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自然與動植物篇(2 / 3)

巴斯德 (1822—1895) 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近代微生物學的奠基人。主張生命隻能來自生命的“生源論”。主要著作有《乳酸發酵》、《蠶病學》等。

白居易 (772—846) 中國唐代著名詩人。

白求恩 (1890—1939) 加拿大醫生,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

柏格森 (1859—1941) 法國哲學家。

柏克 (1729—1797) 英國政治學家、美學家。曾任首相秘書,代表當時歐洲複辟主義的思潮,為英國經驗派美學思想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論崇高與美兩種觀念的根源》等。

柏遼茲 (1803—1869) 法國作曲家、指揮家、音樂評論家。以西洋音樂史上標題音樂的浪漫派代表聞名。著名作品有《幻想交響曲》、戲劇交響曲《羅密歐與朱麗葉》、交響序曲《羅馬狂歡節》等。

拜倫 (1788—1824) 英國積極浪漫主義詩人。學生時代深受啟蒙思想影響。1812年發表長詩《恰爾德?哈羅德遊記》,書中表達對封建專製的憎恨和對民主、自由的向往,著名作品有諷刺長詩《唐璜》等。

班超 (32—102) 中國東漢時期名臣。

班固 (32—92) 中國東漢時期史學家、文學家。

鮑勃?迪倫 (1941— ) 美國最受歡迎的歌手之一。“民謠歌曲”風潮的領軍者。他創作的歌曲以傳統民謠為基礎,融會黑人的布魯斯音樂,創造出一種呐喊式的民謠風格,歌詞更讓人耳目一新。他給自己的歌做評價時說:“我認為我的所有歌曲都是某種抗議的表達……”

鮑德溫 (1924— ) 美國黑人作家。14歲開始在教堂布道,3年後自稱“看透了宗教的虛偽”,不信宗教。他參加黑人民權運動,其代表作有著名的散文集《沒有人知道我的名字》、《下一次將是烈火》。

鮑狄埃 (1816—1887)法國詩人。1871年3月至5月,在巴黎公社進行革命鬥爭的72天中,他奮不顧身地投入戰鬥,被選為公社委員。巴黎公社被反革命暴力鎮壓之後,鮑狄埃創作了不朽的無產階級革命讚歌《國際歌》。現存的作品有《革命歌集》和《鮑狄埃全集》。

貝多芬 (1770—1827) 德國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集古典派之大成,開浪漫派之先河,對近代音樂影響極大,畢生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作品主要反映資產階級反封建、爭民主的革命熱情。主要作品有交響曲9部(《命運》、《田園》、《合唱》等)、鋼琴奏鳴曲32首及其他諸多作品。

貝爾 (1847—1922) 美國發明家,電話的發明者,電話的發明標誌著人類進入了電訊時代。1876年3月10日,貝爾和他的助手沃特森在兩個不同地點首次用電線發出了人的聲音:“沃特森先生,過這裏來,我需要你。”1877年,貝爾電話公司成立。

貝爾納 (1819—1878) 法國生理學家。

貝璣 (1873—1914) 法國詩人,政治家。生於農民家庭,就讀巴黎大學。創辦《雙周刊》,曾組織羅曼?羅蘭等著名作家撰稿。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主要作品有劇本《貞德》等。

貝朗瑞 (1780—1857) 法國歌謠詩人。成名作是1813年發表的政治歌謠《意弗托國王》,塑造了一個善良、簡樸、愛好和平的老好人國王的形象,同現實生活中的驕橫、奢侈、窮兵黷武的拿破侖皇帝形成鮮明對照。其他代表作還有《傳教士》、《草索僧》、《教皇的兒子》、《各國人民的神聖同盟》等。

貝勒克 (1870—1965) 美國財政家、政治家。

貝洛 (1915— ) 美國作家,畢業於芝加哥大學和西北大學。成名之作是長篇小說《奧吉?瑪琪曆險記》,之後長篇小說《赫爾索格》成為轟動一時的暢銷書。1975年發表的《洪堡的禮物》成為當時美國文學中的重要作品,反映了當代美國社會中物質生活富足之中精神生活的空虛。197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金。

貝齊裏烏斯 (1779—1848) 前蘇聯化學家。

比埃爾?居裏 (1859—1906) 法國物理學家,出生於一個醫生家庭裏,性格上好個人沉思。1880年,21歲時與哥哥雅克?居裏發現了晶體的壓力效應。1891年,建立居裏定律:順磁質的磁性係數與絕對溫度成反比。他與居裏夫人發現了釙和鐳兩種元素,並於190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比徹爾 (1813—1887) 美國廢奴主義者、教士。主張自我節製和婦女選舉權。美國內戰時期,比徹爾支持共和黨。代表作有《致年輕人》、《獨立》、《靈魂的盛夏》和《宗教與進化》等。

比爾?蓋茨 (1955— ) 當今人們最熟悉的人物之一。他和他的微軟公司創造的微軟視窗和DOS係統極大促進了個人計算機的普及和廣泛應用。另一方麵,身為文化偶像,他是微軟公司的太陽和靈魂人物。今天,蓋茨的身價已達900億美元,是公認的遙遙居前的世界富豪之一。

畢達哥拉斯 (約公元前580—前500) 古希臘與伊奧尼亞學派相對立的南意大利學派的創始人。他是古代最初的唯心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畢達哥拉斯學派在政治上反對奴隸主民主製,他們的“和諧”觀念在當時具有一種保守傾向。

畢加索 (1881—1973) 西班牙畫家。出身於美術教師家庭,主張創造抽象的形式表現科學的真實。他的結合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繪畫風格為美術界帶來深刻影響,曾為世界和平大會創作《和平鴿》等著名宣傳畫。

畢西納 (1813—1837) 德國戲劇作家。

別林斯基 (1811—1848) 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和文學評論家。1829年入莫斯科大學語文係。他認為,各個民族的發展途徑將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社會製度的產生是符合一定的社會要求的結果,其政治思想主要見於《文學的幻想》、《論普希金的作品》、《1847年俄國文學一瞥》等著作。是19世紀40年代俄國解放運動思想上的領導者。

冰心 (1900—1999) 中國現當代女作家、兒童文學家。

波利比奧斯 (約公元前200—約前118) 古代希臘曆史學家。年輕時即躋身政界。他閱曆豐富,遊曆過地中海沿岸許多地方。著述甚豐,但流傳至今的隻有《通史》一書,全書40卷,著力探求羅馬勃興並征服鄰近諸國的原因,為史學界一部重要著作。

波普 (1899—1974) 美國兩棲爬行動物學家。

玻爾 (1885—1962) 丹麥物理學家。曾任哥本哈根大學教授、物理研究所所長、丹麥原子能委員會主席。1922年獲諾貝爾物理獎。他對量子力學作出了與愛因斯坦不同觀點的解釋。著有《光譜和原子構造理論》等。

伯利克裏 (前500—前429) 古希臘哲學家。

勃朗寧 (1812—1889) 英國維多利亞時期代表詩人之一。主要作品《戲劇抒情詩》、《劇中人物》、《指環與書》等。1846年,與勃朗寧夫人結婚,同往意大利,在佛羅倫薩度過了15年。

勃勒東 (1896—1966) 法國作家。1919年發表詩集《當鋪》,並與阿拉貢、蘇波合作創辦《文學》雜誌。他是法國超現實主義運動的主將。代表作有《場》、《超現實主義3次宣言》、《娜佳》、《連通器》、《狂愛》、《秘方17》等。

勃特勒 (1835—1902) 英國作家。劍橋大學畢業。曾在新西蘭經營牧場,後從事小說創作。作品諷刺資本主義社會的宗教、倫理和教育,主要作品有《埃瑞璜》、自傳體長篇小說《如此人生》等。

博丹 (1530—1596) 法國政治學家、法學家。出身於中產階級家庭,主要著作有《國家論六卷集》。在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中,他第一個係統地論述了國家主權學說。他認為:主權是國家的重要標誌,是對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限製的最高權力。

博馬舍 (1732—1799) 法國戲劇作家。他受啟蒙運動的影響,自稱是伏爾泰、狄德羅的學生。1767年,寫出第一部劇本《歐也妮》,揭露貴族階級的荒淫無恥。其代表作有《備忘錄》、《塞維勒的理發師》、《費加羅的婚禮》等。

薄伽丘 (1313—1375) 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作家,人文主義的重要代表。政治上反對封建專製,擁護共和政體。作品形象地反映了當時意大利社會生活,對歐洲文學發展影響較大。代表作有《十日談》等。

布封 (1707—1788) 法國博物學家、作家。

布萊克 (1757-1827) 英國詩人、版畫家。青年時代生活貧苦,作品諷刺當時社會黑暗,反映人民的貧困,歌頌資產階級革命。重要作品有《天真之歌》、《經驗之歌》等。

布萊希特 (1898—1956) 德國大戲劇家、詩人。他的經典劇作如《四川好人》假借中國四川為背景,《高加索灰闌記》情節也是改編自一個中國古典戲劇。其他著名作品有《第三帝國的恐怖和災難》、《勇敢媽媽和她的孩子們》、《伽利略》等。

布勞恩 (1912—1977) 火箭專家,畢業於柏林高等工業學院。曾任德國火箭研究中心技術部主任,後入美國籍,成為美國國家航宇局負責人之一。國家宇航局副局長,主持發射美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參與了“阿波羅”計劃運作,著有《火箭學和空間旅行史》等。

布魯諾 (1548—1600) 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偉大的思想家、自然科學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他捍衛並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並把它傳遍歐洲,被世人譽為反教會、反經院哲學的無畏戰士,是捍衛真理的殉道者。代表作有《灰堆上的華宴》、《論無限、宇宙、與眾世界》和《論無量和無數》等。

布特列羅夫 (1828—1886) 俄國化學家。彼得堡科學院院士,他是化學結構理論的創始人之一。1873年發現異丁烯的聚合反應。著有《有機化學綜合研究導論》、《化學結構與取代理論》等。

布瓦洛 (1636—1711) 法國詩人、文學理論家。1677年,被任命為“國王的史官”,1684年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重要著作有《詩藝》、《諷刺詩》、《關於尤琴的思考》等。《詩藝》是他的代表作,在文學史上被認為古典主義文學理論的經典。

蔡樞衡 (1904—1983) 中國當代刑法學家。

蔡元培 (1868—1940)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科學家、教育家。

曹丕 (187—226) 即魏文帝。中三國時期文學家。

曹禺 (1910—1996) 中國現代劇作家。

曹植 (192—232) 中國三國時期魏詩人。

曹操 (155—220) 中國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曹雪芹 (1715—1764) 中國清代小說家,《紅樓夢》作者。

查得威克 (1891—1974) 英國物理學家。1927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32年與盧瑟福合作發現了中子,不僅改變了當時人們的物質結構的概念,同時還為研究和變革原子核提供了一種有利的手段,促進了核裂變研究工作的發展和原子能的利用。1935年獲貝爾物理學獎。

查拉 (1896—1963) 法國詩人。原籍羅馬尼亞。1916年與一些青年在瑞士蘇黎世組成“Dada”文藝團體,開始創立“達達主義”,其宗旨在於反對人們認為有意義的一切事物,反對一切傳統及一切常規。不久達達主義的影響消失。主要作品有《詩25首》、《7篇達達宣言》、《在此期間》、《內心麵目》和《玫瑰與狗》等。

查裏?尼科爾 (1866—1936) 法國細菌學家和醫生。

柴可夫斯基 (1840—1893) 俄國作曲家。

車爾尼雪夫斯基 (1828—1889) 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唯物主義哲學家、文藝批評家、作家。大學時代接觸空想社會主義,研究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哲學思想。曾遭沙皇政府逮捕流放。流放期間寫出長篇小說《怎麼辦?》等。

陳獨秀 (1880—1942) 中國早期文藝理論家,“五四”新文學運動倡導人。

陳嘉庚 (1874—1961) 中國愛國華僑領袖。

陳毅 (1901—1972)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

程頤 (1033—1197) 中國北宋哲學家、教育家。

川端康成 (1899—1972) 日本小說家。1920年進入東京大學英文係,次年轉入國文係。一生創作100餘部長篇、中篇和短篇小說。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國》、《千鶴》、《山音》、《睡美人》等。

茨威格 (1881—1942) 奧地利作家。1904年後任《新自由報》主編。主要作品有傳記《三位大師》、《羅曼?羅蘭》、《精神療法》等以及中短篇小說《最初的經曆》、《恐懼》、《感覺的混亂》,惟一的長篇小說是《焦躁的心》。

達?芬奇 (1452—1519) 意大利美術學家、自然科學家、工程師和哲學家。

達爾文 (1809—1882) 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者。曾乘海軍勘探船“貝格爾”號作曆時5年的環球旅行,在動植物和地質等方麵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采集,提出了生物進化的概念,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代表論著為《物種起源》。

大仲馬 (1802—1870) 法國作家。一生著作頗豐,所作曆史小說情節曲折,場麵驚險,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醜惡麵目。著名作品有《三個火槍手》及《基度山伯爵》等。其子小仲馬也是著名作家。

戴高樂 (1890—1970) 法國著名政治家,法蘭西第五位共和國總統。1909年,他考入法國著名的聖西爾軍事軍校學習,開始其戎馬生涯。他執政期間,衝破美國的種種限製,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在歐洲政策上,注重發展與德國的合作夥伴關係。主要著作有《戰爭回憶錄》、《劍刃》、《建立職業軍》等。

戴維斯 (1890—1958) 美國著名無線電節目主持人、新聞評論人。他才華出眾、思維敏捷。二戰時期,美國民眾以每日收聽他的新聞節目為習慣,並通過他的分析從中了解戰局,獲得信心。他被譽為20世紀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播音員和新聞評論家。

丹東 (1759—1794) 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活動家,曾發表“為了戰勝敵人,必須勇敢、勇敢、再勇敢!”等著名演說。政治上由支持雅各賓派轉為反對雅各賓政府,極力主張對反革命分子“寬容”,後被處死。

但丁 (1265—1321) 意大利詩人,中古到文藝複興的過渡時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政治思想家,意大利文學語言的締造者。著名作品有《神曲》等。

道爾頓 (1766—1844) 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他在對原子的研究方麵取得了非凡的成果,因而被稱為“近代化學之父”,成為近代化學的奠基人。1803年,道爾頓總結出原子論的要點,1807年,他的著作《化學哲學的新體係》正式出版,標誌道爾頓的原子論正式問世。

德拉克魯瓦 (1798—1863) 法國浪漫主義畫家。他被認為是文藝複興時期最後一位浪漫主義大師的代表,同時他對色彩的絕妙運用又直接影響了印象派及後印象派畫家,其中他包括後期的畢加索。其代表作有《墓地上的孤獨女孩》、《自由引導人們》等。

德萊塞 (1871—1945) 美國作家。

德謨克利特 (約公元前460—約前370) 古希臘哲學家,原子唯物論的創立者之一。他一生寫了許多著作,著名的有《小宇宙秩序》、《論自然》、《論人性》等等。他的著作涉及到哲學、邏輯學、數學、天文學、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生活等方麵問題。

鄧拓 (1912—1966) 中國現當代新聞工作者、學者。

鄧中夏 (1897—1933) 中國現代無產階級革命家。字仲澥,又名鄧康。湖南宜章人。1917年入北京大學國文係學習,1919年投身五四運動。1920年3月,發起成立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927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八七會議,被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33年被國民黨當局逮捕殺害。

狄德羅 (1713—1784) 法國啟蒙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文學家、《百科全書》主編,主要著作有《對自然的解釋》、《關於物質和運動的哲學原理》等。

狄更斯 (1812—1870) 英國著名作家,批判現實主義文學重要代表,作品豐富,主要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醜惡現象,主張用改良手段變革社會。重要作品有《匹克威克外傳》、《奧利弗爾?退斯特》、《雙城記》等。

狄摩西尼 (前384—前322) 古雅典演說家。曾在伊賽奧斯門下學習修辭術。在他的名義下,傳下了61篇演說辭。公元前341年,他發表《第三篇反腓力辭》,揭露了馬其頓王的真實意圖,這是他最有力量的演說。他最有名的演說是《金冠辭》,其演說辭被後世認為是古希臘散文的典範。

迪斯累裏 (1804—1881) 保守黨領袖,擔任過英國首相。曾大力推行殖民擴張政策,著有《為英國憲法辯護》等。

迪斯尼 (1901—1966) 美國動畫片導演、製片人。少年時代當過送報人。曾作為紅十字會人員去法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上世紀20年代開始拍攝動畫片,創造了“米老鼠”、“唐老鴨”等著名動物形象,晚年建立迪斯尼樂園,一生曾獲30餘項奧斯卡獎。

笛卡兒 (1596—1650) 法國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生理學家。解析幾何的創始人,他強調科學的目的在於造福人群,使人成為自然界的主人,認為可以懷疑一切。主要著作有《方法談》、《形而上學的沉思》等。

丁玲 (1904—1986) 原名蔣偉,字冰之。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女作家之一。1927年開始發表小說,《夢珂》、《莎菲女士的日記》受到文壇矚目。代表作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幹河上》,突出成就在於它真實、細致、具體表現了土地改革時代的風暴麵前各階級、各階層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丁尼生 (1809—1892) 英國詩人。劍橋大學肄業。繼承浪漫主義傳統,其詩歌多取材於古希臘、羅馬神話。曾被封為“桂冠詩人”。主要詩作有《悼念》、《食荷花人》等。

東方朔 (公元前154—前93) 中國西漢時期思想家、學者。

董仲舒 (公元前179—前104) 中國西漢時期哲學家,漢武帝時期儒家學派的創建者。

都德 (1840—1897) 法國小說家。生於尼姆城一破落商人家庭,生活貧窮。1873年他發表了著名短篇小說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大多數是反映普法戰爭時期法國人民的愛國情緒。《最後一課》和《柏林之圍》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他作品有《薩福》、《雅克》、《一個作家的回憶》、《塔拉孔城的達達蘭》、《巴黎的30年》等。

杜波依斯 (1868—1963) 美國黑人作家。

杜甫 (712—770) 中國唐代詩人。

杜魯門 (1884—1972) 美國第33任總統。

杜牧 (803—850) 中國唐代詩人、文學家。

杜威 (1859—1952) 美國哲學家、教育家、心理學家。與他人共創實用主義哲學學派,並建立實用心理學派和實用主義教育理論。杜威一生寫了30多本著作,其中最能體現他哲學觀點的有:《我們怎樣思維》、《實驗邏輯論文集》、《哲學的改造》、《人性和行為》、《人的問題》等。

杜雅美 (1884—1966) 法國小說家。1935年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曾任學院終身秘書。代表作有多卷本小說《薩拉萬的生平與遭遇》、《帕斯基埃家史》和回憶錄《光明照耀的生活》等。

多斯?帕索斯 (1896—1970) 美國小說家,生於律師家庭。1916點畢業於哈佛大學,去西班牙學習建築,不久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在作品中反映了戰後一代的迷惘情緒,但他的思想並不消極。代表作《美國》3部曲,包括《北緯42度》、《1919年》和《賺錢》。

恩格斯 (1820—1895)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的親密戰友,一生積極投入無產階級革命鬥爭,領導第一國際工人運動。馬克思逝世後擔負起整理和發表馬克思文獻遺產的工作,晚年進一步發展了曆史唯物主義原理,強調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學說。

恩裏柯?費米 (1914—1954) 居美意大利科學家,原子彈的主要研製者。1926年,由於對“費米———狄拉克統計法”的貢獻,費米名聲大震。以他為中心,形成羅馬學派。1938年年僅37歲的他宣稱發現了超軸元素,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元素镄和原子核物理學中使用的“費米單位”就是為紀念費米而得名的。

法捷耶夫 (1901—1956) 前蘇聯作家,出生於農民家庭。他早期作品如中篇小說《泛濫》、《逆流》和長篇小說《毀滅》,是他親身參加革命鬥爭實踐的產物。1941年衛國戰爭爆發後,他任《真理報》和新聞通訊社記者,發表充滿戰鬥激情的政論文章和特寫。1945年創作堪稱其裏程碑的長篇小說《青年近衛軍》。

法拉第 (1791—1867) 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

法朗士 (1844—1924) 法國作家、文藝評論家。生於巴黎一個書商家庭。對古希臘文學有較深的修養。他的成名作《希爾維斯特?波納爾的罪行》描寫一個文獻學家冒險的經曆。其他代表作有小說《現代史話》4卷、《在白石上》和曆史著作《霞娜?達克(舊譯貞德)傳》等。

凡?高 (1853—1890) 荷蘭畫家。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當過店員、教師、傳教士等。受工人貧窮生活感動而開始自學畫畫,形象地反映工人、農民生活。後漸漸形成印象派風格,中年時因精神憂鬱而自殺。著名作品有《向日葵》、《農民》等。

凡爾納 (1828—1905) 法國小說家。

範仲淹 (989—1052) 中國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

菲爾丁 (1707—1754) 英國小說家,先後就讀於伊頓公學和荷蘭萊頓大學。曾寫過許多政治諷刺劇,遭禁演。後致力於長篇小說創作。代表作有《湯姆?瓊斯》、《大偉人江奈生?魏爾德傳》等,尖銳諷刺當時的社會、政治製度。其作品對歐洲小說的發展影響很大。

菲茨傑拉德 (1896—1940) 美國小說家。他年輕時試寫過劇本,高中讀完後考入普林斯頓大學。1917年入伍,1920年出版長篇小說《人間天堂》,從此出名。1925年,《了不起的蓋茨比》問世,奠定了他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為20世紀20年代“爵士時代”的發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菲涅爾 (1788—1827) 法國物理學家,19世紀最偉大的光學家。菲涅爾以光波幹涉的思想補充了惠更斯原理,認為在各子波的包絡麵上,由於各子波的互相幹涉而使合成波具有顯著的強度,給予惠更斯原理以明確的物理意義。這標誌著光學進入了彈性以太光學的時期,為此他被人們稱為“物理光學的締造者”。

費德裏科?費裏尼 (1920—1993) 意大利電影藝術家、導演。他是獲奧斯卡獎最多的一位歐洲導演,先後囊括4個奧斯卡獎杯,電影史上至今無人能及。其代表作品有《八部半》、《道路》、《詐騙記》、《她在黑夜中》等。

費爾巴哈 (1804—1872) 19世紀德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他繼承人文主義和啟蒙運動關於自然和人的思想,恢複英法唯物主義的哲學傳統,建立了他稱之為“人本學”或“人本主義”的哲學。代表作有《宗教的本質》、《宗教本質講演錄》等。

費馬 (1601—1665) 法國數學家。早年於家鄉受教育,後入圖盧茲大學讀法律,畢業後任律師。自1631年起任圖盧茲議會議員,其間利用業餘時間研究數學,成為17世紀興起的概率論的共同創立者之一。他還在光學研究中指出“費馬原理”,給後世變分法的研究極大的啟示。

豐子愷 (1895—1975) 中國現代散文家、畫家。浙江崇德縣人。1921年赴日學習音樂和美術。回國後,長期致力於藝術教育事業,開始美術和文學創作。代表作有《緣緣堂隨筆》、《率真集》《辭緣緣堂》、《貪汙的貓》、以及日本長篇古典文學名著《源氏物語》譯作。

馮達諾 (1819—1898) 德國小說家、詩人。

馮夢龍 (1574—1646) 中國明代文學家、戲曲家。

馮雪峰 (1903—1976) 中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

佛裏契 (1579—1625) 英國詩人、劇作家。

佛洛斯特 (1874—1963) 美國當代偉大詩人。

弗蘭明 (1881—1955) 英國細菌學家。

弗羅斯特 (1874—1963) 美國詩人。

弗洛姆 (1900—1980) 美籍德裔社會心理學家。

弗洛伊德 (1856—1939) 奧地利精神醫生,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1873年進入維也納大學。1887年他曾用催眠治病,但到1892年左右,他發現催眠的療效不能持久,就改用他所特創的精神分析治療法,借以挖掘忘記了的觀念或欲望。1930年,他被授予歌德獎金。主要著作有《夢的分析》、《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學》、《精神分析引論》、《弗洛伊德自傳》等。

伏爾泰 (1694—1778) 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他在其《哲學通信》中信奉自然神論,認為神並不幹預社會生活。伏爾泰認為,自由、所有製和平等是公正的社會秩序的基礎。其政治思想代表作是《哲學辭典》。他被認為是後來的法國唯物主義者的精神導師。

福克納 (1897—1962) 美國作家。作品多以美國南方為背景,表現南方種植園主及資產階級腐朽沒落的生活,主要作品有《喧囂與狂怒》、《當我垂死的時候》等。194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福蘭克林?羅斯福 (1882—1945) 美國第32任總統,曾打破慣例4次連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建立反希特勒同盟出重要貢獻。在20世紀30年代中,羅斯福的主要工作就是恢複美國的經濟。他放棄美元金本位,首創“爐邊談話”的方式,將自己與美國平民的距離拉近,使他的政策能夠更有效的進行。而羅斯福一生中最得意的傑作應是聯合國的建立,正是這一國際性組織的建立,才使得美國成為世界上具有絕對號召力及影響力的國家之一。

福樓拜 (1821—1880) 法國作家。作品多揭露資本主義社會製度及文化的墮落。著名作品有小說《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等。

福澤諭吉 (1835—1901) 日本明治時代初期資產階級的啟蒙思想家。

傅雷 (1908—1966) 中國翻譯家,早年留學法國,學習藝術理論。回國後,譯出法國重要作家如伏爾泰、巴爾紮克、羅曼?羅蘭的重要作品。他多藝兼通,在繪畫、音樂、文學等方麵,無不顯示出獨特的高超的藝術鑒賞力。“文革”中因不堪忍受汙辱,含冤自盡。

富蘭克林 (1706—1790) 美國啟蒙思想家、國務活動家、科學家。美國獨立宣言和1787年憲法的起草人之一。主張廢除黑奴製度。發明避雷針等。

伽利略 (1564—1655) 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

伽桑狄 (1592—1655) 17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

蓋博 (1901—1960) 美國著名電影演員。他是20世紀30年代好萊塢最著名的男明星。1932年,一部《紅色的塵土》使他躋身10位最叫座的明星之列。此後,《一夜風流》、《亂世佳人》更使他得以立足。1938年,他還被加冕為電影皇帝。他是好萊塢一個神話式人物,集中體現了獨特的美國式的魅力。

蓋叫天 (1888—1970) 中國現代京劇表演藝術家。

甘地 (1869—1948) 印度民族運動領袖,被印度人民尊為“聖雄”,在印度倡導對英國殖民政府開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長期領導印度國大黨,提倡社會改良,後被印度教極右分子刺死。

岡察爾 (1918— ) 前蘇聯烏克蘭著名小說家。

岡察洛夫 (1812— ) 俄國小說家。

高爾基 (1868—1988) 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生於木工家庭,當過學徒、碼頭工等,長期流浪俄國各地,經曆豐富,自學不懈。作品多描寫底層人民的苦難、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及勞動人民的革命鬥爭。主要著作有《母親》、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

高爾斯華綏 (1867—1933) 英國作家。曾在牛津大學學習法律。

高乃依 (1606—1681) 法國劇作家、法國古典主義悲劇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有《熙德》、《賀拉斯》、《西拿》、《波利耶克特》等,他的劇作場麵壯觀,刻畫人物深刻,語言鏗鏘有力,不愧為古典主義悲劇大師。

高士其 (1905—1945) 中國生物學家、化學家、著名科普作家。1925年,他畢業於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入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化學係。1930年秋進行科學文藝創作。其代表作《細菌的衣食住行》、《我們的抗敵英雄》、《細菌大菜館》、《活捉小魔王》、《微生物漫話》等。

高適 (約702—765) 中國唐代詩人。

高斯 (1777—1855) 德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1795-1798年在格丁根大學學習,1807年任格丁根大學數學教授和天文台台長,直到逝世。他一生完成4項意義重大的發明:日光回照器、光度計、電報和磁強計。此外在純數學方麵,他對數論、代數、幾何學的若幹基本原理作出嚴格證明,如自然數為素數乘積定理、二項式定理、散度定理等。

戈爾巴喬夫 (1931— ) 前蘇聯總統。1985年3月當選蘇聯中央總書記,1991年12月促成蘇聯解體,開創俄國曆史上一個新時期。主要著作為《改革與新思維》。

哥白尼 (1473—1543) 波蘭天文學家,日心說的創立者,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曾在波蘭和意大利的大學學習與研究數學、天文學和醫學。其日心說理論否定了在西方統治了1000多年的地心說,引起了人類宇宙觀的重大革新,“從此自然科學便開始從神學中解放出來,科學的發展從此便大踏步地前進”(馬克思語)。

哥爾德斯密斯(1730—1774) 英國作家。生於愛爾蘭,畢業於都柏林大學。著有長詩《荒村》和小說《威克菲爾德牧師傳》等,反映18世紀英國農村的貧困和農民被剝奪土地的過程。

歌德 (1749—1832) 德國詩人。生於法蘭克福,他的詩作影響了整個19世紀及20世紀初的德國詩歌創作。主要作品長詩《浮士德》被列為歐洲四大文學名著之一。他的作品使德國文學在世界文壇占據了重要地位,是德國民族文學最傑出的代表。

革拉特柯夫 (1883—1958) 前蘇聯作家。青少年時期顛沛流離的生活經曆為他提供了豐富的寫作材料。代表作有《獨生子》、《水泥》、《動力》及自傳性3部曲:《童年的故事》、《自由人》、《荒亂年代》等。他曾兩次獲得列寧勳章。

格裏高裏?派克(1916—2003) 美國好萊塢著名影星。主演《羅馬假日》和《百萬英鎊》等多部經典作品。曾經5次獲得奧斯卡獎提名,1962年在《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獲得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派克曾經擔任過美國電影學院主席。

龔自珍 (1792—1841) 中國清代思想家、文學家。

顧愷之 (約345—406) 中國東晉大畫家。

顧炎武 (1613-1682) 中國明清之際的經學家、思想家。字寧人,學者稱亭林先生。他的學術思想雖本於宋儒,但對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卻攻擊甚烈。他的著述很多,主要有《日知錄》、《日知錄之餘》、《左傳杜解補正》、《九經誤字》、《天下郡國利病書》、《亭林文集》等。

關漢卿 (?—1279) 中國元代戲曲作家。

管仲 (?—前645) 中國戰國時期思想家。

郭沫若 (1892—1978) 中國現代詩人、劇作家、曆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學學家、社會活動家。四川省樂山縣沙灣鎮人。原名郭開貞。代表作有《屈原》、《蔡文姬》、《武則天》等曆史劇,《女神》等詩集。

郭小川 (1919—1976) 中國詩人。他的詩作的總體特色是:具有鮮明的時代光彩,閃耀著哲理的火花。在藝術表現上,他創造地繼承感物言誌的古詩詞傳統,代表作有《青紗帳—甘蔗林》、《西出陽關》、《祝壽》、《秋歌》等。

果戈裏 (1809—1852) 俄國19世紀前葉最優秀的諷刺作家,諷刺文學流派的開拓者,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中篇小說集《彼得堡的故事》的出版給他帶來聲譽,尤以其中的《狂人日記》和《外套》最為突出。1836年他發表諷刺喜劇《欽差大臣》,1842年發表長篇小說《死魂靈》,此部作品被認為是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品。

哈維 (1578—1657) 英國醫師,實驗生理學的創始人之一。曾發表論文《動物心血運動的解剖研究》及《論動物的生殖》等,對生理學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哈奇森 (1694—1747) 英國倫理學家、美學家。格拉斯奇大學畢業,後任該校教授。主張對感覺進行多種劃分,認為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感,並認為評價行為正確與否的標準是為人類謀福利。主要著作有《論美和德行兩種觀念的根源》、《道德哲學體係》等。

哈特 (1836—1902) 美國小說家。幼年時沒有受過多少教育,閱讀卻很廣泛。1854年隨家遷往西部,做過礦工。他用短篇小說的形式描寫了這些淘金者的生活,被稱為“西部幽默小說家”、“鄉土文學作家”等。其代表作是短篇小說集《咆哮營的幸運兒》及其他短篇。

哈維 (1578—1657) 英國醫師,實驗生理學的創始人之一。

海德格爾 (1889—1976) 德國哲學家,存在主義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早年在弗賴堡大學研讀神學、哲學。他的最重要著作《存在與時間》奠定了他一生哲學活動的基礎。他一生著作極多,主要著作還有《康德和形而上學問題》、《論根據的本質》、《德國大學的自我肯定》、《論真理的本質》、《林中路》、《同一與差異》、《走向說的途中》等。

海爾曼 (1905—1984) 美國女劇作家。曾在紐約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後擔任百老彙劇本審閱人。因參加左翼運動遭迫害。作品主要揭露資本主義的爾虞我詐,及反映反法西斯的鬥爭。

海倫?凱勒 (1880—1968) 美國女作家和教育家。聾啞並雙目失明,學會用盲文讀寫。畢生致力於聾盲人的公共救助事業,著有《海倫?凱勒的日記》等。

海明威 (1899—1961) 美國作家。當過記者,作品反映知識分子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絕望情緒,文本以簡練著稱。主要作品有小說《永別了,武器》、《老人與海》等。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海涅 (1797—1856) 德國著名民主詩人。出身猶太商人家庭。他是歌德之後德國最重要的詩人。早期作品是抒情詩《歌集》和《旅行記》,以批判資產階級市儈習氣為主。海涅的主要著作是其代表長詩《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此外,《西裏西亞織工之歌》也是他創作的一大收獲。

海森堡 (1901—1976) 德國物理學家,因創立矩陣力學而獲193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26歲任萊比錫大學教授。1958年與泡利一起研究基本粒子的統一場論,提出“元物質”理論。其代表著作有《基本粒子統一場論》、《量子論的物理學基礎》、《原子核物理》等。

韓非 (約公元前280—前233) 中國戰國末期哲學家,法家的代表人物,荀子的學生。

韓愈 (768—824) 中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

豪夫 (1802—1827) 德國作家。生於斯圖加特一個官員家庭,當過家庭教師。他最成熟的作品是《不來梅市政廳酒店裏的幻想》,富於奇思異想,並穿插著對世界、藝術和人生的一些機智的批評。他的童話充滿樂觀主義精神,代表作有《冷酷的心》、《侏儒鼻子》等。

豪威爾斯 (1837—1920) 美國小說家、文學批評家。他認為小說的首要目的是教誨,而不是娛樂,文學作品應該采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代表作有《一個現代的例證》、《塞拉斯?拉帕姆的發跡》、《新財富的危害》、《來自奧爾特魯裏亞的旅客》、《穿過針眼》等。

何其芳 (1912—1977) 中國現代詩人、文學研究家。

何塞?黎薩爾 (1861—1896) 菲律賓民族詩人、作家。

何塞?馬蒂 (1853—1895) 古巴民族英雄、詩人。

荷麥 (1836—1910) 美國畫家。

荷馬 (公元前850年左右) 古希臘詩人,他的偉大詩篇就是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這兩部史詩既是古希臘藝術史上的一顆明珠,也是全人類共同的藝術瑰寶。《伊利亞特》大約寫於公元前9世紀,主要敘述發生在公元前12世紀希臘聯軍和特洛伊戰爭中傳奇式的情節,描繪了希臘英雄阿喀琉斯的偉大形象。

賀敬之 (1924— ) 中國現當代詩人。他以新歌劇《白毛女》而聞名天下。他的詩可分為兩類:1.抒情短詩,代表作有《回延安》、《桂林山水》等。2.長篇政治抒情詩,代表作有《放聲歌唱》、《雷鋒之歌》、《中國的十月》等。

賀拉斯 (公元前64—前8) 古羅馬詩人。

赫爾岑 (1812—1870) 俄國作家、政治家、哲學家、革命活動家。赫爾岑的文學創作貫穿著反農奴製的主題,形式多樣,獨具一格,在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著名作品有自傳體中篇小說《一個青年人的劄記》,長篇小說《誰之罪?》及中篇小說《偷東西的喜鵲》等。

赫拉克利特 (約公元前540—前480左右) 古希臘哲學家,愛非斯派創始人。認為物質性的“火”是萬物的本原,非神所造的世界處於不斷產生與滅亡的過程中,一切皆流,萬物皆變。在歐洲哲學史上,首先提出對立麵的統一與鬥爭的學說。著作有《論自然》等。

赫胥黎 (1825—1895) 英國生物學家、博物學家,達爾文的合作者,達爾文進化論的最著名傳播者,是第一個提出人類起源問題的學者。主要著作有《人類自然界的位置》和《進化論和倫理學》等。《進化論和倫理學》被我國清朝學者嚴複譯為《天演論》。

赫茲 (1857—1894) 德國物理學家。少年時期表現出對實驗的興題。他在物理學上的貢獻是發現電磁波。現行國際單位製將頻率的單位命名為赫茲,著作有《旋轉導體電磁感應》、《力學原理》等。

赫茲裏特 (1778—1830) 英國文藝評論家、散文作家。曾就讀於神學院。主要作品有《莎士比亞戲劇中的人物》、《時代精神》等。

黑格爾 (1770—1831) 德國哲學家,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的集大成者。曾任海德堡大學、柏林大學教授及柏林大學校長。他哲學的基本出發點是唯心主義的思維與存在的同一論。提出社會政治、倫理、曆史、美學等方麵的一係列主張與看法。他的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來源之一。主要著作有《精神現象學》、《邏輯學》等。

黑塞 (1877—1962) 德國詩人、小說家。當過學徒工、書店店員。後入瑞士籍。作品主要反映小市民和知識分子的苦惱與迷茫。主要作品有《玻璃珠遊戲》等。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亨利?福特 (1863—1947) “我好像發現了宇宙的輪廓。時間不再有極限,我不再是鍾情指針的奴隸,我有充足的時間去計劃、去創造。”這就是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創始人,“汽車大王”福特將人們帶入汽車時代的肺腑之言。如今,福特汽車公司經過三代人之後,仍然是美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汽車企業之一。主要著作有《我的生活與工作》、《前進》等。

亨利?盧斯 (1898—1967) 20世紀美國新聞史上的巨頭人物、最偉大的發行人、教育家、宣傳者。他一生從事新聞出版工作,首創新聞雜誌的形式,創辦《時代》周刊、《生活》周刊、《財富》等著名刊物。他成立了當時美國最大的雜誌出版公司———時代公司。

亨利?詹姆斯 (1843—1916) 美國小說家,曾在歐洲各地遊曆、學習,身體殘疾,但一生勤奮創作,著作浩繁。後獲哈佛大學和牛津大學榮譽學位。主要作品有《一個婦女的畫像》、《大使們》等。

洪堡 (1767—1835) 德國語言學家、政治家。曾創立柏林洪堡大學,後擔任文化教育大臣。對語言的本質和發展提出獨創性見解,是普通語言學的奠基者。

胡適 (1891—1962) 中國現代學者。

胡誌明 (1890—1969) 越南勞動黨創始人。

華爾浦爾 (1717—1797) 英國小說家,著作內容涉及麵廣,量極多,有繪畫、版畫的著作及大量書信。其百科全書式的通信集載有大量有關當時社會政治情況的豐富材料,且以文筆優美著稱。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說《奧特朗托堡》等。

華萊士 (1823—1913) 英國博物學家。自然選擇學說創立者之一,曾旅行各地,對各種生物進行觀察和采集,將生物按係統進行比較研究,並獨立提出生物進化的自然選擇學說。

華倫 (1905—1989) 美國詩人、小說家、文藝批評家。

華羅庚 (1910—1985) 中國現代數學家、科學家。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數學家,在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複變函數論、偏微分議程、高維數值積分等廣泛數學領域中都作出卓越貢獻。

華盛頓 (1732—1799) 美利堅合眾國的奠基人,第一任總統。

華佗 (?—208) 中國東漢醫學家。

華茲華斯 (1770—1850) 英國詩人。出身律師家庭。與柯勒律治等同被稱為“湖畔派”詩人,作品甚多,主張回歸自然。重要著作有長詩《漫遊》等。

懷特海 (1861—1947) 英國哲學家、數學家。劍橋大學畢業,曾任劍橋和哈佛大學教授,提出過程哲學,認為自然界是活生生的創造進化過程。主要著作有《數學原理》、《科學與近代世界》等。

黃庭堅 (1045—1104) 中國北宋文學家。

黃興 (1874—1916) 中國近代革命家。

惠蒂埃 (1807—1893)英國詩人,年輕時深受英國文學尤其是蘇格蘭詩人彭斯的影響。代表作有《新英格蘭的傳說》、《自由的聲音》、《勞工之歌》等。他的著名長詩《大雪封門》曾被評論家譽為“一部優美的新英格蘭田園詩”。

惠特曼 (1819—1892) 美國詩人。

霍布斯 (1588—1679) 英國哲學家,是近代科學與政治學的重要奠基者。他和培根、伽利略與笛卡爾同時代,徹底批判了中世紀經院哲學與古典哲學,使學術發展脫離了中世紀,邁向近代。其最著名的政治論文是《巨靈》,被認為是以英語寫成的最偉大政治哲學名著之一。

霍爾巴赫 (1723—1789) 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法國百科全書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霍爾巴赫是法國機械唯物主義的集大成者,但他集中表現出機械唯物主義的局限性。主要著作有:《自然的體係》、《自然政治》和《健全的思想》等。

霍羅維茲 (1904—1989) 美籍俄國音樂家、鋼琴演奏家。1926年在漢堡演奏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極大的強弱對比征服了包括指揮在內的所有演員,被稱為“雷公”。小提琴演奏家米爾說:“他是無敵的,如果說其他鋼琴家是香水,那麼霍羅維茲就是製造香水的香精。”

霍姆斯 (1841—1935) 美國法官、法學家,實用主義法學的創始人。曾任哈佛大學法學教授,主要著作有《普通法》、《法律職業》等。

霍桑 (1804—1864) 美國作家。思想上傾向先驗主義,深受宗教思想影響,認為人類具有罪惡的天性。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紅字》等。

霍英東 (1923— ) 中國香港商業巨頭。原名官泰,祖籍廣東番禺,生於香港。7歲喪父,12歲進香港皇仁英文書院。當過渡輪加煤工、機場苦力、修車學徒、鉚工等。1945年轉營駁運業務。1954年創辦立信置業有限公司,經營房地產。之後創辦港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為最大股東,香港基本法起草人之一。

基爾霍夫 (1824—1887) 德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和天文學家。

嵇康 (223—262) 中國三國時期思想家、文學家。

紀伯倫 (1883—1931) 黎巴嫩文壇驕子,作為哲理詩人和傑出畫家,和泰戈爾一樣是使近代東方文學走向世界的先驅。同時,他又是阿拉伯現代小說和藝術散文的主要奠基人。《先知》是紀伯倫的頂峰之作,曾被譯成2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紀德 (1865—1951) 法國作家。曾去非洲考察,發表作品抨擊殖民主義。積極參加國際反法西斯運動,後曾訪問前蘇聯。194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主要作品有《人間食糧》、《田園交響樂》等。

基爾霍夫 (1824-1887) 德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和天文學家。1875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提出基爾霍夫電流定律、電壓定律、電路定律、輻射定律。著作有《理論物理學講義》和《光譜化學分析》等。

季米特洛夫 (1882—1949) 保加利亞人民領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活動家。

季羨林 (1911— ) 中國語言文字學家,1935年赴德國入哥廷根大學。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主要著述有《列子與佛典》、《浮屠與佛》、《大唐西域記校注》等。

加裏?格蘭特 (1904—1986) 美國好萊塢天才的喜劇演員。在格蘭特所有的電影中,他表現了一種身體的柔韌。其中代表作有《假日》、《他的少女星期五》、《養育孩子》、《聲名狼藉》等。

加裏寧 (1875—1946) 前蘇聯共產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之一,教育家。

加繆 (1913—1960) 法國文學家、戲劇家,無神論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1933年在阿爾及爾大學改讀哲學,二戰期間參加法國抵抗運動,任《戰鬥報》主編。主要作品有:《西西弗斯神話》、《局外人》、《致德國友人的信》、《鼠疫》、《反抗者》等。

加西亞?馬爾克斯 (1927— ) 哥倫比亞作家、記者。1948年任《觀察家報》記者,同時從事文學創作。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和哥倫比亞語言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他的作品特色是幻想和現實巧妙結合。重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百年孤獨》、《家長的沒落》,中篇小說《枯枝敗葉》及報告文學集《一個海上遇難者的故事》等。

伽利略(1564-1642) 意大利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曆史上他首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會貫通了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三門知識,擴大、加深並改變了人類對物質運動和宇宙的認識。他以係統的實驗和觀察推翻了以亞裏士多德為代表的、純屬思辨的傳統的自然觀,開創了以實驗為根據並具有嚴密邏輯的近代科學。因此,他被稱為“近代科學之父”。

伽桑狄(1592-1655) 17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1614年在阿維尼翁獲得神學博士學位。他駁斥了笛卡爾唯心主義的“形而上學”,並指出,根本就沒有所謂非物質性的精神實體,世界上惟一的東西都是物質性的,都具有長、寬、高的廣延。代表作有《哲學彙編》、《天文學指南》。

賈島 (779—848) 中國唐代詩人。

賈希茲 (774—868) 中世紀阿拉伯學者、作家。

賈誼 (公元前200—前168) 中國西漢政治家、文學家。

焦耳 (1818—1889) 英國物理學家。他在道爾頓老師的鼓勵下,開始研究電學和磁學方麵的問題,他是能量守恒定律的發現者之一。1852年他與湯姆遜發現氣體自由膨脹時溫度下降的現象,被稱為焦耳—湯姆遜效應。為紀念他,人們將能量或功的實用單位命名為“焦耳”。

焦裕祿 (1922—1964)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幹部。

傑弗遜 (1743—1826) 美國獨立戰爭時期資產階級民主派主要代表之一。反聯邦黨的創始人並參與起草《獨立宣言》。第三任美國總統。

傑克?倫敦 (1876—1916) 美國近代著名作家。23歲發表了第一篇小說《給獵人》,31歲時出版《鐵蹄》,指出美國資本主義有向極權主義轉變的可能性。他的代表作是《馬丁?伊登》,這本帶有自傳性的小說,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殘酷無情,對人性的蹂躪,對正義的踐踏。

傑西?歐文斯 (1918—1980) 美國著名的黑人田徑運動員。1936年於德國舉辦的第1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歐文斯一舉奪得男子100米跑、200米跑、男子4×100米接力賽跑以及跳遠4項冠軍。在他逝世後,美國體育協會設立了“傑西?歐文斯獎”,以表彰為世界當代體育事業做出貢獻的優秀田徑運動員。

芥川龍之介 (1892—1927) 日本小說家。他是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創作上既有浪漫主義特點,又具有現實主義傾向。代表作有:《橘子》、《秋》、《猴子》、《三個寶》、《海市蜃樓》等。日本文學界為紀念他從1935年起設立“芥川文學獎”,它是日本獎勵優秀青年作家的最高文學獎。

金斯利 (1862—1900) 英國女作家、旅行家。

居裏夫人 (1867—1934) 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原籍波蘭,1891年赴巴黎大學學習,1895年與比埃爾?居裏結婚,後共同發現釙和鐳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著有《放射性通論》等,在1903年及1911年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居維葉 (1769—1832) 法國動物學家,比較解剖學和古生物學奠基人。1819-1832年任參議院內政部主席。他提出了“器官相關法則”,認為動物的身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身體各部分結構都有相應的聯係。重要著作有《比較解剖學講義》、《四足動物化石骨骸的研究》和《按結構分類的動物界》等。

K

卡爾?波普爾 (1902—1994) 奧地利哲學家。他的思想觸角遍及哲學、科學、政治學、社會學、藝術學等廣泛的學科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他被認為是西方思想界繼柏拉圖、黑格爾之後建立了自己完整的龐大的理論體係的又一人。代表作有《研究的邏輯》、《曆史決定論的貧困》和《開放社會及其敵人》。

卡夫卡 (1883—1924) 奧地利著名小說家。他的作品思想內容怪誕離奇,藝術形式新穎別致。為後來的現代派文學開創了先河,被認為是西方現代派文學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美國》、《訴訟》、《城堡》、《判決》、《變形記》、《致科學院的報告》、《在流放地》等。

卡拉維洛夫 (1837—1879) 保加利亞作家、思想家。

卡萊爾 (1795—1881) 英國作家、曆史學家、哲學家。曾參加憲章運動,提出“崇拜英雄”的唯心主義觀念。著有《法國革命史》、《論英雄與英雄崇拜》及《克倫威爾》等。

開普勒 (1571—1630) 德國近代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哲學家。他以數學的和諧性探索宇宙,被後世的科學史家稱為“天上的立法者”。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一、二、三條定律,此三條定律的發現為經典天文學奠定了基石,並導致數十年後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1607年,他觀測了一顆大彗星,即哈雷彗星。

凱洛夫 (1893—1978) 前蘇聯教育家。

凱瑟 (1873—1947) 美國女作家。早期作品受亨利?詹姆斯的影響。後來創作以自幼所熟悉的西部邊疆生活為題材,創作富有地方特色的作品。代表作有《哦,拓荒者們!》、《我的安東尼亞》、《一個沉淪的婦女》、《教授的住宅》、《莎菲拉與女奴》等。

凱瑟琳?赫本 (1907—2004) 美國有聲影片中最偉大的演員。氣質幽雅,坦誠率真及自食其力,都表明她是完全意義上的現代女性。她是幾代女性的偶象。從影70年中曾獲得12項奧斯卡提名,並創下4次獲得得最佳女演員獎的記錄。代表作有《驚才絕豔》、《費城故事》、《亞當的肋骨》、《非洲皇後》等。

坎農 (1871—1945) 美國生理學家。

康德 (1724—1804) 德國哲學家、自然科學家。德國古典哲學的奠基人。近代西方哲學史上二元論、先驗論和不可知論的著名代表。首創關於太陽係起源的星雲假說。

康帕內拉 (1568—1639) 意大利思想家、文學家。因宣傳唯物主義,曾兩次被宗教裁判所審判。其代表作品有《太陽城》、《論西班牙君主政體》、和詩歌集《詩鈔》等。

康有為 (1858—1927) 中國近代改良主義運動的領導者。

柯勒律治 (1772—1834) 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文藝批評家、“湖畔派”代表。早年同情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後轉向封建立場。作品描寫超自然事物,具有神秘色彩。主要作品有《老船夫》等。

柯林斯 (1849—1908) 英國文藝批評家。

柯倫斯 (1864—1933) 德國植物遺傳學家。

柯羅連科 (1853—1921) 19世紀初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上大學時,受民粹派思想影響參加革命活動,遭當局逮捕和流放,期間開始文學創作,一生所著有短篇小說和特寫。代表作有《瑪加爾的夢》、《盲音樂家》、《巴甫洛夫村劄記》和自傳體小說《我的同時代人的故事》等。

柯南道爾 (1859—1930) 英國小說家。生於愛丁堡。他寫過曆史小說、冒險小說、科學幻想小說和劇本,但他在英國文學史上主要以偵探小說而聞名,他所塑造的福爾摩斯形象,幾乎在世界各國都已家喻戶曉。代表作有《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科布西耶 (1887—1965) 20世紀最有影響的建築大師。出生在瑞士。1923年發表了他那影響深遠的《走向新建築》。提出“房屋是居住的機器”的著名的全新定義。1935年在他的《興旺的城市》一書中進一步發揮了花園城市的思想。他指導了世界許多大都市的總體規劃。他也是紐約聯合國總部大廈十人設計組的主要成員。

科庫特 (1889—1963) 法國詩人。

克爾凱郭爾 (1813—1855) 丹麥基督教思想家,存在主義先驅。早年學習神學,但更喜愛哲學。主要著作有:《非此即彼》、《恐懼概念》、《哲學片斷》、《生活道路的各階段》、《最後的非科學預言》等。

克萊恩 (1871—1900) 美國作家、詩人。出身於牧師家庭,1893年寫了一部中篇小說《街頭女郎梅季》,取材於紐約貧民窟的生活。1895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紅色英勇勳章》,獲得歐美各國重視。另外代表詩集有《黑騎者》和《戰爭是仁慈的》。他被認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先驅。

克勞塞維茨 (1780—1831) 資產階級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曆史學家,普魯士將軍。曾參加多次著名戰役,如利尼會戰等。1818年任柏林軍官學校校長,任職12年中,潛心研究戰史和從事軍事理論著述。代表作有《戰爭論》及《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將軍遺著》等。

克勞修斯 (1822—1888) 德國物理學家,氣體理論和熱力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是曆史上第一個精確表示熱力學定律的科學家。1850年與蘭金各自獨立地表述了熱與機械功的普遍關係———熱力學第一定律。主要著作有《力學的熱理論》、《勢函數與勢》、《熱理論的第二提議》等。

克雷洛夫 (1769—1844) 俄國寓言作家。

克羅齊 (1866—1952) 意大利新黑格爾主義哲學家、曆史學家、政治家。他是意大利資產階級自由派的著名代表。1910年當選為參議員。主要哲學著作有《精神哲學》和《哲學論叢》。在克服意大利哲學界占支配地位的實證主義的鬥爭中,起過重要的作用。

肯尼迪 (1917—1963) 美國第35任總統,民主黨人,在任內遇刺身亡。他就職演說中最著名的一句話是:“不要問你們的國家能為你們做些什麼,而要問你們能為你們的國家做些什麼。”身為總統,他遵循自己的競選誓言,讓美國重新恢複了活力。他的經濟政策使國家開始了從二戰以來的持續經濟增長。

孔德 (1798—1857) 19世紀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家。

孔融 (153—208) 中國東漢末文學家。

孔子 (前551—前479) 中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者。

庫珀 (1789—1851) 美國小說家。曾任海軍上尉。在美國文學史上開創了3種不同類型的小說,即革命曆史小說《間諜》、邊疆冒險小說《拓荒者》和海上冒險小說《舵手》。他最有成就的作品———《皮襪子的故事集》5部曲,對美國的西部小說產生很大影響。

誇美紐斯 (1592—1670) 17世紀捷克教育家。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民主教育家,他為教育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編寫的教科書,被譯成10多種文字,在歐洲學校使用200多年。他創立的教育體係,為近代教育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其代表作有《母親學校》、《語言學入門》、《世界圖解》等。

拉封丹 (1621—1695) 法國寓言詩人。

拉羅什富科 (1613—1680) 法國作家。

拉馬丁 (1790—1869) 法國詩人。貴族出身。1820年發表了《沉思集》,歌頌愛情、死亡、大自然和上帝。《沉思集》被認為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它重新打開法國抒情詩歌的源泉,為浪漫派詩歌開辟了新天地。

拉馬克 (1744—1829) 法國生物學家。1809年在《動物學哲學》一書中,他提出了自己的進化理論,即用進廢退學說。他不相信絕滅,在他看來,物種的消失是因為它們進化成了其他物種,如果這個過程持續時間很長,就意味著那些不“完美”的生物消失了。雖然這些與現在的進化論有很多不同,但拉馬克對進化思想做出了巨大貢獻。

拉美特利 (1709—1751) 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的開創者、醫生。著名作品有哲學著作《心靈的自然史》、《人是機器》、《人是植物》、《伊壁鳩魯的體係》和《幸福論》等。他繼承和發展了唯物主義經驗論和笛卡爾機械唯物主義思想,在法國第一次提出係統的機械唯物主義哲學體係。

拉薩爾 (1825—1864) 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

拉瓦錫 (1743—1794) 法國化學家。他製定出化學物種命名原則,創立了化學物種分類新體係。根據化學實驗的經驗,用清晰的語文闡明了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後人稱他為近代化學之父。他的傑作是《化學概要》。

萊布尼茨 (1646—1716) 德國數學家、哲學家,和牛頓同為微積分創始人。1666年在紐倫堡阿爾特夫取得法學博士學位。當時的論文《論組合的技巧》已含有數理邏輯的思想。1667年他投身外交界,曾到歐洲各國遊曆,後常居漢諾威,直到去世。

萊特 (1867—1912) 美國飛機發明家。

賴特 (1869—1959) 20世紀美國最重要的一位建築師,他設計的許多建築成為現代建築中有價值的瑰寶,並對現代建築產生很大影響。他的作品有流水別墅、草原式住宅、約翰遜公司總部、古根漢姆博物館等。他被譽為20世紀建築界的浪漫主義者和田園詩人。

朗費羅 (1807—1882) 美國著名詩人。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抒情詩、歌謠、敘事詩和詩劇。他的詩歌在美國廣為傳誦,在歐洲受到讚賞,被譯成20餘種文字。其代表作有《伊凡吉林》、《海華沙之歌》、《邁爾斯?斯坦狄什的求婚》等。

勞倫斯 (1885—1930) 英國詩人、小說家、散文家。

老舍 (1899—1966) 中國作家,人民藝術家。

雷鋒 (1940—1962)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秀成員,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

雷列耶夫 (1795—1826) 俄國詩人。

雷諾茲 (1723—1792) 英國肖像畫家。皇家美術學院創建人和第一任院長。作品大多是貴族、資產階級上層人物肖像。

李大釗 (1889—1927) 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家、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曾任北京《晨鍾報》總編輯、《甲寅日刊》、《新青年》編輯。其主要著作被收入《李大釗選集》。

李普曼 (1889—1974) 美國專欄作家,長期從事新聞工作,曾兩次獲普利策新聞獎。著有《政治學引論》、《美國外交政策》等。

李清照 (1084—1151) 中國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

李商隱 (約813—約858) 中國唐代詩人。

李世民 (599—649) 中國唐朝皇帝、政治家、軍事家。

李斯 (?—前208) 中國秦朝丞相、政治家、思想家。

李四光 (1889—1971) 中國現代地質學家、地質力學創始人。

李維斯 (公元前59—前17) 古羅馬曆史學家。從三十幾歲起集中精力研究羅馬興衰史,著有《羅馬史》142卷,影響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