卻犯難了。他一直不大會唱歌,難以把握節奏。回家後,他愁眉苦臉,母親就一邊彈鋼琴一邊教他唱。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三個小時過去了,他的嗓子都嘶啞了,但還是跑調。節奏很對,但他完全是在“說”歌,一個字一個字無比認真地說。母親摸摸他的頭說:“考試時你就這樣唱吧。”他答好。母親又嚴肅地叮囑道:“可能大家會笑,但是你自己不能笑,堅持把歌唱完。”
第二天音樂課考試,輪到他上台了。他舔舔發幹的嘴唇,跟著節奏開始“唱”歌。第一句的話音才落,教室裏的同學已經笑翻了天。他不理會,在笑聲中仍然繼續自己的歌唱。他就這樣一絲不苟地跟著節奏把歌“唱”完。
教室裏不知何時已經安靜了下來,他突然發現,同學和老師的眼睛裏都有些亮晶晶的東西。接著,他看到了同學們在使勁鼓掌。
他就是梁小昆,曾多次參加專題電視節目製作,電影《漂亮媽媽》中的鄭大的原型。後來他到北京電影學院攻讀攝影學院的碩士研究生,在攝影領域已經小有名氣,而且在北京“東方新天地”舉行了自己的個人攝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