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1)(2 / 3)

攜手把蛋糕做大

競爭是指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跟人爭勝。“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競爭的本質和普遍規律,也是自然界、人類社會得以前進的動力所在。可以說,競爭是無處不有、無時不在。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為了完成一項工作而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競爭者與合作者作為競爭與合作的主體及對象與競爭合作相伴而生、相伴而滅。

合作與競爭看似水火不相容。其實不然,合作與競爭有許多相通的地方。合作與競爭,可以說一直伴隨著人類。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直至今天的社會主義社會,合作與競爭不僅沒有削弱、消亡,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進步,合作與競爭的趨勢在增強。而且,隨著人類生存空間的不斷拓展,交往的不斷擴大,人與自然鬥爭的不斷深化、科技的不斷發展,合作與競爭的聯係也在日益加強。在向知識經濟時代過渡的征途中,高科技的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已經超乎了人的想像,通訊、交通等的發展使人們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變得空前容易,不論是國與國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抑或是具體的個人之間,競爭與合作已經成為了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在這樣一個時代裏,開展交流與合作的成本將大幅度降低,而效率則將大幅度提高。實際上,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民族、國家都不可能獨自擁有人類最優秀的物質與精神財富,而隨著人們相互依賴程度的進一步加深,那種一人打天下的思想多少顯得有些幼稚。封閉的個人和孤立的企業所能夠成就的“大業”將不複存在,合作與團隊精神變得空前重要。缺乏合作精神的人將不可能成就事業,更不可能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強者。我們隻有承認個人智能的局限性、懂得自我封閉的危害性、明確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我們才能有效地以合作夥伴的優勢來彌補自身的缺陷、增強自身的力量,才能更好地應付知識經濟時代的各種挑戰。

每個人的能力都有一定限度,善於與人合作的人,能夠彌補自己能力的不足,達到自己原本達不到的目的。

清末名商胡雪岩,自己不甚讀書識字,但他卻從生活經驗中總結出了一套哲學,歸納起來就是:“花花轎子人抬人。”他善於觀察人的心理,把士、農、工、商等階層的人都攏集起來,以自己的錢業優勢,與這些人協同作業。由於他長袖善舞,所以別的人也為他的行為所打動,對他產生了信任。他與漕幫協作,及時完成了糧食上交的任務。與王有齡合作,王有齡有了錢在官場上混,胡雪岩也有了機會在商場上發達。如此種種的互惠合作,使胡雪岩這樣一個小小的學徒工變成了一個執江南半壁錢業之牛耳的巨商。

善於合作是一個人謀求發展的永恒主題。要有心與人合作,善假於物,那就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而且能互惠互利,讓合作的雙方都能從中受益。

每年的秋季,大雁由北向南以“人”字形狀長途遷徙。雁在飛行時,“人”字形的形狀基本不變,但頭雁卻是經常替換的。頭雁對雁群的飛行起著很大的作用。因為頭雁在前開路,它的身體和展開的羽翼在衝破阻力時,能使它左右兩邊形成真空。其他的雁在它的左右兩邊的真空區域飛行,就等於乘坐一輛已經開動的列車,自己無需再費太大的力氣克服阻力。這樣,成群的雁以“人”字形飛行,就比一隻雁單獨飛行要省力,也就能飛得更遠。

人隻要相互合作,也會產生類似的效果。隻要你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做好準備,隻要你能包容他人,你就有可能在與他人的協作中實現僅憑自己的力量無法實現的理想。

有一句名言:“幫助別人往上爬的人,會爬得最高。”如果你幫助另一個孩子上了果樹,你因此也就得到了你想嚐到的果實,而且你越是善於幫助別人,你能嚐到的果實就越多。

但是有些年輕人卻信奉另外的一種哲學。他們認為,財富總是有一定的限度,你有了,我就沒有了。

這是一種享受財富的哲學而不是一種創造財富的哲學。財富創造出來固然是為了分享的,但是我們的注意力並不在這裏,我們更關注的是財富的創造。

同樣大的一塊兒蛋糕,分的人越多,自然每個人分到口的就越少。如果斤斤計較,我們就會相信自我享受財富的哲學,就會去爭搶食物。但是如果我們是在聯手製作蛋糕,那麼,隻要蛋糕能不斷地往大處做,我們就不會為眼下分到的蛋糕太小而倍感不平了。因為我們知道,蛋糕還在不斷做大,眼前少一塊兒,隨後隨時可以再彌補過來。而且,隻要聯合起來,把蛋糕做大了,根本不用發愁能否分到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