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親戚鄰居關係好辦事
重視倫理道德,重視人倫關係,重視親戚朋友間的友誼,這是東方人處世的顯著特征。當置身於人倫關係之中,也許你得到了親友的資助,與親友們和諧共處,辦起事來左右逢源。也許你與親友們關係疏遠,或者被親友拋棄,乃至於眾叛親離!
無論你扮演著一個什麼樣的社會角色,無論你存在於一個什麼樣的人生處境,總而言之,在人生旅途中,友誼至關重要,親友們的理解和支持至關重要。無論從精神因素而言還是從物質因素而言,概莫能外。
人們稱為“台灣經營之神”的台灣首富王永慶,曾經利用姻親關係來為自己辦事。有人曾這樣說,要了解王永慶在商場一帆風順的原因,還要了解台灣三大家族的背景。這裏所說的台灣三大族,就是王永慶、辜振甫、蔡萬春。台灣的三大家族核心人物就是警備司令陳守山上將。陳守山的女兒嫁給蔡萬春的妹妹蔡玉蘭的兒子曹昌祺,而蔡萬春的妹夫曹永裕也是台灣的富商。陳守山另一女兒又嫁給王永慶的弟弟王永在的兒子,而陳守山的堂兄陳守實又是台灣信托總經理辜殊鬆的妹夫,辜振甫亦是台灣信托等台灣大企業的經營者。
港台報刊曾這樣評價:在台灣,警備司令的權力非常大,可說是擁有直接影響民生最大權力的人。台灣三大家族與警備司令有了親戚關係,辦事自然方便得多。這一評論,道出了親戚關係在辦事中的重要作用。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鄰裏關係有著普遍的意義,尤其是在傳統鄉土社會中,鄰居在社會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是當時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像“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這些句子都概括了鄰裏關係的重要性。
有一位獨住高層的作家老太太發病,無法動彈,她急中生智用手中的茶杯敲著水管,終於驚動了樓上的一位小夥子,小夥子跑下來一看,連忙叫了救護車把老人送到醫院。老人病愈後與這位小夥子結成忘年之交。兩年以後,老人出版了一部著作,小夥子也在老人的影響和幫助下發表了許多文章。
正因為鄰裏關係不像血緣關係那樣親近,又沒有社會關係那樣的壓力,才使人們在交往過程中感到十分自然且輕鬆平淡。在路上碰到鄰居,就像早晨清新的空氣,令人平添一份溫馨。就是那些身居高位的人也是努力為自己創造這份溫馨,營造一個祥和的居住環境。
隻要有人,就會有人與人的交往;隻要有家,就會有家與家之間的交流;隻要有鄰居,就會有鄰裏關係。劉家和王家是住在一個院子裏的鄰居,劉家三代同堂,王家隻住著小兩口,小王時常去劉家聊天,劉家阿姨也把他當自己家人看待,有時也不讓他們做飯,到劉家聚在一起吃。有一次,小王所在的公司安排小王去外地管理分公司,時間是兩年,他和妻子商量時,妻子比較讚同,也支持他去,可他又認為時間太長,不忍心丟下妻子一人。他又找到劉阿姨,問自己該怎麼做,劉阿姨為他能信任自己而高興,也鼓勵他做出點事業來,還說了許多優點。小王聽後,於是認為頗有道理。最後,劉阿姨還說會幫他把他的愛人照顧好,讓他放心地去做自己該做的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句話用在鄰裏關係上,再恰當不過了。在充滿和善的鄰裏關係中彼此攜起手來,辦事會更方便。
取長補短廣交友
作為一名現代社會中的人,應把握住選友的原則,廣交朋友。廣交朋友是公關意識強的人所必須的,也是社會中人的處世哲學。廣交朋友也不是一味的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每個人的社交能力也不相同,因此,廣交朋友首先要以自己的社交能力為基礎,超過這種能力,交友就成了一種負擔;其次要把握住大的原則,這樣,才不至於濫交朋友。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有的人正直,但可能見識不多,有人可能見多識廣,但少一顆寬容之心……在結交朋友時,不應過分計較對方身上的缺點,不應計較對方的身份、輩數、閱曆是否比自己低和少,而是應多看看別人的優點和專長,做到取長補短。《 晏子春秋·內篇問上 》曰:“能以人之長續其短,以人之厚補其薄。”《 呂氏春秋·用眾 》中曰:“物固莫不有長,莫有短,人亦然。故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