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 (1926— ) 美籍華裔理論物理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1943-1944年在浙江大學物理學係學習,1946年入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院。他對近代物理學的傑出貢獻是:1956年與楊振寧合作,發現宇宙不守恒定律。次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專著為《場論與粒子物理學》。
李贄 (1527—1602) 明代思想家、文學家。
裏德 (1814—1884) 英國作家。牛津大學畢業,作品譴責宗教的禁欲主義,主要作品有《教堂和家灶》、《改邪未晚》等。
裏克特 (1931— ) 美國物理學家。
梁啟超 (1873—1929) 中國近代改良主義者。
梁漱溟 (1893—1988) 中國現代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原名煥鼎,字壽銘,祖籍廣西桂林。他認為文化是民族生存的決定因素,中國社會的根本問題是極嚴重的文化失調,因此,中華民族的複興在於中華民族文化的重建。代表作有《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鄉村建設理論》、《中國文化要義》等。
廖仲愷 (1877—1925) 中國國民黨左派領袖之一。
列別捷夫 (1866—1919) 俄國物理學家。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 俄國作家。生於貴族家庭,曾就讀於喀山大學。他的創作是現實主義文學高峰之一。他的史詩體小說氣勢磅礴,場麵宏大,人物眾多,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重要作品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複活》等。
列寧 (1870—1924) 原姓烏裏揚諾夫,前蘇聯共產黨的組織者和蘇維埃國家的締造者,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馬克思和恩格斯學說的繼承者。創立了列寧主義理論體係,其偉大革命實踐對共產主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林伯渠 (1885—1960)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
林肯 (1809—1865) 美國第16任總統。共和黨組織者之一。1863年發表著名的《解放宣言》,主張廢除奴隸製度。後被刺身亡。
林語堂 (1895—1976) 中國現代小說家。福建龍溪人。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係,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之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
劉備 (161—223) 即蜀漢昭烈帝。中國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
劉長卿 (709—786) 中國唐代詩人。
劉鶚 (1857—1909) 中國近代小說家、文字學家。
劉少奇 (1898—1969) 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論家。湖南寧鄉人。1959-1966年間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並與周恩來、陳雲、鄧小平等其他領導人製定了一係列重實效的政策措施,促使國民經濟得到了恢複和發展。主要著作收入《劉少奇選集》。
劉熙載 (1816—1881) 中國清代文學家。
劉勰 (465—532) 中國南朝文學理論家。
劉心武 (1942— ) 中國當代作家。筆名劉瀏、趙壯漢等。四川成都人,《人民文學》主編。1977年發表短篇小說《班主任》,被認為是新時期文學的發軔作。其他代表作有《秦可卿之死》、《鍾鼓樓》、《風過耳》、《四牌樓》等。
劉易斯 (1885—1951) 美國小說家。年輕時曾就讀於耶魯大學。1920年,他的長篇小說《大街》出版,引起巨大的反響。接著又寫成《巴比特》和《阿羅史密斯》,此三部小說被認為是他的最優秀之作。1926年獲普利策文學獎,193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金。《大街》成了美國社會保守生活的代名詞。
劉禹錫 (772—842) 中國唐代文學家。
柳青 (1916—1978) 中國現代作家。原名劉蘊華,陝西吳堡人。抗戰時期開始了文學生涯,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地雷》、《犧牲者》、長篇小說《種穀記》、《銅牆鐵壁》、《創業史》,中篇小說《狠透鐵》,散文集《皇甫林的3年》等。
柳宗元 (773—819) 中國唐代文學家。
盧克萊修 (前99—前55) 古羅馬詩人,唯物主義哲學家。
盧瑟福 (1871—1937) 英國物理學家。
盧梭 (1712—1778) 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認為信仰高於理性,私有製的產生是不平等的根源,還主張教育要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盧梭的思想對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影響很大。主要著作有《論科學和藝術是否敗壞或增進道德》、《愛彌爾》和《懺悔錄》等。
魯迅 (1881—1936) 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原名周樹人。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開始使用的筆名,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在他從文的30年間,共有“述著29種,250餘萬言”,其他代表作有:《而已集》、《呐喊》、《朝花夕拾》、《彷徨》、《且介亭雜文》等。
陸遊 (1125—1210) 中國南宋詩人。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1900—1971) 美國爵士樂壇的巨星,其小號演奏有“芝加哥樂王”之譽。1928年灌製的唱片《西部盡頭的布魯斯》是他獨奏的巔峰之作。他在獨奏時常做強烈的外部動作,並以為自己是一個娛樂者,並強調演奏小號時應多些樂趣。
呂不韋 (?—前235) 中國戰國末政治家、學者。
呂凱特 (1788—1866) 德國詩人。
倫琴 (1845—1923) 德國實驗物理學家。他一生在物理學許多領域中進行過實驗研究工作,如對電介質在充電的電容器中運行時的磁效應、氣體的比熱容、晶體的導熱性、熱釋電和壓電現象等方麵的研究都作出了貢獻,最傑出貢獻是他發現了倫琴射線,即X射線。
羅?勃郎寧 (1812—1889) 英國詩人。
羅巴切夫斯基(1792—1856) 俄國偉大的數學家。1807年入喀山大學,1846年以後任喀山學區副督學。他與雅諾什及高斯等人彼此獨立地創立了一種非歐幾何,即羅巴切夫斯基幾何學。對身體學和整個數學的發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羅伯特?達爾 (1915— ) 美國政治學家,1940年獲耶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66-1967年因在倡導行為主義政治學與多元主義民主理論方麵取得的成就,當選為美國政治學會主席,並任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人文科學等學術團體的院士。代表著作有《民主學說導論》、《現代政治分析》、《多頭政製:參與和反對》等。
羅伯遜 (1898—1976) 美國黑人男低音歌唱家、演員、社會活動家。青年時期是優秀足球運動員,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法律係,畢生積極投入反對資本主義、殖民主義和民族壓迫的鬥爭,把大量黑人歌曲及各國革命歌曲帶上世界音樂舞台。
羅吉爾?培根 (1214—1292) 英國唯物主義思想家、偉大的科學家。他的著作很多,著名的有《大著作》等。他對於光學的研究極為深刻,並通過實驗證明了虹是太陽光照射空氣中的水珠而形成的自然現象,並非是什麼上帝所造。
羅傑爾?班尼斯特 (1929— ) 英國中長跑運動員、醫生。
羅曼?羅蘭 (1866—1944) 法國作家、音樂評論家。1899年,他畢業於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校。20世紀初,他的創作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讓世人”呼吸英雄的氣息“,連續寫了幾部名人傳記:《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傳》等。同時發表了他的長篇小說傑作《約翰?克利斯朵夫》。
羅蒙諾索夫 (1711—1765) 俄羅斯曆史上最偉大的“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之一,他不僅是著名的詩人、史學家和畫家、俄羅斯標準語言的奠基人,而且在自然科學的許多領域都有所建樹。羅蒙諾索夫寫出了奠定俄國物理化學基礎的《數理化學原理》。闡述了物質由微粒構成的學說。他在世界上第一次表述了物質和能量守恒的思想。
羅納德?裏根 (1911—2004) 美國第四十屆總統,並嬋聯兩任。裏根上台伊始就提出了“複興美國、重振國威”的口號。在經濟上,裏根政府提出了被譽為美國經濟新起點的“經濟複興計劃”。1983年3月,裏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戰計劃”,此舉使美蘇間軍備競賽進一步加劇。
羅莎?盧森堡 (1871—1919) 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左派領袖之一,德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羅斯金 (1819—1900) 英國政論家、藝術評論家、畫家。推崇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畫家,認為資本主義製度有害於藝術的發展,主張用道德和審美教育建立理想的社會製度。繪畫以水彩為主,畫風細致。
羅素 (1872—1970) 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
洛克 (1632—1704) 英國唯物主義經驗論哲學家,自由主義思想及政治原理的創立人,心理學中聯想主義的奠基人。在經濟和教育學方麵也有重大貢獻。代表作有《人類理智論》、《論宗教的寬容》、《政府論》、《關於教育的一些意見》等。
洛威爾 (1917—1977) 美國詩人。出身於波士頓的名門世家,1937年求學於批評派的約翰?保羅?蘭塞姆門下,開始致力於“形式工整而內容艱深”的詩創作。代表作有詩集《回憶西大街與勒普克》、《臭鼬出現的時刻》、《人生寫照》、《威利爵爺的城堡》等。
M
馬丁?路德 (1483—1546)歐洲宗教改革運動發起者,基督教新路德宗創造人。否定教皇權威,認為人要得到上帝的拯救,不在於遵守教會條規,而在於對上帝的篤信。提倡用民族語言代替拉丁語來進行宗教儀式。
馬丁?路德?金(1929—1968) 美國浸禮會黑人牧師。上世紀50年代中期起領導美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民權運動,直到遇刺身亡。曾作題為《我有一個夢想》的著名演說。1964年獲諾貝爾和平獎。
馬爾庫塞 (1898—1979) 美籍德國政治哲學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美國國務院情報研究所任職,戰後任東歐組組長。後在哈佛等多所著名大學任教。主要代表作有《理性和革命》、《愛欲和文明》、《單麵的人》、《論解放》、《反革命和造反》等。他的思想對西方20世紀60年代末的“新左派運動”影響重大。
馬基雅弗利 (1469—1527) 意大利政治家、曆史學家、文學家。受過人文主義教育,多次出使意大利各城邦和歐洲國家。他著名的《君主論》最先完整地提出了資產階級國家學說。《佛羅倫薩史》、《軍事藝術》兩部作品結構嚴謹,是優美的散文。他的《曼陀羅花》是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喜劇的傑作。
馬可?波羅 (1254—1324) 意大利冒險家、旅行家。1271年,隨父到了中國,進宮覲見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國逗留24年,多次受忽必烈派遣遠行中國各地,並到過印度、緬甸、斯裏蘭卡及東南亞等地。1295年,馬可?波羅回國,寫下了自己在東方的遊記———《馬可?波羅遊記》。
馬克?吐溫 (1835—1910) 美國作家。一生先後當過排字工人、水手、報刊撰稿人,著有《鍍金時代》、《哈克貝裏?芬》等長篇小說,作品充滿對人民的熱愛,對偽善者、剝削者、壓迫者的憤恨。
馬克思 (1818—1883)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出身律師家庭,大學畢業後投身革命鬥爭,與恩格斯一起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崩潰、共產主義必定勝利的曆史發展規律,為無產階級革命指明了方向。著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重要著作。
馬特洛夫斯基(1924—1943) 蘇聯衛國戰爭中的青年英雄。
馬雅可夫斯基(1893—1930) 前蘇聯才華橫溢的大詩人。在他離開人世5年後的1935年12月17日,斯大林在《真理報》上對馬雅可夫斯基進行了充分的肯定:“過去是、而且現在還是我們蘇維埃最優秀、最有才華的詩人。”著名愛情長詩有《我愛》、《關於這個》、《給雅可夫列娃?達季雅娜》等。
馬寅初 (1882—1982) 中國現代經濟學家和教育家。
邁克爾?喬丹 (1963— ) 1963年2月17日生,美國NBA著名籃球球星。6次獲得NBA總冠軍,2次奪得奧動會總冠軍,6次當選NBA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是美國乃至全世界青少年的偶像,被認為迄今為止最偉大的運動員之一。
麥考萊 (1800—1879) 英國史學家。
麥克阿瑟 (1880—1964) 美國陸軍將領,曾任西點軍校校長,遠東美軍司令。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指揮盟軍在西太平洋地區作戰,並晉升五星上將,後曾指揮朝鮮戰爭,失敗後被免職。
曼德拉 (1918— ) 1918年7月18日生於南非特蘭斯凱的一個大酋長家庭,先後獲南非大學文學士和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律師資格,當過律師,1944年,他毅然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其後入獄生活長達27年。1994年5月,他成為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主要著作有:《走向自由之路不會平坦》、《鬥爭就是生活》及自傳《自由路漫漫》。
毛姆 (1874—1965) 英國作家、文藝批評家。創作豐富,題材多樣,作品受法國自然主義影響,主要作品有自傳體小說《人類枷鎖》、長篇小說《月亮和六便士》等。
毛澤東 (1893—1976) 中國無產階級政治家、革命家、戰略家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者。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擔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1954-1959)。主要著作收入《毛澤東選集》。
茅盾 (1896—1981) 中國現代作家、社會活動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短篇代表作有《林家鋪子》、《春蠶》、《秋收》、《殘冬》等;中篇有《路》、《三人行》和長篇《子夜》。《子夜》是大規模地描寫中國社會狀貌的小說。它的出版,顯示了左翼文學的實績,是“五四”以來新文學發展曆史過程上的裏程碑。
茅以升 (1896—1989) 中國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教育家。
梅蘭芳 (1894—1961) 中國現代表演藝術家。
門捷列夫 (1834—1907) 俄國化學家。1866年任彼得堡大學普通化學教授,1867年任化學教研室主任。1893年起,任度量衡局局長。1890年當選為皇家學會外國會員。他最大貢獻是發現了化學元素周期律。今稱門捷列夫周期律。1860發現氣體的臨界溫度並提出了液體熱膨脹的經驗式。代表作《化學原理》。
蒙台梭利 (1870—1952) 意大利醫生、教育家。
蒙田 (1533—1592) 法國人文主義思想家、文學家和倫理學家。反對基督教的人性本惡原罪說,強調人的“善良天性”。著有《隨感錄》等,對法國和英國文學影響極大。
孟德斯鳩 (1689—1755) 法國啟蒙思想家、法學家。
孟浩然 (689—740) 中國唐代詩人。
孟子 (約公元前372—前289) 名軻,中國戰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代表人物。
彌爾頓 (1608—1674) 英國詩人、政論家。早年受人文主義思想影響,積極參加英國革命鬥爭活動,捍衛民主,反對專製,主要著作有《失樂園》、《複樂園》、《力士參孫》等。
米南德 (約公元前342—前291) 古希臘新喜劇作家。據說曾寫過100多部劇本。劇本大多以愛情故事和家庭生活為題材,側重描寫人物心理,語言口語化。現僅存《恨世者》等數部。
米切爾(1900—1949) 美國女作家。父親曾任亞特蘭大曆史學會主席。1918-1919年就讀於亞特蘭大斯密斯學院。1936年發表長篇小說《飄》,取材於南北戰爭的曆史。出版後風行一時,成為美國文學史上最暢銷的書籍之一。後改編成電影,取名《亂世佳人》。
米丘林 (1855—1935) 前蘇聯植物育種家。經過60年努力育成300多個果樹和漿果植物新品種,提出一係列改變植物遺傳性的原理和方法。
密什勒 (1798—1874) 法國曆史學家。生於一印刷工家庭。1818-1819先後獲文學士、博士學位。因反對七月王朝?熏擁護1848年革命?熏被迫停止一切任職。潛心著述,主要著作有《法國簡史》、《羅馬共和國史》、《金球史引論》、《法國革命史》等。
摩爾根 (1866—1945) 美國著名遺傳學家,現代遺傳學奠基人之一,提出了遺傳學3條基本定律中的基因連鎖互換定律,確立了基因作為遺傳單位的基本概念,獲得1933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摩根 (1818—1881) 美國民族學家。曾任美國科學促進會主席。他以進化論觀點,劃分人類從蒙昧時代經過野蠻時代到文明時代的發展過程。馬克思、恩格斯對其理論貢獻評價甚高。
莫泊桑 (1850—1893) 法國著名作家。13歲考入裏昂中學,在當時著名的巴那斯派詩人布耶老師的熏陶下,走上文學創作道路。一生的作品頗多,其代表作有:《項鏈》、《羊脂球》、《漂亮朋友》、《一生》等。
莫爾 (1478—1535) 英國人文主義者,空想社會主義創始人之一。
莫裏哀 (1622—1673) 法國17世紀古典主義文學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義喜劇的創建者,他在歐洲戲劇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他還是個出色的導演、喜劇大師。其代表作有《偽君子》、《吝嗇鬼》、《太太學堂》等。
墨子 (約公元前475—約前395) 中國戰國時期思想家、墨子學派的創始人。
穆罕默德?阿裏(1942— ) 美國拳擊運動員。阿裏從1960年取得第17屆奧林匹克運動會輕重量級冠軍後,即參加職業拳擊比賽,到1978年,先後多次獲得職業拳擊比賽重量級冠軍。他被認為是動作最快、技術最好的拳擊家,素有“拳王”之稱。
穆勒 (1806—1873) 英國哲學家、經濟學家、邏輯學家。
N
拿破侖?波拿巴(1769—1821) 法國資產階級政治家和軍事家,法蘭西第一帝國和百日王朝皇帝。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參加革命軍,後統兵進攻意大利、奧地利、埃及等國,1799年發動霧月政變,獲取政權,頒布《法國民法典》,後因與被奴役國反法聯盟的解放戰爭和對俄戰爭的失敗導致帝國崩潰,其本人被流放於聖赫勒拿島,並病死於該島。
納爾遜?洛克菲勒 (1908—1979) 是美孚石油公司創始人約翰?洛克菲勒之孫。他將洛氏家族的財富、權力、影響力成功地發揮至極,作為龐大的洛克菲勒實業和慈善事業的幕後推動者,他有著叱吒國內、國際舞台的輝煌生涯,又是一個難得的“貴族平民”。
南?保羅 (1846—1921) 德國語言學家。
南丁格爾 (1820—1910) 她幼小時就勤奮好學,遍覽各種經典名著。曾就讀於法國巴黎大學,精通英、法、意、德諸國語言。她選擇了戰場護士的職業。1856年,南丁格爾任英國陸軍醫院婦女護理部總監。克裏米亞戰後回國,被尊為民族英雄。1860年,南丁格爾創建世界上第一所正規護士學校,後人為紀念她,把其生日5月12日作為國際護士節。
尼?奧斯特洛夫斯基 (1904—1936) 前蘇聯作家,生於工人家庭,16歲參加紅軍,20歲成為共產黨員,在國內戰爭中受重傷,後雙目失明,全身癱瘓,在病床上寫成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尼采 (1844—1900) 德國哲學家,唯意誌論和生命哲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先後就讀於波恩大學和萊比錫大學。晚年精神失常。他否定傳統的哲學、宗教、倫理觀念,認為超人是曆史創造者,而群眾隻是超人實現其強大意誌的工具。主要著作有《悲劇的誕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
尼赫魯 (1889—1964) 印度人,早年留學英國,曾積極參加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印度獨立後任首任總理,為不結盟運動倡導者之一。著有《尼赫魯自傳》、《印度的發現》等。
尼克鬆 (1913—1994) 美國第37任總統。共和黨人,任內結束對越侵略戰爭。因“水門事件”而辭職。
涅克拉索夫 (1821—1877) 俄國詩人,革命民主主義者。
牛頓 (1642—1727) 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提出力學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建立經典力學體係。奠定物理光學的基礎。創立微積分。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等。
諾貝爾 (1833—1896) 瑞典化學家和工程師。他一生發明極多,如橡膠合成、皮革及人造絲的製造、發明等。他經營油田和炸藥生產,積累了巨大財富。他逝世時將其800多萬美元,作為每年對世界上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醫學、文學及和平方麵對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士的獎金,即諾貝爾獎金。
諾裏斯 (1870—1902) 美國作家,生於芝加哥一個富裕商人家庭,少年時代在歐洲學習藝術。開始創作時傾向浪漫主義,後來受到左拉自然主義創作方法的影響。代表作有《“萊蒂夫人號”上的莫蘭》、《麥克提格》、《凡陀弗與野獸》、《章魚》等。
O
歐?亨利 (1862—1910) 美國短篇小說家。1901年到紐約專事寫作。他創作的短篇小說有300多篇,從藝術手法上看,歐?亨利善於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富於哲理的戲劇性場景,用漫畫般的筆觸勾勒出人物的特點,這些短篇收入《白菜與國王》、《千百萬》、《西部心》、《市聲》、《滾石》等集子。
歐文 (1771—1858) 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他對資本主義製度日益暴露的弊端,提出了種種和平改造的方案,在社會改革中很重視教育的改革。提出受教育者應為智、德、體全麵發展的有理性的新人的概念。主要著作有《新社會觀》和《新道德世界書》等。
歐陽修 (1007—1072) 中國北宋大文學家和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翰林學士、禮部侍郎。他是宋代古文運動的領袖,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歐陽文忠公文集》傳世。
P
帕爾梅 (1927—1986) 瑞典首相,傑出的政治家。1986年2月28日夜遇刺身亡。他的一生都在為社會進步、為和平的正義事業奮鬥,並做出傑出貢獻。在他的葬禮上,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破例發表講話,說瑞典失去了“一個大家都聽從的聲音、一個熱情地公開反對暴力和壓迫的聲音”。
帕特裏克?亨利(1736—1799) 美國革命時期最傑出的演說家和人民領袖之一。早年務農,繼任律師,以滔滔不絕的口才著稱。後被選為州議會議員、州長,曾起草《人權法案》。
潘光旦 (1899—1967) 中國社會學家、優生學家。
龐德 (1885—1973) 美國詩人、評論家。16歲時他進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1903年轉入漢密爾頓大學。龐德的詩歌理論推動了美國現代派詩歌;他對於中國古詩、儒家哲學及日本戲劇的翻譯介紹在英美文學界掀起喜愛東方文學、哲學的高潮。其代表作有《狂喜》、《人物》、《羅曼斯精神》、《休?賽爾溫?毛伯利》等。
培根(1561—1626) 英國哲學家、法官。英國唯物主義創始人。提出“知識就是力量”的口號,係統論述了歸納邏輯。著有《新工具論》、《隨筆集》,其作品中的許多句子後來視同名言警句。
裴多菲 (1823—1849) 匈牙利詩人。曾做過演員、當過兵。1842年開始發表作品,1848年初,法國、意大利、奧地利等國相繼爆發革命。以他為首的激進青年與3月15日發動了起義,並寫下了《民族之歌》、《大海沸騰了》、《把國王帶上絞架》等著名詩篇。《使徒》為其代表長詩。
佩索阿 (1888—1935) 葡萄牙詩人、作家。他是葡萄牙後期象征主義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詩作作為葡萄牙當代詩人仿效的楷模。代表作有:詩集《使命》、《作品全集》9卷,此外還著有《美學和文學理論和評論集》、《哲學讀本》等。
俾斯麥 (1815—1898) 德國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作為普魯士德國容克資產階級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從上至下”統一德國的代表人物。“鐵和血”是他統一德國的綱領和信條,“鐵血宰相”的別稱也由此而得名。先後挑起對丹麥、奧地利及反法鬥爭,並生俘拿破侖三世,1871年1月18日宣告德國統一,並出任德意誌帝國的宰相。
蒲柏 (1688-1744) 英國啟蒙運動時期古典主義詩人。主張詩歌應模仿自然,認為古希臘、羅馬的作品是藝術典範。寫有大量哲理詩和諷刺詩歌,主要作品有《道德論》、《鬈發遇劫記》等。
蒲鬆齡 (1640—1715) 中國清代文學家。
普裏尼 (23—79) 古羅馬作家。
普盧塔克 (約46—119) 羅馬帝國時期傳記作家和倫理學家。到過埃及、意大利和希臘的許多地方。一生著述豐富,篇名有227項之多。現存傳世之作包括50篇希臘、羅馬著名人物傳記的《傳記集》和由60餘篇雜文組成的《道德論集》。
普魯斯特 (1871—1922) 法國意識流小說的鼻祖。他耗盡16年心血創作的驚世傑作《追憶似水年華》曆經靡折。法國評論界曾這樣評價他:“偉大的普魯斯特在法國統治著20世紀上半葉,正如偉大的巴爾紮克曾經統治著19世紀一樣。”
普魯塔克 (46—120) 希臘傳記作家。
普希金 (1799—1837)俄國詩人。童年時代開始寫詩,作品抨擊農奴製度,歌頌自由與進步,堅持十二月黨人的革命思想,其創作活動備受沙皇政府迫害,最後在陰謀布置的決鬥中遇害。他的創作對俄國文學和語言的發展影響很大。主要作品有長詩《葉甫蓋尼?奧涅金》、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等。
Q
戚繼光 (1528—1588) 中國明朝名將,民族英雄、軍事家。
齊白石 (1863—1957) 中國現代大書畫家、篆刻家。
契訶夫 (1860—1904) 俄國作家。莫斯科大學畢業,做過醫生。所作中短篇小說和戲劇劇本題材多樣,內容主要揭示統治者的愚蠢專橫、貴族階級的沒落,反映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和青年一代的覺醒。代表作有小說《變色龍》、《黑衣教士》、《第六病室》及劇本《海鷗》、《三姊妹》和《櫻桃園》等。
喬叟 (約1340—1400) 英國詩人。當過海關監督、法官和議員,曾出使法、意等國,深受人文主義思想影響。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描繪14世紀英國社會生活,體現反封建傾向和人文主義思想。其作品對英國民族語言的形成影響甚大。
喬治?華盛頓(1732-1799) 美利堅合眾國奠基人,第一任總統。早年當過土地測量員,反對英國殖民統治,領導美國獨立戰爭,主持製定聯邦憲法,曾兩度當選為美國總統,對發展經濟、建立民主法製等做出重大貢獻。被稱為美國“國父”。
喬治?桑 (1804—1876) 法國女作家。
切斯特頓 (1874—1936) 英國作家、散文家、文學評論家。對勃朗寧、狄更斯、喬叟的研究著作見解精當。主要作品有論著《文學中的維多利亞時代》及小說《諾廷山上的拿破侖》等。
切斯特菲爾德(1694—1773) 英國著名政治家兼文人。曾就讀於劍橋大學,此後遊學歐洲大陸,於1714年回國,並開展其政治、外交生涯。1746—1748年間兼英國國務大臣,表現出了傑出的政治才幹,其代表作為《寫給兒子的信》,被譽為“紳士教育的教科書”。
秋瑾 (1879—1907) 中國清末女革命家、民主革命烈士。
屈原 (約公元前353—前284) 中國戰國時代的大詩人、思想家,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R
任弼時 (1904—1950) 中國共產黨政治活動家。
阮籍 (210—263) 中國魏晉時期詩人。
S
薩迪 (1203—1292) 中世紀波斯著名詩人。
薩克雷 (1811—1863) 英國小說家。做過記者,辦過報刊。擅長用諷刺筆法勾勒英國社會麵貌,著有《名利場》等,尖銳諷刺貴族階級及資產階級的貪婪虛偽。
薩特 (1905—1980) 法國哲學家、作家、評論家,無神論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1945年,他主持創辦了《現代》雜誌,傳播存在主義思想。他的作品很多,主要通過小說、戲劇、評論等表達自己的哲學觀點和政治主張。他的哲學著作有:《存在與虛無》、《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辯證理性批判》等。
塞繆爾?約翰生(1709—1784) 英國多才多藝的文學家、語言家、新聞記者。1747-1755年間編纂《英語語言詞典》,使用標準化英文的倡導者。
塞涅卡 (公元前4—65) 古羅馬哲學家、悲劇作家。
塞萬提斯 (1547—1616) 西班牙作家,文藝複興時期代表人物之一。出生於沒落貴族家庭。早年參軍,在戰鬥中左手殘廢,回國途中,被海盜劫往阿爾及爾服苦役,贖回後從事寫作,著有多種小說和劇本,最著名的有長篇小說《堂吉訶德》等。對歐洲文學發展影響巨大。
塞維斯 (1874—1958) 出生於英國,後移居加拿大。曾實踐從事多種職業。其著名詩作有《探礦者之歌》、《一個水手的歌謠》,小說有《1898年的足跡》等,另著有回憶錄兩卷。
賽珍珠 (1892—1973) 美國作家。自幼隨父母長期僑居中國,先後寫過多部取材於中國的小說,還曾翻譯過《水滸》。193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桑戴克 (1874—1949) 美國心理學家。曾任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教授。主要從事教育心理學、成人學習、實驗教育學等方麵的研究,對美國教育心理學的發展起了奠基作用。
桑德堡 (1878—1967) 美國詩人。傳記作家。1914年他的《芝加哥》和其他8首詩在《詩刊》上發表,引起很大反響,毀譽參半。1916年出版的《芝加哥詩集》奠定了他在詩壇的地位。代表作有詩集《剝玉米的人》、《早安,美國》、《人們,是的》、《煙與鋼》等,此外他撰寫過《林肯傳》。
桑塔亞那 (1863—1925) 哲學家,批判實在論代表之一,自然主義美學創始人。生於西班牙,後移居美國,定居羅馬。主要著作有《美感》、《懷疑論和動物式信仰》等。
色諾芬 (約公元前431—約前352) 古代希臘作家、曆史學家。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學生。其著作有《長征記》、《斯巴達的政治製度》、《經濟論》、《居魯士的教育》、《蘇格拉底的答辯》、《會飲篇》、《回憶蘇格拉底》。其中《長征記》被用作學習古希臘文的教材。
沙第?卡諾 (1796—1832) 法國物理學家、工程師。1824年,卡諾發表了名著《談談火的動力和能發動這種動力的機器》,文中提出了一個理想熱機模型(稱卡諾可逆機)。後來發現卡諾定理。
莎士比亞 (1564—1616) 英國文藝複興時期著名戲劇家、詩人。當過劇場雜役及演員和編劇。作品多取材於曆史傳說或根據已有劇作改編,塑造無數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反映了資本主義興起時期各種社會力量的矛盾與衝突,表現了人文主義思想。主要作品有《哈姆雷特》、《奧賽羅》等30餘部劇本及大量十四行詩等。
沈括 (1031—1095) 中國北宋學者、科學家。
聖瑞爾 (1639—1692) 法國曆史學家、文學家。
石裏克 (1882—1936) 德國哲學家、物理學家,邏輯實驗主義維也納學派的主要創始人。主要哲學論著有:《普通認識論》、《倫理學問題》、《自然哲學》等。
史蒂文森 (1850—1894) 英國小說家。曾在愛丁堡大學學法律,後任律師。主要作品有《金銀島》、《化身博士》等,大多描寫冒險與離奇故事。
叔本華 (1788—1860) 德國非理性主義哲學家,唯意誌論創始人。強調人的利己性,認為人必須斷絕“我執”,否定“生活意誌”,才能解脫痛苦。著有《作為意誌和表象的世界》等。
舒伯特 (1797—1828) 奧地利作曲家。他生活在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交接時期。他的交響樂風格繼承的是古典主義的傳統,但他創作的藝術歌曲和鋼琴作品卻完全是浪漫主義的。他絕妙的抒情性被李斯特稱為“前所未有的最富詩意的音樂家”。
司各特 (1771—1832) 英國小說家。
司馬遷 (約公元前145—卒年不可考) 中國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向文學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因其為李陵辯護,下獄。出獄後發憤繼續完成《史記公書》即《史記》。《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和傳記文學巨著。
司馬光 (1019—1086) 中國北宋曆史學家、大臣。字君實,號遷叟。世稱涑水先生。1038年舉進士甲科,1065年進龍圖閣直學士。生平著作甚多,主要史學巨著有:《資治通鑒》、《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司湯達 (1783—1842) 法國19世紀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斯賓諾莎 (1632—1677) 荷蘭哲學家,早年以磨鏡為生,後移居海牙,提出自由論唯物主義世界觀,認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必然的,自由就是對必然的認識,還提出隻有通過理性的直覺與推理才能獲得真正可靠的知識。主要作品有《笛卡爾的〈哲學原理〉》等。
斯賓塞 (1820—1903) 英國社會學家、哲學家。理論社會學的創始人之一。主張不可知論,認為事物本質無法認識。主要著作有《綜合哲學》、《社會學研究》等。
斯蒂芬?霍金 (1942— ) 英國科學家。是近20年來享有國際聲譽的科學家,公認的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是在宇宙方麵作出卓越貢獻的傑出人物。偉大的科學家和嚴重的殘病患者,二者不可思議地結合在他身上,其代表作有:《宇宙的大型結構》、《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超時間和超引力》等。
斯皮爾伯格 (1947— ) 美國電影史上最成功的電影人。兩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獲得者;拍攝影片幾乎都是賣座片;他的公司“夢工廠”正引導著好萊塢的發展方向,他被公認為無法超越的電影巨人。其代表作有《大白鯊》、《第三類接觸》、《外星人》、《侏羅紀公園》等。
斯坦貝克 (1902—1968) 美國小說家。在母親的熏陶下,深受希臘古典文學、《聖經》和15世紀英國傳奇亞瑟王故事的影響。代表作有《金杯》、《天堂的牧場》、《鼠與人》、《長穀》、《憤怒的葡萄》等。196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金,1964年獲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 美籍俄羅斯作曲家。9歲開始學習鋼琴,大學畢業後開始進行音樂創作。代表作有《葬禮哀悼歌》、《火鳥》、《彼得魯什卡》、《春之祭》、《阿貢》、《追思聖歌》等。
斯特林堡 (1849—1912) 瑞典戲劇家、小說家。1879年以長篇小說《紅房間》一舉成名,這是瑞典文學史上第一部帶有自然主義色彩的作品。自傳體長篇小說《女仆的兒子》是他青年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瑞典文學史上的一部傑作。代表作有劇本《鬼魂奏鳴曲》和《夢的戲劇》等。
斯托夫人 (1811—1896) 美國女作家,她出生在一個牧師家庭,曾經做過教師。她在辛辛那提市住了18年,與南部蓄奴的村鎮僅一河之隔,這使她有機會接觸到一些逃亡的黑奴。奴隸們的悲慘遭遇引起了她深深的同情。《湯姆叔叔的小屋》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出來的。此書出版第一年就在國內印了100多版,銷30多萬冊,後譯成20多種文字,被視為美國內戰的起因之一。林肯總統後來接見她時稱她是“寫了一本書,釀成了一場大戰的小婦人”。
斯威夫特 (1667—1745) 英國作家。早期作品諷剌教會內部的宗派鬥爭,後參加愛爾蘭人民反抗英國統治的鬥爭。代表作長篇小說《格列佛遊記》形象地揭露了英國社會的不合理現象。
宋濂 (1310—1381) 中國明初文學家。
宋慶齡 (1893—1981) 中國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共產主義戰士,孫中山夫人。
蘇格拉底 (公元前469—前399) 古希臘哲學家,經常在公共場所同人談論各種問題,特別是倫理問題。在歐洲哲學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義目的論,認為一切都是神所創造與安排,體現神的智慧與目的,哲學的目的不在於認識自然,而在於“認識自己”。後以傳播異說被奴隸民主派處死於獄中。
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 前蘇聯教育家。
蘇洵 (1009—1066) 中國北宋政治家、散文家。
蘇軾 (1037—1101) 中國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蘇轍 (1039—1112) 中國北宋文學家。
孫思邈 (約581—682) 中國唐代醫學家。
孫中山 (1866—1925)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1894年創建中國最早的民主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組織了多次反清武裝起義。1911年在他的引導和影響下爆發辛亥革命,次年元旦建立了中華民國,擔任臨時大總統。其著作輯為《孫中山全集》,他的政治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倡導的三民主義。
梭倫 (約公元前638—約前559) 古雅典政治家和詩人。傳為古希臘“七賢”之一。出身貴族,同情平民。任執政官期間,立法實行政治經濟改革。其詩歌屬最早文學作品。
梭羅 (1817—1862) 美國作家、思想家。生長在波士頓附近超驗主義思想運動中心康科德村。20歲於哈佛大學畢業,從事過各種體力勞動。他的著作都是根據他在大自然中的體驗寫成。代表作有《沃爾登,或村中生活》等。他的思想對英國工黨、印度的甘地與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等人都有很大影響。
所羅門 (約公元前972—前933) 古代以色列王國國王,以智慧著稱。
T
塔西佗 (約56—約120) 古代羅馬曆史學家和文學家。出身於舊貴族家庭。公元97年任執政官,112-113年任亞細亞行省總督。傳世著作有:《演說家對話錄》,論述演說術衰落的原因。《阿格裏科拉傳》,敘述其嶽父的生平,涉及早期不列顛的曆史。
泰德?特納 (1938— ) 美國特納廣播公司董事長,美國電纜電視公司(CNN)創始人。雖未接受完整的大學教育,但他的智慧、機敏、自信和才幹,促成其個人事業的成功。1997年,他提出捐助聯合國10億美元,以幫助聯合國改善兒童膳食、幫助窮人,為美國富人樹立了榜樣。
泰戈爾 (1861—1941) 印度詩人、作家、藝術家及社會活動家。作品描寫人民反帝、反封建鬥爭,富有民族特色,著有詩集《吉檀迦利》等。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譚嗣同 (1865—1898) 我國近代啟蒙思想家、改良主義者、戊戌變法殉難的“六君子”之一。
陶侃 (259—334) 中國晉代學者、軍事家。
陶行知 (1891—1946) 中國民主主義教育家。
陶淵明 (365—427) 中國東晉詩人。
陶鑄 (1908—1969)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
特裏維康 (1876—1962) 英國自由主義史學家。畢業於劍橋大學,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1927-1940年主持劍橋近代史講座,1940年起任劍橋三一學院院長。代表作有《威克利夫時代的英格蘭》、《改革法案的格雷爵士》、《19世紀英格蘭史》及《威廉四世的7年》等。
鐵托 (1892—1980) 南斯拉夫總統、南聯盟主席、元帥、軍事學博士。1914年德意誌法西斯入侵南斯拉夫後,任民族解放總隊總司令,先後粉碎敵人7次大規模的進攻和圍剿。1958年後,參與製定積極共處的不結盟政策,成為不結盟運動的創始人之一。
屠格涅夫 (1818—1883) 俄國作家。作品無情揭露農奴主的殘暴,反映農奴的悲慘生活,因而被反動當局放逐。在監禁中仍寫成多部抗議農奴製度的作品。其長篇小說《父與子》、《煙》及《處女地》批判貴族反動派,否定貴族自由主義者,影響甚大。
托克維爾 (1805—1859) 法國曆史學家。托克維爾雖出身貴族,但在政治上傾向於自由主義,曾拒絕繼承貴族頭銜。他的成名作是1835年問世的《論美國的民主》第一卷,第二卷出版於1840年,次年他就榮膺法蘭西學院院士,僅36歲。
托勒密 (約90—168) 古希臘天文、地理地圖、數學家。托勒密於公元2世紀提出了自己的宇宙結構學說,即“地心說”。他有4本重要著作:《天文學大成》、《地理學》、《天文集》和《光學》。他的天文學和宇宙學思想統治了天文界長達13個世紀。
托馬斯 (1855—1885) 英國冶金家。
托馬斯?莫爾 (1478—1535) 英國人文主義者,空想社會主義創始人之一。
托馬斯?揚 (1773—1829) 英國物理學家、考古學家、醫生,光的波動說的奠基人之一。1800年他在《關於聲和光的實驗與研究提綱》中,對比聲與光的性質,懷疑粒子說的正確性。1801年他讓光通過兩個靠近的針孔投射到屏上,發現兩束光被散開並重疊,出現明暗相間的條紋。這就是物理上著名的楊氏雙縫實驗。
托斯卡尼尼 (1867—1957) 音樂史上最著名的指揮家之一。生於意大利,他對20世紀的現實主義指揮風格,甚至樂器演奏風格的形成,都起著決定性作用。他為人剛正不阿,大半生都在為反對法西斯納粹而鬥爭,因此一直受到熱愛自由的人們的擁護與愛戴。
陀斯妥耶夫斯基 (1821—1881) 俄國作家。軍事工程學校畢業,1849年因參加革命團體,被判死刑,後改流放西伯利亞。著名作品有《罪與罰》、《白癡》、《卡拉馬佐夫兄弟》等。
W
瓦爾 (1888—1974) 法國哲學家。
瓦爾特 (1170—1230) 德國抒情詩人。
瓦格納 (1813—1883) 德國作曲家。20歲開始創作歌劇《婚禮》,全部生涯的特點是百折不撓地從事歌劇創作。代表作有《仙妖》、《愛情的禁令》、《尼伯龍根指環》(四部)、《浮士德序曲》、《使徒們的愛之宴》等。
瓦萊裏 (1871—1945) 法國詩人。畢業於蒙彼利大學。後當選為法蘭西語文學院院士。所作《海濱墓園》被認為是最富哲理並充滿抒情性的詩篇。
王安石 (1021—1086) 中國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
王勃 (650—676) 中國唐代詩人。
王夫之 (1619—1692) 中國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學家。字而農,學者尊為船山先生。湖南衡陽人,他治學領域極廣,經學、史學、文學、諸子百家、名物訓詁,旨在探尋“上下古今興亡得失之故,製作輕重之原”。代表作有《永曆實錄》、《讀通鑒論》、《宋論》、《尚書引義》、《詩廣傳》等。
王國維 (1877—1927) 中國近代曆史學家。字伯隅,又字靜安,號觀堂。浙江海寧人。他的一生著述甚多,著作結集為《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其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殷周製度論》,是考古學與曆史學結合的開創性著作,《人間詞話》為傳世之作。
王謙 (1398—1457) 中國明代大臣、詩人。
王若飛 (1896—1946)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
王維 (701—761) 中國唐代詩人、畫家。
王羲之 (321—379) 中國東晉書法家。
王永慶 (1917—) 中國台灣商人。祖籍福建安溪縣。他用父親借的200元錢做本金開小米店起家。20世紀50年代初,他大膽介入了當時無人看好的聚氯乙烯行業,成立了台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了“塑膠大王”。他被譽為台灣的“經營之神”,是憑個人奮鬥轉向商業成功的典型代表。
王之渙 (688—742) 中國唐代詩人。
威廉?詹姆斯 (1842—1910) 美國哲學家、心理學家,實用主義代表之一。曾創建機能心理學。他所提出的意識流概念在現代西方哲學、心理學與文學藝術等方麵影響深遠。主要著作有《心理學原理》、《實用主義》、《多元的宇宙》、《真理的意義》等。
韋伯斯特 (1813—1887) 美國著名辭典學家。他用文字將美國統一起來,是韋伯斯特辭典創始人。100多年來,韋伯斯特的書一直都是美國孩子們學習語言的藍本。
韋爾斯 (1713—1768) 英國作家。
維科 (1668—1744) 意大利哲學家。
魏禧 (1624—1681) 中國清代政治家。
魏征 (580—643) 中國唐代政治家。
溫斯頓?丘吉爾(1874—1965) 英國政治家、作家。曾任兩屆英國首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和羅斯福、斯大林一起製定同盟戰略計劃,為反法西斯鬥爭的勝利作出過重大貢獻。195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文天祥 (1236—1283) 中國南宋民族英雄、文學家。
聞一多 (1899—1946) 中國現代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沃倫 (1905— ) 美國小說家。
沃森 (1928— ) 美國生物學家。1952年沃森得出DNA的內部是一種螺旋形的結構,他立即產生了一種新概念:DNA不是三鏈結構而應是雙鏈結構。沃森與英國生物物理學家克裏克立即行動,成功搭建了DNA模型,正確反映DNA的分子結構,並於1962年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吳爾夫 (1882—1941) 英國小說家、文藝評論家。她的作品對小說創作技巧的發展貢獻很大。著有《到燈塔去》、《達洛衛夫人》等。
吳晗 (1909—1969) 中國現代史學家。
吳敬梓 (1701—1754) 中國清代小說家。
吳玉章 (1878—1966)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
吳運鐸 (1915—1991) 中國堅強的共產主義戰士。
X
西奧多?羅斯福(1858—1919) 美國第26任總統,共和黨人。任總統時,不到43歲,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總統。曾任紐約州州長,主張帝國主義擴張政策,他博覽群書,是博物學家、曆史學家、演說家。代表作有《給孩子們的信》、《在西部的勝利》等。
西德尼 (1554—1586) 英國詩人。
西格斯 (1900—1983) 民主德國女作家。
西田幾多郎 (1870—1945) 日本近代哲學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唯心主義哲學家。他企圖建立一個超越於唯心主義的哲學體係。代表作有《善的研究》、《自覺中的直觀和反省》、《哲學的根本問題》等。
希波克拉底 (約公元前460—前377) 古希臘醫師,西方醫學奠基人。反對以巫術和宗教為根據的醫療觀念。主張治療要根據病者個性特征、生活方式等情況進行,強調對症治療和預後觀察。其醫學觀點對西方醫學發展影響巨大。
希爾伯特 (1862—1943) 德國數學家。1880年進入哥尼斯堡大學攻讀數學。他是對20世紀數學有深刻影響的數學家之一。在1900年巴黎國際數學代表大會上,希爾伯特發表了《數學問題》的著名講演,提出了23個重要的數學問題,這些後來成為許多數學家力圖攻克的難關。
席勒 (1759—1805) 德國劇作家、詩人。生於醫生家庭。當過軍醫,作品大多反映德國市民與封建統治者之間的矛盾與鬥爭。主要著作有《陰謀與愛情》、《華倫斯坦》、《威廉?退爾》、《歡樂頌》等。
冼星海 (1905—1945) 中國現代作曲家。
夏爾丹 (1699—1779) 法國畫家。出身木匠家庭。擅長風俗畫和靜物畫,多表現市民生活。著名作品有《勤勞的母親》、《煙鬥與茶具》等。
夏明翰 (1900—1928) 中國革命烈士。
夏目漱石 (1867—1916) 日本作家。1893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科。代表作有《過了春分時節》、《行人》、《心》、《道草》。這些作品大多以細膩的心理分析,描寫知識分子精神上的孤獨和利己主義的醜惡。他一生堅持對明治社會批判的態度,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夏衍 (1900—1995) 中國現代作家。原名沈乃熙,字端軒。1921年,翻譯出版了高爾基的《母親》,產生很大影響。其代表作有:劇本《上海屋簷下》、《革命家庭》、《林家鋪子》、《包身工》等;散文集有:《甲子談鼠》、《野草》等。
向警予 (1895—1923) 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婦女運動領導人之一。
蕭伯納 (1856—1950) 愛爾蘭作家。生於都柏林,1876年移居英國,後開始文學創作活動,共寫劇本50多部及其他作品,192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著名劇作有《華倫夫人的職業》等。
蕭楚女 (1897—1927) 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青年運動領導人。
小仲馬 (1824—1895) 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戲劇家。
肖洛霍夫 (1905—1984) 前蘇聯作家,主要以頓河地區的鬥爭生活為題材。他的代表作是長篇小說《靜靜的頓河》。此書共4部8卷,生動地描寫了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國內戰爭結束這個動蕩的曆史年代中,頓河哥薩克人的生活和鬥爭。
謝德林 (1826—1889) 俄國作家。從1860年到1884年,他先後任當時俄國進步文學雜誌《現代人》和《祖國紀事》的編輯。這期間也是他創作的豐收年代,其中代表作有諷刺小說《一個城市的曆史》和長篇小說《戈洛夫廖夫老爺們》,之後創作的《童話集》是他一生創作的結晶。
謝林 (1775—1854) 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家。早年政治觀點反封建,晚年成為普魯士國王的禦用哲學家,主要著作有《有關自然哲學的一些概念》等。
辛克萊 (1878—1968) 美國作家。他積極參加政治活動,對“產業民主聯盟”的建立起了推動作用,並堅持“美國公民權同盟”爭取言論自由的鬥爭。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屠場》、《煤炭大王》、《石油》、《世界的終點》、《波士頓》,其中《龍齒》獲普利策小說獎。
休謨 (1711—1776) 英國唯心主義哲學家、不可知論者、曆史學家、經濟學家。思想傾向於資產階級利益,哲學上主張知識來源於經驗,其思想對康德、孔德等人影響甚大。主要著作有《英國史》、《人性論》等。
休斯 (1902—1967) 美國黑人詩人、小說家。1922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1926年出版第一部詩集《萎靡的布魯斯》。他寫過多種體裁的文學作品,而以詩歌聞名,被稱為“哈萊姆的桂冠詩人”。主要詩集有《猶太人的好衣服》、《夢鄉人》,長篇小說《不是沒有笑的》,自傳《茫茫大海》和《我漂泊,我彷徨》等。
徐特立 (1877—1968)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
玄奘 (602—664) 中國唐初高僧,俗稱唐僧。著名的佛教翻譯家和理論家。
雪萊 (1792—1822) 英國詩人,拜倫的好友。一生積極參加愛爾蘭人民的民族獨立運動,作品反映了社會貧富不均,表現勞動者的悲慘境遇及鬥爭精神。著名作品有長詩《仙後麥布》、《阿多尼斯》及《西風頌》等。
荀子 (約公元前298—前238) 名況,中國戰國時思想家、教育家。
Y
雅斯貝斯 (1883—1969) 德國哲學家、精神病學家,存在主義的主要代表。早年曾在海德堡和慕尼黑大學學法律,後來在柏林、哥丁根和海德堡大學學醫。主要著作有《普通精神病理學》、《世界觀的心理學》、《理性和生存》、《自下而上主義》、《論曆史的起源和目的》等。
亞裏士多德 (公元前384—前322) 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曾師從柏拉圖,後從事講學與研究工作,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思想中有辯證法傾向。他在邏輯學、倫理學、教育學等諸多方麵對歐洲文化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亞曆山大 (1859—1938) 英國哲學家、新實在論者。他把抽象有“空間—時間”看作宇宙的基礎和經驗的源泉,並據此建立了一個綜合的唯心主義的本體論體係。主要的著作有:《道德秩序和進步》、《洛克》、《空間、時間和神》、《美和其他價值形式》。
嚴複 (1854—1921) 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
顏之推 (約531—590) 中國南北朝時期文學家。
楊昌濟 (1871—1920) 中國愛國學者、教育家。
楊朔 (1913—1968) 中國現代作家。
楊振寧 (1922— ) 華裔美籍物理學家。
姚雪垠 (1910— ) 中國當代作家。
葉聖陶 (1894—1988) 中國現代作家、兒童文學作家、教育家。原名紹鈞,字聖陶。主要散文集有《劍鞘》、《腳步集》、《西川集》等;現代童話有《畫眉鳥》、《稻草人》、《皇帝的新衣》、《火車頭的經曆》等。
葉挺 (1896—1946) 中國無產階級軍事家。
葉芝 (1865—1939) 愛爾蘭戲劇家、詩人。劇本大多描寫了愛爾蘭古代英雄、神話傳說和農民生活。主要作品有劇本《心願之鄉》、《伯爵夫人凱塞琳》及詩集《莪辛漫遊記》等。192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伊壁鳩魯 (約公元前341—約前270) 古希臘三大悲劇家之一。作品取材於神話,但著重表現自由民主的思想感情,語言接近口語,相傳寫有悲劇90餘部,對後代劇作家影響極大。重要作品有《美狄亞》等。
伊麗莎白?勃朗寧 (1806—1861) 英國女詩人,15歲時墜馬受傷,長期臥病,在靜養中博覽群書,並從事詩歌創作。著有愛情詩《葡萄牙14行詩》等。
伊索 (約公元前6世紀— ) 古希臘寓言作家。
易卜生 (1828—1906) 挪威著名戲劇家、詩人。易卜生是歐洲近代現實主義戲劇的傑出代表。一生共創作25部各種體裁的劇本。代表作有《人民公敵》、《社會支柱》、《群鬼》和《玩偶之家》等。
英格索爾 (1833—1899) 美國政治家、演說家、不可知論者、辯護者、律師,著有《為什麼我是個不可知論者》等。
英奇 (1913—1973) 美國著名劇作家。1935年畢業於堪薩斯大學,主要劇作有《天堂之父》、《野餐》、《公共汽車站》。1961年英奇創作的《牧場風光》獲當年奧斯卡最佳創作劇本獎。
有島武郎 (1878—1923) 日本小說家。
雨果 (1802—1885) 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貫穿他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製惡,他的創作期達60年以上,作品合計79卷。其代表作是:《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長篇小說。
袁枚 (1716—1798) 中國清代散文家。
約翰?格雷 (1798—1850) 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
約翰?亨利 (1801—1890) 紐曼紅衣主教。曾就讀於牛津大學,1854年都柏林成立天主教大學,其為首任校長。
約翰?濟慈 (1795—1821) 英國詩人。曾習醫,因熱愛文學而走上詩歌創作道路,具有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厭惡社會醜惡現實,幻想在“永恒的美的世界”中尋找安慰。主要作品有《夜鶯頌》、《秋頌》等。
約翰?克裏西 (1898—1973) 英國作家。
約翰?洛克菲勒(1840—1937) 在美國人民心中,他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億萬富翁,才華卓越而且性格冷酷;同時,也是個深居簡出的強盜式資本家。1870年成立了美孚石油公司,晚年積極從事慈善事業,將全部財產獻給芝加哥大學。
約翰?韋恩 (1907—1979) 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影星之一。他的形象是美國個人主義和創新精神的象征。代表作品有《關山飛渡》、《飛虎隊》、《紅河》等。1969年,韋恩以《勇氣》贏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約翰遜 (1709—1784) 英國作家、批評家和字典編纂家。
約瑟夫?傅立葉(1768-1830) 法國數學家及物理學家。最早使用定積分符號,改進符號法則及根數判別方法。傅立葉級數創始人。1807年向巴黎科學院呈交《熱的傳播》論文中,他推導出著名的熱傳導方程。
嶽飛 (1103—1142) 南宋抗金名將、民族英雄。
Z
臧克家 (1905—2004) 中國現代詩人。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詩集《烙印》是他最具影響的作品,這部詩集真摯樸實地表現了中國農村的破落,農民的苦難、堅韌與民族的憂患。其他作品有:《罪惡的黑手》、《自己的寫照》、《生命的零度》、《有的人》、《李大釗》等。
曾國藩 (1811—1872) 中國清代湘軍首領,洋務運動首領。
詹姆斯 (1843-1916) 美國小說家。父親亨利是哲學家、神學家,長兄威廉是著名的哲學家、心理學家。詹姆斯的主要作品是小說,也寫了許多文學評論、遊記、傳記和劇本。重要長篇小說有《一個美國人》、《貴婦人的畫像》、《波士頓人》、《未成熟的少年時代》和《聖泉》等。
詹天佑 (1861—1919) 中國鐵路工程專家。
張衡 (78—139) 中國東漢時期科學家、文學家。
張聞天 (1900—1976)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
張之洞 (1833—1909) 中國晚清洋務派首領。
張誌新 (1930—1975) 中國革命烈士、優秀共產黨員。
章太炎 (1869—1936) 中國哲學家、中國社會學的先驅者。浙江餘杭人,早年提倡維新變法,後接受孫中山的民主革命綱領,駁斥康有為以保皇對抗革命的主張。接受西方近代機械唯物主義和生物進化論,主要表現在《訄言》中,認為“精氣為物”,“其智慮非氣”;宣稱“若夫天與上帝,則未嚐有矣”。其他著作有《章氏叢書》、《國故論衡》及譯著《社會學》等。
趙謙 (1351—1395) 中國元代學者。
周恩來 (1898—1976) 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華人民共 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
朱德 (1886—1976)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
朱光潛 (1897—1986) 中國現代美學家。
朱熹 (1130—1200) 中國南宋哲學家、教育家。
朱自清 (1898—1948) 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
諸葛亮 (181—234) 中國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
莊子 (約公元前369—前286) 中國戰國時期思想家、文學家。
卓別林 (1889—1977) 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喜劇演員,生於英國倫敦,父母都是小演員。10歲的他加入了佛瑞卡洛劇團,在赴美演出時,獲喜劇明星麥克謝內特發掘,進入美國電影界。其中的不朽代表作有《流浪漢》、《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和《大獨裁者》等。
卓婭 (1923—1941) 前蘇聯衛國戰爭女英雄。
茲納尼茨基 (1882—1958) 美國社會學家。生於波蘭華沙一個名門貴族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去美國。1953-1954年任美國社會學會主席。主要著作有《文化實體》、《社會學導論》、《知識人的社會角色》、《文化科學的起源和發展》、《社會學方法論》等。他區分了自然和文化兩種截然不同的體係,提出了具有人文主義取向的“人文協同因素”的概念。
宗白華 (1897—1986) 中國哲學家、美學家、詩人。江蘇常熟人。五四時期成為《少年中國》月刊的主要撰稿人,同年8月受聘為上海《學燈》主編,他是現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著有《美學散步》、《藝境》等。
鄒韜奮 (1895—1944) 中國新聞記者、革命政論家和出版家。
祖衝之 (429—500) 中國南朝時期科學家、數學家。
左拉 (1840—1902) 法國作家。早期受浪漫主義的影響,後信奉孔德的實證主義哲學。主要作品有由20部長篇小說組成的《貞貢—馬長爾家屬》,其中重要的有《娜娜》、《萌芽》等。作品反映法國當時的社會生活,揭露資產階級的荒淫無恥,同時反映出空想的社會改良思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