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邀約的禮儀
在商務交往中,因為各種各樣的實際需要,商務人員必須對一定的交往對象發出約請,邀請對方出席某項活動,或是前來我方做客。這類性質的活動,被商務禮儀稱之為邀約。
邀約有時還被稱為邀請或邀集。從交際的角度來看待邀約,它實質上是一種雙向的約定行為。當一方邀請另一方或多方人士,前來自己的所在地或者在其他某地方約會,以及出席某些活動時,他不能僅憑自己的一廂情願行事,而是必須取得被邀請方的同意與合作。作為邀請者,不能不自量力,無事生非,自尋煩惱,既麻煩別人,又自討沒趣。作為被邀請者,則需要及早地作出合乎自身利益與意願的反應。不論是邀請者,還是被邀請者,都必須把邀約當作一種正規的商務約會來看待,對它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
對邀請者而言,發出邀請,如同發出一種禮儀性很強的通知一樣,不僅要力求合乎禮貌,取得被邀請者的良好回應,而且還必須使之符合雙方的身份,以及雙方之間關係的現狀。
在一般情況下,邀約有正式與非正式之分。正式的邀約,既講究禮儀,又要設法使被邀請者備忘,故此它多采用書麵的形式。非正式的邀約,通常是以口頭形式來表現的,相對而言,它要顯得隨便一些。
正式的邀約有,請柬邀約、書信邀約、傳真邀約、電報邀約、便條邀約等具體形式,它適用於正式的商務交往中。非正式的邀約有,當麵邀約、托人邀約以及打電話邀約等不同的形式,它多適用於商界人士非正式的接觸之中。前者可統稱為書麵邀約,後者則可稱為口頭邀約。
根據商務禮儀的規定,在比較正規的商務往來之中,必須以正式的邀約作為邀約的主要形式。因此,有必要對它作出較為詳盡的介紹。
鑒於同時受到邀請的往往不止一方,任何被邀請者在接到書麵邀請之後,不論邀請者對於答複者有無規定,出於禮貌,都應盡早將自己的決定通知給對方。
事實上,為了了解被邀請者對邀約有何反應,許多邀請者在發出書麵邀約時,就對被邀請者有所要求,請對能否到場作出答複。
通常,類似的規定往往會在書麵邀約的行文中出現。例如,要求被邀請者“如蒙光臨,請予函告”,“能否出席,敬請答複”,以及“盼賜惠複”,等等。
為了確保被邀請者準確無誤地將有關信息反饋給邀請者,在書麵邀約正文的左下方,循例要將與邀請者聯絡的具體方式,一一詳盡地提供給被邀請者。它們通常包括:電話號碼、傳真號碼、電傳號碼、電子郵箱號碼(網址)、郵政編碼、電報掛號、尋呼機號碼、聯絡地點以及通信地址等。以上這些內容不必一一全部列出,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從中選擇。不過,聯絡或谘詢的電話號碼這一項,原則上是不能缺少的。
有些善解人意的商界人士為了體諒被邀請者,在發出書麵邀約時,往往會同時附上一份專用的“答複卡”。上麵除了“接受邀請”、“不能接受”這兩項內容外,再沒有其他任何東西。這樣,被邀請者在答複時,隻須稍費舉手之勞,在以上兩項之中,做一回“選擇題”,在二者之一畫上一道鉤,或是塗去其一,然後再寄回給邀請者就行了。
沒有在接到書麵邀約的同時接到“答複卡”,並不意味著不必答複。答複是必要的,隻不過需要自己親自動手罷了。
對書麵邀約所進行的答複,通常采用書信的形式。在商務禮儀中,它被稱為回函。回函基本上都需要親筆書寫,以示重視。如果打印回函,則至少應當親筆簽名。
所有的回函,不管是接受函還是拒絕函,均須在接到書麵邀約之後三日之內回複,而且回得越早越好。
在回函的行文中,應當對邀請者尊重、友好,並且應當對能否接受邀約這一關鍵性問題,作出明確的答複。切勿避實就虛,讓人覺得“難解其中味”。如果拒絕,則講明理由,就可以了。
回函的具體格式,可參照邀請者發來的書麵邀約。在人稱、語氣、措辭、稱呼等方麵,與之不相上下,就算不上失禮。
第二節 迎來送往
迎來送往,是社會交往接待活動中最基本的形式和重要環節,是表達主人情誼、體現禮貌素養的重要方麵。尤其是迎接,是給客人良好第一印象的最重要工作。給對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就為下一步深入接觸打下了基礎。迎接客人要有周密的部署,應注意以下事項。
(1)對前來訪問、洽談業務、參加會議的外國和外地客人,應首先了解對方到達的車次、航班,安排與客人身份、職務相當的人員前去迎接。若因某種原因,相應身份的主人不能前往,前去迎接的主人應向客人作出禮貌的解釋。
(2)主人到車站、機場去迎接客人,應提前到達,恭候客人的到來,決不能遲到讓客人久等。客人看到有人來迎接,內心必定感到非常高興;若迎接來遲,必定會給客人心裏留下陰影,事後無論怎樣解釋,都無法消除這種失職和不守信譽的印象。
(3)接到客人後,應首先問候“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到我們這個美麗的城市”、“歡迎您來到我們公司”等。然後,向對方做自我介紹,如果有名片,可送予對方。
(4)迎接客人應提前為客人準備好交通工具,不要等到客人到了才匆匆忙忙準備交通工具,那樣會因讓客人久等而誤事。
(5)主人應提前為客人準備好住宿,幫客人辦理好一切手續並將客人領進房間,同時向客人介紹住處的服務、設施,將活動的計劃、日程安排交給客人,並把準備好的地圖或旅遊圖、名勝古跡等介紹材料送給客人。
(6)將客人送到住地後,主人不要立即離去,應陪客人稍作停留,熱情交談,談話內容要讓客人感到滿意,比如客人參與活動的背景材料、當地風土人情、有特點的自然景觀、特產、物價等。考慮到客人一路旅途勞累,主人不宜久留,讓客人早些休息。分別時將下次聯係的時間、地點、方式等告訴客人。
第三節 接待禮儀
接待客人要注意以下幾點。
(1)客人要找的負責人不在時,要明確告訴對方負責人到何處去了,以及何時回本單位,請客人留下電話、地址,明確是由客人再次來單位,還是我方負責人到對方單位去。
(2)客人到來時,我方負責人由於種種原因不能馬上接見,要向客人說明等待理由與等待時間,若客人願意等待,應該向客人提供飲料、雜誌;若可能,應該時常為客人換飲料。
(3)接待人員帶領客人到達目的地,應該有正確的引導方法和引導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