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在聽與說中交流互動(2)(3 / 3)

盡管在與人交談中,隨便堵人話頭這是件不禮貌的事情,但是在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或在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有時不得不堵住別人的話頭。比如《 南亭筆記 》裏有一則“民女巧對彭宮保”的故事:

清朝末年,有一女子站在高台上曬衣服,不小心曬衣服的竹竿子掉了下去,巧的是這根竹竿子正好打在了路經此處的彭宮保大人的頭上。有人竟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彭宮保非常生氣的叫喊起來。該女子一看打著了自己惹不起的人,也非常害怕。但在這關鍵時刻,如何堵住彭宮保的喊罵呢?她情急生智,裝作不認識彭宮保,厲聲地對他說:“你喊什麼,聽你這腔調簡直像個行武人,沒有一點文明氣,你可知彭宮保大人就住在這裏,他老人家可是愛民如子,我要告訴他,怕砍了你的腦袋!”彭宮保一聽不認識自己的民女,竟然還這樣你讚自己,不覺怒氣全消,於是一聲不吭地走了。該女子一番堵住彭宮保話頭的話,以攻為守,居然化解了一場大禍。

委婉說話,不拆台、不揭短

中國有句有古話:“成人之美,不送人之惡。”可以說,成人之美是美德中的美德,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凡是成人之美的話,諸如激勵人心,善意地忠告等事是受人歡迎和尊重的。反之,在與人談話中,不但不成人之美,反而拆別人台,揭別人短,使人家的興致成為泡影,或者你在其中成為損人利已的受益者,那就注定要遭人的唾罵,成為千夫所指的小人。

在某一次宴會上,某人向鄰座的太太講起了某校長的秘密事,同時表現出對那位校長卑鄙行為的大為不滿,並大大地說了一堆攻擊的話。

直到後來,那位太太才問他道:“先生,你認識我是誰嗎?”

“很抱歉,我還沒請教你貴姓。”他回答道。

“我是你說的那位校長的妻子!”

這位先生窘住了,但隔了一會,他卻凜然地問道:

“那麼,你認識我嗎?”

“不認識。”那位太太搖頭作答。

“哦,還好,還好!”那人這才如釋重負地說道。

這裏,那個先生就犯了隨便對人說話的毛病,幸虧那那位太太不認識他,否則,不僅現場非常尷尬,還可能因說校長的壞話,給自己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

說話是人際溝通的重要內容、是待人接物的工具,為了適應你需要,你就得隨時研究說話的藝術,融彙貫通才是。同時,要把握聽的技巧。絕不可在未聽懂他人意圖之前開口說話,更不可帶有情緒去拆別人的台,揭別人的底。因為人人都有自尊心和榮譽。

常言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人都會有缺點,都會犯一些錯誤。所以,我們在與人交談或共事時,一定不能揭別人的底,或指其錯誤,拆別人的台,下例中的這位科長就做得很好。

某單位一位科員利用工作之便私吞公款600多元。這件事反映到主管他們的一位副科長那兒。他想:處理要考慮到維護幹部黨員的威信,從輕處理為好。於是,他便以這位科員平時工作表現較好為理由,做出了免於退款,隻在支委會上做檢討的處理決定。

這件事傳開後,職工們沸沸揚揚,議論紛紛,說這樣處理太輕,沒有達到真正教育那位私吞公款的科員和警告他人的目的。許多職工還親自找了那位副科長,要求加重處罰,但這位副科長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