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社會科學的“皇後”(3 / 3)

國際收支問題。現在的經濟都是開放經濟,閉關鎖國是行不通的。宏觀經濟學研究在這種開放形勢下國際貿易往來及資本流動的問題。

宏觀經濟學旨在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著重考察和說明國民收入、就業水平、價格水平等經濟總量是如何決定的、如何波動的,故又被稱為總量分析或總量經濟學。對於宏觀經濟學涉及的這些概念,一個基本問題或者說核心問題就是經濟增長、就業和通貨膨脹的問題。

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區別是明顯的,主要表現在:

第一,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如家庭、廠商等。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

第二,解決的問題不同。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即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以實現個體效益的最大化。宏觀經濟學則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會範圍內的資源利用問題,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第三,研究方法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即研究經濟變量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則是總量分析,即對能夠反映整個經濟運行情況的經濟變量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關係進行分析。這些總量包括兩類,一類是個量的總和,另一類是平均量。

第四,基本假設不同。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認為“看不見的手”能自由調節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宏觀經濟學則假定市場機製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調節經濟,通過“看得見的手”糾正市場機製的缺陷。

第五,中心理論和基本內容當然也不同。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還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市場理論、產權理論、管理理論等。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則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還包括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等。

故事佐證

在全球化的今天,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各國間合作與競爭的加強,社會分工的進一步明確,人們越來越感受到掌握經濟學知識的重要性。我們知道,大學裏經濟學專業是非常熱門的一個專業,報考名牌學校經濟學專業的人非常多,招生分數也非常高。為什麼年輕人對經濟學如此熱衷?是盲目地跟從,還是真正的追求?

為什麼我們要學習經濟學?經濟學與我們的幸福相關嗎?

首先,經濟學是一種講究效率、研究需求滿足的思維方式,它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改進生活、認識世界的方法。了解基本的經濟定律,大家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行為的效率、思考的目標性,更好地從個人的成本收益角度衡量自己的得失。

其次,經濟學是一種觀念,一種正確認識財富、幫助財富實現增值的觀念。經濟學教人用效率和得失的眼光看待世界和自己。如果人們能夠自覺思考自己生活與學習中的行為是否具有效率,衡量自己在其中的得失,那麼就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財富智商。

年輕的我們或許還在繼續攻讀,或許剛剛步入社會,也或許已經工作幾年了,對社會和自己的人生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也許你會樂觀地認為今後的經濟發展永遠都處於上升狀態,人們的工資永遠在不斷增長,今天透支信用卡明天工資發下來就可以還上。但是現在金融危機下的中國經濟出現了股票價格下跌、失業率上升和通貨膨脹率上升的現象。大學畢業生也遇到了更為慘淡的就業市場。身在職場的人們,都會對“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職場法則深有體會。這些現實都擺在我們麵前,那麼我們如何來麵對這些現實呢?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現實中,但往往並不能很好地把握現實。因為我們雖然身處信息時代,但麵對泛濫的信息不知孰真孰假,不知該相信什麼?正如當我們為日益高漲的房價發愁的時候,2007年牛氣衝天的股市又讓我們欣喜了一年,當興奮的激情還沒有完全退卻,全球金融危機又將我們拉回到殘酷的現實裏。當我們還沒有抓住一個經濟熱點的尾巴的時候,接踵而至的下一個浪潮又將我們淹沒。生活在這個變化的時代,我們不知道自己下一步的選擇是對是錯。擺在我們麵前的機遇很多,我們卻不知道怎樣去選擇!因此我們必須學點經濟學,從經濟的角度來判斷未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把握住事情的真相,而不是簡單地接受既成的現實。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變化莫測的經濟社會裏不至於損失慘重。

作為這個社會中的成員,要理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經濟現象及其背後的經濟學含義,就應該花點時間來學點經濟學、讀點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