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進退有度,出奇製勝(1)(2 / 3)

順其自然轉移話題

說話是待人接物的工具,為了適應你的要求,你就得隨時研究說話的技巧,融會貫通才是。在交談中,說話的技巧是相當重要的。人們常常會發現同樣的一席話,以不同的方式、語氣和順序表達出來,其效果都不大一樣。

所以,說話者首先要了解聽者的心理和情感,這是說者必須掌握的說話技巧的基礎。我們也隻有在了解聽者的心理和情感的基礎上,才能正確地選擇某個場合該講什麼,不該講什麼,哪些話題能夠打動聽眾的心坎,能使聽眾產生共鳴,真正使說話達到水乳交融的境地。

人的情感是一種內心世界的東西,一般是捉摸不定,較難把握的。但是,在有些場合,人的內心的東西又常通過各種方式而外露。如果我們善於觀察聽者的一舉一動,並能據此加以分析和推測,那麼,我們是基本上可以掌握聽者的心理和情感的。

譬如,在你講話時,聽者發出唏噓聲,那麼就說明聽眾不喜歡你所講的那些話,如果聽者兩眼注視著你,那麼就說明你講的內容非常吸引人,如果聽者左顧右盼,思想不集中,就說明他心裏可能很著急,但又出於對你的尊敬而不願意離開……

當然,有許多人善於抑製自己的感情,不讓它外露,即使這樣,也會往往在不經意間露出蛛絲馬跡。

與人交談,雙方的心理和情感彙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談話的氣氛。這種氣氛對談話的效果有很大的影響,我們必須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如果參加談話的所有的人或大多數人的心理和情感與說話者一致,那麼,氣氛就會變得輕鬆愉快。反之;氣氛就會變得緊張或死氣沉沉。在輕鬆的氣氛中,說話者往往心情愉快,妙語連珠,聽者也會積極配合,使雙方交流變成真正的交流,在緊張或死氣沉沉的氣氛中,人們常常會有窒息感,當然不會有好的交談。另外,我們不僅要重視談話氣氛,而且還要善於製造利於談話的氣氛。要懂得,盡管氣氛是參與談話的許多人的心理的情感的彙合,但其中的權威人士,如領導者的心理和情感,對氣氛的形成有很大影響。如果我們領會了權威人士的心理和情感,那麼,我們就可以影響其他人。

在了解了聽者的心理和情感之後,還應該盡量使說話者與聽者保持一致。如果聽者對你講的內容不滿意,你就應該換一個話題。

尤其在當談話場麵出現僵局的時候,如果一直停留在原來的話題上,可能雙方都感到尷尬。這時,我們要注意觀察,找出僵局的關鍵在哪裏,然後將話題蕩過去,繞過關鍵的地方,待雙方在其他的話題上表現出興趣,可再將話題迂回,這樣就可以打破僵局。比如,在某公司的一次商業談判中,雙方在資金應是一步到位還是逐步到位的問題上,各抒己見,互不讓步。該公司要求對方公司在資金的投資上一步到位,才能保證自己全麵投產,而對方卻要求分期投資,一邊投資,一邊觀察市場。為了不使談判破裂,該公司的談判代表思索了一會兒,麵帶微笑,避開爭論的問題,說:“你們的資金富餘,信譽之高,皆為同行所共知,用你們的資金和信譽與我們合作,我們很快就能成為市場的焦點。這樣不僅對我們有利,而且對你們更有利。”對方的談判代表一聽此話,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大家都對今後的合作充滿了希望,該公司的代表看到氣氛輕鬆起來,趁勢將話題再一轉,說:“我們已經調查過市場,本產品有很大的開發潛力,一經上市,回收資金是指日可待。但是由於我們受資金的限製不能成批生產,成本必然就上去了。”就這樣,公司談判代表繞過了雙方都不肯讓步的焦點,一步一步地堅定對方投資的信心,最後終於按己方公司的要求達成了協議。

由此可見,這種順其自然地巧轉話題不僅讓聽者感覺輕鬆自如,營造了一個良好的交談氛圍,同時,利用在談判桌上,也有利於自己的利益。這種巧轉話題的技巧在我國古代就有不少仁者誌士采用,且成功地為自己成就一番事業。

曆史上有名女皇帝武則天,原來是唐太宗宮裏的才人,太宗對她倍加寵幸。公元694年,唐太宗為了長生不老,誤服了金丹藥,結果一病不起,他自己明白將不久於人世,但又舍不得才貌過人的武媚娘,於是便有讓武媚娘殉葬的意思。

一天,武媚娘和太宗的大兒子李治侍候太宗吃藥。太宗突然哭了,他對武媚娘說:“愛卿!你知道寡人為什麼哭嗎?愛卿侍候寡人想效法古代帝王的葬禮……”話沒說完,太宗又咳嗽起來。聰明絕頂的武媚娘稍加思索,立即說“萬歲,安心養神吧!臣妾明白萬歲的心情。隻是萬歲您思慮太多,萬歲是英明君主,恩德好比太陽的光芒普照人間大地。古人雲:‘大德之人,必得長壽。’萬歲的龍體目前雖有小恙,很快就會康複的,我根本想不到萬歲會舍下臣妾。我生與萬歲共享人間富貴,死與萬歲同墳共穴。臣妾現已下定決心,立即去感業寺削發為尼,念經拜佛,為萬歲祈禱長生不老。”在旁邊的李治也說:“兒臣啟奏父皇,武媚娘自願削發為尼,願父皇成全她的心願。”太宗隻得應允。武媚娘憑自己的聰明才智,阻止了從太宗口中說出的“殉葬”二字。金口玉言那是天命,而武媚娘當機立斷,伶牙俐齒地巧妙轉了話題。終於,武媚娘得以死裏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