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他們在組織中的變化也不容忽視。當你的關係網成員升遷或調到其他的組織去時,你應該衷心地祝賀他們。同時,也把你個人的情況透露給對方。去度假之前,打電話問問他們有什麼需要。
當他們處於人生的低穀時,打電話給他們。不論你關係網中誰遇到了麻煩,你都要立即打電話安慰他,並主動提供幫助。這是你支持對方的最好方式。
充分地利用你的商務旅行。如果你旅行的地點正好離你的某位關係成員挺近,你可以與他共進午餐或晚餐。
隻要是你關係成員的邀請,不論是升職派對,還是他女兒的婚禮,你都要去露露麵。
人際關係的往來必須是“經常性”的,接觸愈頻繁,彼此的交情就愈深厚。因此,絕不可忽略了所謂的“禮尚往來”。
如果有人在私下批評你:“這個家夥,隻會在有事情的時候,才想到來找我。”那麼,你的人際關係成績就不及格了。長期下來,你是會吃虧的。尤其作為一個辦事人員,更不可使意見交流的管道生鏽,如此非但阻礙彼此的溝通,也會削弱交涉本身所產生的力量。
萬一由於自己的疏忽,而發生了這種情形,你要趕緊設法補救,最好的方法,就是親自登門造訪。因為時間、地點和情況的有所不便,你可以直接以電話或書信,和對方取得聯係,並向對方解釋自己疏於聯絡的原因,以求得對方諒解。往後,最重要的就是要重拾交情,並繼續維持下去。
為了不使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毀於一旦,你就要不嫌麻煩地勤於打電話、寫信以及登門拜訪。其實,這些對你來說,都是不費吹灰之力的舉手之勞,在維持彼此交換情報,及溝通情誼的前提下,你又何樂而不為?
密切聯係“群眾”
所謂“群眾”,對於職場人士來講,就是公司內所有成員,但在這裏我們特指那些普通員工。你千萬不要小看這一力量,雖然普通員工不會在你的晉升上直接給你幫助,然而他們是團隊內最基本的力量,他們所能形成的合力是一股誰都不容忽視的力量;對於你而言,他們的影響有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積極的影響是:在任何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都會幫助你,幫你說話;消極的影響就是在你不能得到他們的普遍認同時,他們對你的晉升可能是一個無法解決的難題。很可能他們在壞的方麵的影響可能比好的方麵的影響更具力量。這是你不得不謹慎關注這一群體的根本原因。
群眾對你的評價會形成口碑效應。打個比方說,我們自己也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當絕大多數人都在說某某人怎樣怎樣不行時,我們也往往對他產生這種看法,認為他真的不行,至少,我們也會對那個人持等待觀望的態度。這種等待觀望本身也是消極的,於誰都是不利的。它打擊了人們主動與其交住的欲望,使其陷入孤掌難鳴地境地。
放眼古今中外,成大事者無不是能團結眾人力量的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偉大領袖毛澤東同誌堅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從而無堅不摧,這是一個我們自小就知道的事情。職場同樣遵循著這樣的規則。在職場中,沒有人能夠獨立於大眾之外而做出偉大的業績。所謂“孤掌難鳴”在職場中體現得更為淋漓盡致。
另外,就職場這一特殊環境而言,一個人不能團結大眾則無疑表明這個人缺乏組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而組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是最起碼的領導能力。倘若你連這一領導能力都不具備的話,那麼你還有多大的成長空間?而當這樣的評價導致領導也這樣評判你時,你還有晉升的希望嗎?答案是否定的。你將永遠地失去晉升的機會,哪怕你在其他方麵比別人更強,頂多,你隻能成為一個資深專業技術人員,而永遠與“領導”等這樣的職位權力無緣。
團結大眾是智者的行為,它體現出了一個人最根本的人際交往能力。能夠團結人,使眾人追隨自己,表明這個人具有號召力,有“人緣”。在這樣一個講究協作的社會裏,人際資源已躍居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首要因素。毫無疑問,如果你在企業中和大眾有著良好的關係,那麼將會有助於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能,有助於你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更大的成績,有助於你增加在組織內部的分量。當然,對於你的升職也非常重要。
群眾是幫助你做好一些基本工作的首要力量。個人的發展脫離不了群眾的支持。群眾是你實現晉升、晉升後做出業績的最基本的力量。你是否能做好你的工作,從某種程度上說,群眾的態度影響著最後的結果;另一方麵,大眾還是晉升的“把關人”,他們將對你的能力、品格進行最後的檢驗。特別是在一個民主的組織裏,他們也將決定你是否應當繼續在某一位置上呆著,或者是下來還是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