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故事中,武則天的高明之處就是假裝順水推舟,然後乘機拿出甜蜜的借口堵住唐太宗的嘴巴,以削發為尼脫離塵世,來衝抵唐太宗的“殉葬”要求,從而在危難尚未發生時,把危機消滅在萌芽的階段。
總之,巧妙地轉移話題能使你在人際交往中亮開綠燈,處處順暢。
難言之時巧開口
與人溝通過程中,很多時候,由於當時人與環境的限製,個人的見解與看法可能難以言表,但對於重要的話又不可不說,否則便阻塞了溝通的渠道,這時,隻有用機巧的說話方式導入,才能將話說出口而不覺為難。
(1)聲東擊西,委婉開口
倘若我們的朋友、長輩不慎有所差錯,但在眾目睽睽之下,又不便當麵指出,有口難開時,可以采用“聲東擊西”的方式,也就是用提醒四周人的方法,使朋友、長輩能自己慢慢察覺,而後糾正自己的過失。如此一來,不但能收到我們所期望的效果,更能替他們解圍,豈不是一舉兩得嗎?
在芸芸眾生中,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性情,特殊的興趣與不同的生活態度,因此,在與人溝通上,常常會產生觀念上的衝突。所以如何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又能不否定他們的見解,實為現代社會一個重要課題。
當我們的意見和觀念與人不同時,首先,在態度上,應當給予對方發表意見的機會,並且表明我們已接受了他的觀點,爾後再委婉地述說自己的意見。這樣就可和諧地交換彼此的意見。
比如,當對方表達了他的觀念,而我們無法苟同時,我們可說:“不錯,你的看法細密周到,極富法律精神。……我認為在那種場合應……”不但能表現自己風度,又能堅持自己立場。凡此種種,皆是我們立身處世所不可忽視的。
在交涉有關錢財問題時,不論這問題屬於公事,或屬於私利,為防止突出事件,最好的方法便是利用“正當的名義”,也就是以公眾的利益為前提,來掩飾“自己的需要”,即使最終的目的仍是為了自己,也能冠冕堂皇地義正辭嚴一番了。
(2)凝視對方眼睛,大方開口
我們都知道,眼睛是一個人的靈魂之窗,可說是人類心靈語言的重要工具。透過眼睛,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心意;看著眼波的交流,也可交換彼此的感覺與意識。
“言有盡而意無窮。”放在說話技巧上也恰到好處,因為有時語言無法完全表明我們的心思意念。在這種情形下,有賴彼此心靈間的溝通,就必須靠彼此眼波的交流。因此,無論是要拒絕別人,或是責備他人等等,不妨也試試這種方法,也許更能達到我們的目的。
眼睛既是靈魂之窗,當然我們一切的言談,不論是請求,是詢問,還是勸誡,都可從眼神及態度上表現出來;隨著視線高低的不同,說話的語氣自然不同。若是我們為了答謝別人的恩惠,我們的視線應是由下往上注視,是一種澄澈的眼神向對方表示感謝,並隨著眼光自然地說出的感激之言,別人就會體會到你的由衷之言而十分高興;如果我們因錯誤而得到別人寬容,應主動承認的同時,視線向下並說出道歉之語,也會得到別人的諒解。
(3)注重儀容禮節,誠懇開口
身為現代人,必須與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彼此互相扶持,共謀社會的發展,而這一切的一切,都須依靠一個條件,那就是——親切的態度,端莊的舉止。
比如說,一個態度親切、舉止端莊的人,給別人的第一印象必是一種溫文爾雅的紳士風度;反過來說,若是我們看見一個舉止粗野,蓬頭垢麵的人,即使有滿腹經綸,也會使人敬而遠之。由此可見,端美的言行舉止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上,也占了一個重要地位。隻有在說話技巧與合宜的舉止的充分配合下,才能圓滿達成彼此的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要求別人要有禮貌,要守秩序,然而有時自己卻疏忽了。人類社會是一個互助的社會,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我們。因此,隻要我們處處以禮待人,誠誠懇懇,那麼你在交談上也易開口說話了。
投其所好見奇效
一個華人在美國西雅圖開了餐廳,為招攬顧客,每當客人餐後離去時,總要奉送一盒點心,內附精致“口彩卡”一張,上印有“吉祥如意”、“幸福快樂”等吉言。有一對情侶是這家餐廳的老顧客,他們倆在結婚的那一天,滿懷喜悅來到這家餐廳,在他們期待良好祝願的時刻,打開點心盒,卻意外地發現沒有往常的“口彩卡”,頓感十分不吉利,心裏老大不高興,他們便向老板“興師問罪”,不論老板怎樣賠禮道歉,他們就是覺得掃興。看到這種情景,剛到美國探親的老板的弟弟微笑著走上前去,說了一句美國常用諺語:“沒有吉言就是最好的吉言”。聽到這句話,新娘破顏一笑,新郎轉怒為喜,高興地和他握手擁抱,連連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