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剪刀,是專供剪彩者在剪彩儀式上正式剪彩時所使用的。它必須是每位現場剪彩者人手一把,而且必須嶄新、鋒利而順手。事先,一定要逐把檢查一下將被用以剪彩的剪刀是否已經開刃,好不好用。務必要確保剪彩者在正式剪彩時,可以“手起刀落”,一舉成功,而切勿一再補刀。在剪彩儀式結束後,主辦方可將每位剪彩者所使用的剪刀經過包裝之後,送給對方作為紀念。
白色薄紗手套,是專為剪彩者所準備的。在正式的剪彩儀式上,剪彩者剪彩時最好每人戴上一副白色薄紗手套,以示鄭重其事。在準備白色薄紗手套時,除了要確保其數量充足之外,還須使之大小適度、嶄新平整、潔白無瑕。但有時也可不準備白色薄紗手套。
托盤,在剪彩儀式上是托在禮儀小姐手中,用作盛放紅色緞帶、剪刀、白色薄紗手套的。在剪彩儀式上所使用的托盤,最好是嶄新的、潔淨的。它通常首選銀色的不鏽鋼製品。為了顯示正規,可在上麵鋪上紅色絨布或綢布。就其數量而論,在剪彩時,可以一隻托盤依次向各位剪彩者提供剪刀與手套,並同時盛放紅色緞帶;也可以為每一位剪彩者配置一隻專為其服務的托盤,同時使紅色緞帶專由一隻托盤盛放。後一種方法顯得更加正式一些。
紅色地毯,主要用於鋪設在剪彩者正式剪彩時的站立之處。其長度可視剪彩人數的多寡而定,其寬度則不應少於1米。在剪彩現場鋪設紅色地毯,主要是為了提升其檔次,並營造一種喜慶的氣氛。
第六節 剪彩中應注意的禮儀
剪彩儀式的程序安排和注意事項大致如下。
首先,請客人入座。儀式開始時,按照事先在請柬上的說明,由工作人員引領參加儀式的客人入座。
其次,剪彩儀式開始。先由主持人宣布開始,並鼓掌向與會者表示謝意,然後介紹重要來賓。
再次,安排簡短發言,發言代表一般由舉辦展覽、展銷會的人擔任,發言內容以介紹此次展覽、展銷的宗旨、意義為主,並對有關的事項進行彙報。然後安排來賓代表致祝詞。
最後,進行剪彩。剪彩前先宣布剪彩人,剪彩人一般由來賓擔任,或請上級領導,或請政府主管部門的負責人,或是請某一方麵的知名人士。剪彩人進行剪彩時,主席台上的人員一般應尾隨其後1~2米處,剪彩用的剪刀由工作人員用托盤呈上,剪斷後群眾鼓掌致意。
對於剪彩者的禮儀亦有要求,具體有以下幾點。
(1)服裝整潔、大方、合體,給人以穩重、精幹、可信賴的印象。
(2)舉止大方、有禮。走向剪彩的綢帶時,應麵帶微笑,落落大方,不得左顧右盼。剪彩時,先向左右兩邊持彩帶的工作人員微笑致意,然後集中注意力,把彩帶一刀剪斷。
(3)剪彩完畢,向四周的人鼓掌致意,與主人進行禮節性談話,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是不合禮儀的。
第七節 商務交接儀式
交接儀式,在商界一般是指施工單位依照合同將已經建設、安裝完成的工程項目或大型設備,如廠房、商廈、賓館、辦公樓、機場、碼口、車站或飛機、輪船、火車、機械、物資等,經驗收合格後正式移交給使用單位之時,所舉行的慶祝典禮。
舉行交接儀式的重要意義在於,它既是商務夥伴們對所進行過的成功合作的慶賀,是對給予過自己關懷、支持、幫助和理解的社會各界的答謝,又是接收單位與施工、安裝單位巧妙地利用時機,為雙方各自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而進行的一種公開宣傳活動。
交接的禮儀,一般是指在舉行交接儀式時所須遵守的有關規範。通常,它包括交接儀式的準備、交接儀式的程序、交接儀式的禮儀等三個方麵的主要內容。以下分別對其加以介紹。
1.交接儀式的準備
首先要做好交接儀式的準備工作。準備交接儀式,主要要關注下列三件事,即來賓的邀約、現場的布置和物品的預備。
來賓的邀請,一般應由交接儀式的東道主——施工、安裝單位負責。在具體擬訂來賓名單時,施工、安裝單位亦應主動征求自己的合作夥伴——接收單位的意見。接收單位對於施工、安裝單位所草擬的名單不宜過於挑剔,不過可以酌情提出自己的一些合理建議。
在一般情況下,參加交接儀式的人數自然越多越好。如果參加者太少,難免會使儀式顯得冷冷清清。但是,在宏觀上確定參加者的總人數時,必須兼顧場地條件與接待能力,切忌貪多勿得。
從原則上來講,交接儀式的出席人員應當包括施工、安裝單位的有關人員,接收單位的有關人員,上級主管部門的有關人員,當地政府的有關人員,行業組織,社會團體的有關人員,各界知名人士,新聞界人士以及協作單位的有關人員等。
在上述人員之中,除施工、安裝單位與接收單位的有關人員之外,對於其他所有的人員,均應提前送達或寄達正式的書麵邀請,以示對對方的尊重之意。
邀請上級主管部門、當地政府、行業組織的有關人員時,雖不必勉強對方,但卻必須努力爭取,要表現得心誠意切。因為利用舉行交接儀式這一良機,使施工、安裝單位、接收單位,與上級主管部門、當地政府、行業組織進行多方接觸,不僅可以宣傳自己的工作成績,而且也有助於有關各方之間進一步地實現相互理解和相互溝通。
若非涉密或暫且不宜廣而告之,在舉行交接儀式時,東道主既要爭取多邀請新聞界的人士參加,並且盡可能地為其提供便利。對於不邀而至的新聞界人士,亦應盡量來者不拒。至於邀請海外的媒體參加交接儀式的問題,則必須認真遵守有關的外事規則與外事紀律,事先履行必要的報批手續。
舉行交接儀式的現場,亦稱交接儀式的會場。在對其進行選擇時,通常應視交接儀式的重要程度、全體出席者的具體人數、交接儀式的具體程序與內容,以及是否要求對其進行保密等幾個方麵的因素而定。
根據常規,一般可將交接儀式的舉行地點安排在已經建設、安裝完成並已驗收合格的工程項目或大型設備所在地的現場。有時,亦可將其酌情安排在東道主單位本部的會議廳,或者由施工、安裝單位與接收單位雙方共同認可的其他場所。
將交接儀式安排在業已建設、安裝完成並已驗收合格的工程項目或大型設備所在地的現場舉行,其最大的好處是可使全體出席儀式的人員身臨其境,獲得對被交付使用的工程項目或大型設備的直觀而形象的了解,並能掌握較為充分的第一手資料。倘若在交接儀式舉行之後安排來賓進行參觀,則更方便。不過,若是在現場舉行交接儀式,往往進行準備的工作量較大。另外,由於將被交付的工程項目或大型設備歸接收單位所有,故此東道主事先要征得對方的同意。
將交接儀式安排在東道主單位本部的會議廳舉行,可免除大量的接待工作,會場的布置也十分便利。特別是在將被交付的工程項目、大型設備不宜為外人參觀,或者暫時不方便外人參觀的情況下,以東道主單位本部的會議廳作為舉行交接儀式的現場,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選擇。但是,此種選擇的主要缺憾是東道主單位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人力、財力、物力,而且全體來賓對於將被交付的工程項目或大型設備缺乏身臨其境的直觀感受。
如果將被交付的工程項目或大型設備的現場條件欠佳,或是出於東道主單位的本部不在當地以及將要出席儀式的人員較多等其他原因,經施工、安裝單位提議,並經接收單位同意之後,交接儀式亦可在其他場所舉行。例如,賓館的多功能廳、外單位出租的禮堂或大廳等處,都可用來舉行交接儀式。在其他場所舉行交接儀式,盡管開支較高,但可省去大量的安排、布置工作,而且還可以提升儀式的檔次。
在交接儀式上,有不少需要使用的物品,應由東道主一方提前進行準備。首先,必不可少的,是作為交接象征之物的有關物品,如驗收文件、一覽表、鑰匙等。驗收文件,此處是指已經公證的由交接雙方正式簽署的接收證明性文件。一覽表,是指交付給接收單位的全部物資、設備或其他物品的名稱、數量明細表。鑰匙,則是指用來開啟被交接的建築物或機械設備的鑰匙。在一般情況下,因其具有象征性意味,故預備一把即可。
除此之外,主辦交接儀式的單位,還需為交接儀式的現場準備一些用以烘托喜慶氣氛的物品,並應為來賓備一份薄禮。
在交接儀式的現場,可臨時搭建一處主席台。必要時,應在其上鋪設一塊紅地毯。至少,也要預備足量的桌椅。在主席台上方,應懸掛一條紅色巨型橫幅,上書交接儀式的具體名稱,如“某某工程交接儀式”,或“熱烈慶祝某某工程正式交付使用”。
在舉行交接儀式的現場四周,尤其是在正門入口之處、幹道兩側、交接物四周,可酌情懸掛一定數量的彩帶、彩旗、彩球,並放置一些色澤豔麗、花朵碩大的盆花,用以美化環境。
若來賓所贈送的祝賀性花籃較多,可依照約定俗成的順序,如“先來後到”、“不排名次”等,將其呈一列擺放在主席台正前方,或是分成兩行擺放在現場入口處門外的兩側。在此兩處同時擺放,也是可以的。不過,若是來賓所贈的花籃甚少,則不必將其公開陳列在外。
在交接儀式上用以贈送給來賓的禮品,應突出其紀念性、宣傳性。被交接的工程項目、大型設備的微縮模型,或以其為主角的畫冊、明信片、紀念章、領帶針、鑰匙扣等,皆為上佳之選。
2.交接儀式的程序
從總體上來講,幾乎所有的交接儀式都少不了下述五項基本程序。
(1)主持人宣布交接儀式正式開始。此刻,全體與會者應當進行較長時間的鼓掌,以熱烈的掌聲來表達對東道主的祝賀之意。在此之前,主持人應邀請有關各方人士在主席台上就座,並以適當的方式暗示全體人員保持安靜。
(2)奏國歌,並演奏東道主單位的標誌性歌曲。此時,全體與會者必須肅立。該項程序,有時亦可略去。不過若能安排這一程序,往往會使交接儀式顯得更為莊嚴而隆重。
(3)由施工、安裝單位與接收單位正式進行有關工程項目或大型設備的交接。具體的做法,主要是由施工、安裝單位的代表,將有關工程項目、大型設備的驗收文件、一覽表或鑰匙等象征性物品,正式遞交給接收單位的代表。此時,雙方應麵帶微笑,雙手遞交、接收有關物品。在此之後,還應熱烈握手。至此,標誌著有關的工程項目或大型設備已經被正式地移交給了接收單位。假如條件允許,在該項程序進行的過程之中,可在現場演奏或播放節奏歡快的喜慶歌曲。
在有些情況下,為了進一步營造出一種熱烈而隆重的氣氛,這一程序亦可由上級主管部門或地方政府的負責人為有關的工程項目、大型設備的啟用用剪彩所取代。
(4)各方代表發言。按慣例,在交接儀式上,須由有關各方的代表進行發言。他們依次應為:施工、安裝單位的代表,接收單位的代表,來賓的代表等。這些發言,一般均為禮節性的,並以喜氣洋洋為主要特征。它們通常宜短忌長,隻需要點到為止即可。原則上來講,每個人的此類發言應以3分鍾為限。
(5)宣告交接儀式正式結束。隨後安排全體來賓進行參觀或觀看文娛表演。此時此刻,全體與會者應再次進行較長時間的熱烈鼓掌。
按照儀式禮儀的總體要求,交接儀式同其他儀式一樣,在所耗費的時間上也是貴短不貴長的。在正常情況下,每一次交接儀式從頭至尾所用的時間,大體上不應當超過一個小時。為了做到這一點,就要求交接儀式在具體程序上講究少而精。正因為如此,一些原本應當列入正式程序的內容,如進行參觀、觀看文娛表演等,均被視為正式儀式結束之後所進行的輔助性活動而另行安排。
如果方便的話,正式儀式一旦結束,東道主與接收單位即應邀請各方來賓一道參觀有關的工程項目或大型設備。東道主一方應為此專門安排好富有經驗的陪同、解說人員,使各方來賓通過現場參觀,可以進一步深化對有關的工程項目或大型設備的認識。
若是出於某種主觀原因,不便邀請來賓進行現場參觀,也可以通過組織其參觀有關的圖片展覽或向其發放宣傳資料的方式,來適當地滿足來賓的好奇之心。不論是布置圖片展覽,還是印製宣傳資料,在不泄密的前提條件下,均應盡可能地使其內容翔實,資料充足,圖文並茂。通常,它們應當包括有關工程項目或大型設備的建設背景,主要功能,具體規格,基本數據,開工與竣工的日期,施工、安裝、設計、接收單位的概況,與國內外同類項目、設備的比較,等等。為使之更具說服力,不妨多采用一些準確的數據來進行討論、說明。
3.在交接儀式上的禮儀
在參加交接儀式時,不論是東道主一方還是來賓一方,都存在一個表現是否得體的問題。假如有人在儀式上表現失當,往往就會使大家都尷尬。有時,甚至還會因此而影響到有關各方的相互關係。
對東道主一方而言,需要注意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方麵。
一是要注意儀表整潔。東道主一方參加交接儀式的人員,不僅應當是“精兵強將”、“有功之臣”,而且應當使之能夠代表本單位的形象。為此,必須要求他們妝容規範、服飾得體、舉止大方。
二是要注意保持風度。在交接儀式舉行期間,不允許東道主一方的全體人員東轉西逛、交頭接耳、打打鬧鬧。在為發言者鼓掌時,不允許厚此薄彼。當來賓為自己道喜時,喜形於色無可厚非,但切勿囂張放肆、得意忘形。
三是要注意待人友好。不管自己是否專門負責接待、陪同或解說工作,東道主一方的全體人員都應當自覺地樹立起主人翁意識。一旦來賓提出問題或需要幫助時,都要鼎力相助。不允許一問三不知、借故推脫、拒絕幫忙,甚至胡言亂語、大說風涼話。即使自己力不能及,也要向對方說明原因,並且及時向有關方麵進行反映。
對於來賓一方而言,在應邀出席交接儀式時,主要應當重視如下四個方麵的問題。
其一,應當致以祝賀。接到正式邀請後,被邀請者即應盡早以單位或個人的名義發出賀電或賀信,向東道主表示熱烈祝賀。有時,被邀請者在出席交接儀式時,將賀電或賀信麵交東道主,也是可行的。不僅如此,被邀請者在參加儀式時,還須鄭重其事地與東道主一方的主要負責人一一握手,再次口頭道賀。
其二,應當略備賀禮。為表示祝賀之意,可向東道主一方贈送一些賀禮,如花籃、牌匾、賀幛等。花籃一般需要在花店訂製,用各色鮮花插裝而成,並且應在其兩側懸掛特製的紅色緞帶,右書“恭賀某某交接儀式隆重舉行”,左書本單位的全稱。它可由花店代為先其送達,亦可由來賓在抵達現場時麵交主人。
其三,應當預備賀詞。假若自己與東道主關係密切,則還須提前預備一份書麵賀詞,供被邀請代表、來賓發言時之用。其內容應當簡明扼要,主要是為了向東道主一方道喜祝賀。
其四,應當準點到場。若無特殊原因,接到邀請後,務必牢記在心,屆時正點抵達,為主人捧場;若不能出席,則應盡早通知東道主。
第八節 商品展覽會禮儀
展覽會,對商界而言,主要是特指有關方麵為了介紹本單位的業績,展示本單位的成果,推銷本單位的產品、技術或專利,而以集中陳列實物、模型、文字、圖表、影像資料等供人參觀了解的一種形式,所組織的宣傳性聚會。有時,人們也將其簡稱為展覽,或稱之為展示、展示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