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完手後要自覺關好水龍頭。如有公用毛巾,擦手時可向下一拉,使用幹淨的地方;如有吹風烘幹機,將洗幹淨的手放在吹風口不斷地翻轉移動,手會自動被烘幹。盥洗後,應對鏡理裝,頭發不要做太大的變動,攏一攏就行了,女性可稍微化妝或補妝,但時間不要過久。出洗手間前應仔細把衣飾整理好,不要以一邊係褲扣或一邊整衣裙或擦著手向外走的方式出現,這些都是不文明的。在洗手間等候的時候,不宜站在門對麵或站得太近,最好站得稍微遠一點,這樣與人與己都方便。
第十一節 音樂會禮儀
出席音樂會的時候必須以十分隆重的裝扮出席。男士均穿深色西服套裝,打領帶,或穿小禮服,打領結;女士則穿小禮服或大禮服,戴薄紗手套,並化妝。
在衣帽間裏,男士應幫助女士脫下大衣,並代為存放,以示紳士風度。在女士整理發型、服飾時,男士可去買單。男士一進音樂廳,即應摘下帽子,並脫去手套。
音樂場所提供的服務具有明顯的時效性,聽眾應在音樂會開始前入座,一旦演奏開始,哪怕遲到一分鍾,演奏廳的大門也會關上,聽眾就被禁止入內,隻有等一曲終了甚至要等到中場休息才可入內。
對號入座,應請女士先行,男士隨後。通過已就座的聽眾走向自己的座位時,應麵向已就座者,並輕聲道“對不起”。進場後關閉手機等發聲裝置;音樂會開始後,不允許在場內隨意走動和大聲喧嘩,也不允許交談、打哈欠和咳嗽,也不允許中途退場。音樂廳內禁止吸煙、吃零食。如在演奏期間需要換坐姿,不要弄出響聲。
欣賞交響樂作品或組曲時,不要在樂章之間鼓掌,因為對於篇幅較長的作品而言,一個段落的結束,隻表明情緒或速度的變換,並不是完全的停止,如果拿不準何時鼓掌,就等別人都鼓掌了再說。全部作品結束時要鼓掌,這是顯示聽眾具有欣賞力的時候,演奏者有可能因熱烈的掌聲而返場並加演曲目。每支樂曲演奏完畢,聽眾應以掌聲向演奏者致謝。即使對演奏者佩服得五體投地,也隻能等到每一部音樂作品演奏完畢之後,才可以鼓掌。吹口哨和高聲呐喊,是不文明的。向自己的敬佩者獻花宜在音樂會結束後進行。中途登台獻花甚至向演奏者索吻,是有失檢點的。
演奏結束後,聽眾應在座位上停留片刻,不要急於退場。謝幕時,全場應起立鼓掌,以示對演奏者的尊敬。退場時,應由女士先行,男士隨後,不可以搶行。
第十二節 舞會的禮儀
舞會是一種既有娛樂性又有很強的社交性的外來文化。舞會主辦者所請的賓客,往往是一些和主人事務相關聯的人物。尤其公司企業所主辦的舞會,大都是為了開辟一個純粹的社交場合,為解決與自己工作相關事項而提供一個有效的平台,便於業務工作的順利開展。而參加這種舞會有很多事項需要注意。
了解被邀者的背景材料,清楚舉辦一次舞會的目的是至關重要的。在舞會上遇到熟人要點頭示意或者握手,但注意聲音不要過大,以免影響他人。
男士在音樂響起後,要去主動邀請女伴。走到女士麵前,微微鞠躬,請她跳舞。舞畢表示謝意之後,應把女伴送回座位。若有女士陪同你前往,先把她介紹給女主人,並請她跳第一支和最後一支曲子。如果有人把一位女伴介紹給你,你就必須請她與你跳一次舞。
在有正式節目單的舞會上,你也可以事先與某人約好共跳某支曲子。舞會上,女士一般不要輕易拒絕男士的邀請,禮貌而有氣質地邀請男士跳舞也是可以的。
參加舞會應講究個人衛生,頭發、口腔、手等各個部位都應當保持清潔,身體有汗味兒,會引起舞伴的反感。跳舞過程中,最好不要戴帽子、吸煙、吃東西、哼歌曲。共舞雙方應保持適當距離,既不要太貼近,也不要過分疏遠。要將目光越過對方肩部射向斜前方,表現出平和的心境,盯視對方是不禮貌的。跳舞過程中要從容不迫,切勿突出自我。
第十三節 公共活動禮儀禁忌
公共活動就是許多人的集體活動,參加公共活動,如歡迎、歡送、祝賀、集會、舞會、參觀、旅遊、各種慶典等均屬公共活動。要注意活動中的禮儀禁忌。忌奇裝異服和不分場合亂穿衣;忌拖鞋歪帽,半披半掛,不修邊幅,蓬頭垢麵;忌過分打扮,豔妝濃抹等。
在公共活動中免不了要簽名,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報到時在報到簿或紀念冊上簽名;一種是在活動期間應邀簽名。前者忌搶先在最佳位置揮舞大字,後者忌意輕筆浮,漫不經心。簽名一定要字跡工整。求人簽名,特別是求名人簽名,事前要分析有多大可能性,素不相識,貿然請求,如遇婉辭,則十分難堪,所以求者忌輕率求簽,被求者忌輕率拒絕。
在公共活動中,忌頻繁地自我介紹,更忌自我介紹時羅列官銜或自我炫耀,張揚自己的成就或“著作”。
公共活動中,如果是由主持人依次介紹,主持人必須事前進行周密調查,了解每個參與者的姓名和基本情況。一忌不知姓名就介紹,這會使被介紹者難為情;二忌介紹時表情有冷熱差異;三忌介紹格局有別,對喜愛者多方讚揚,對別人隻提名道姓。被介紹者要有表示,或起立致敬,或欠身微笑,或含笑點頭;忌表情呆滯,不加理睬;忌言笑不停,對介紹置若罔聞。介紹某一人時,全體成員都應注目示敬,忌東瞅西看,毫不在意。
公共活動中攝影留念,忌搶占前排中心位置,顯露自己;忌按照官職大小、地位高低論資排位,應按照先女後男、先老後少、先矮後高、先客後主的禮貌原則排座,並按照衣服色彩進行審美調節。
慰問或接見時全體合影留念,應把慰問者與接見者安排在中心地位,體現活動主題,忌喧賓奪主,主從不分。
公共活動中,如果因為自己遲到而推遲活動進行,到場以後,忌洋洋自得地不道歉,更忌以遲到顯示身份特殊。
公共活動中,發言忌誇誇其談,時間過長;聽發言忌精力分散,頻頻看表。
如需提前退會或有事臨時退會,應盡量在轉換發言人或發言告一段落時進行,忌在別人發言中去上廁所或起身做別的事情,這會使發言者誤認為是不受歡迎,影響情緒。
公共活動都有主題,如慰問活動、對話活動、剪彩活動;各式各樣的座談活動、遊藝活動;爬山、滑冰等體育活動;參加記者招待會活動等。既有總主題,又有每日活動的主題。參加活動的人的言語、行動,忌離開主題,節外生枝;忌旁敲側擊,進行幹擾;忌失掉身份,越俎代庖。比如,以記者身份參加記者招待會,自己隻能提問題,不應出風頭搶鏡頭,借機發表演說,即使主人不表示反感,其他記者也難以忍受。又如,參加授獎活動,授獎者、受獎者、觀禮者、記者和電台、電視台采訪人員,都有適應自己身份的禮貌用語,忌一切失身份、離主題的言行。
公共活動中,特別是各種座談會上,容易產生認識分歧和理論爭論。在這種情況下,一忌進行人身攻擊,因為人身攻擊超越了座談範圍,既貶低了自己,又嚴重失禮,傷了和氣;二忌自我賣弄,貶低爭論對方;三忌用吹、捧、拍、拉、打手法製造分裂。這些做法往往會導致公共活動不歡而散。
禮貌是人類共處的金鑰匙。
——鬆蘇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