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朋友的不同意見,要有肚量接受,允許人家說話,哪怕是過頭的話。有不同意見是好事,就是誰出言不遜甚至惡語相向也無所謂,不就是幾句話嗎!他說說自己的看法,甚至有一句半句過頭話,又有什麼關係?你不接受,可以去辯解,而不要反唇相譏,因為朋友相處是自由的又是平等的。既然相處一起,應該不分學問高底、年齡大小、職位高低,彼此誰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不論自己有多高的水平多大的本事都要注意對人格的尊重、禮貌和謙虛。所以,當別人講理不講禮,你以禮待之;別人講禮不講理,你以理待之;別人不講理也不講禮,你回避一下就是了。人與人相處,真的需要自我約束,誰也沒有理由和必要去讓別人完全按自己的想法或要求做。在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偉人或凡人是按著另一個偉人或凡人的教悔而成為一個偉人或凡人的。不同意見特別是反對意見的價值常常高於讚同的意見,因為盡管不一定正確,可有時會使人茅塞頓開,獲得一種與傳統觀念截然相反的觀察事物的新視角,反對意見、不同看法也許還會提供另一種解決問題的新途徑。
◎提高個人判斷力
當然,你在對待朋友,還有別人的看法時,個人的判斷力是很重要的。
威廉·沃特說:“如果一個人徘徊於兩件事之間,對自己先做哪一件猶豫不決,他將會一件事情都做不成。如果一個人原本做了決定,但在聽到朋友的反對意見時猶豫動搖、舉棋不定,那麼,這樣的人肯定是個性軟弱、沒有主見的人,他在任何事情上都隻能是一無所成,無論是舉足輕重的大事還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概莫能外。他不是在一切事情上積極進取,而是寧願在原地踏步,或者說幹脆是倒退。古羅馬詩人盧坎描寫了一種具有凱撒式堅韌不拔精神的人,實際上,也隻有這種人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這種人首先會聰明地請教別人,與別人進行商議,然後果斷地決策,再以毫不妥協的勇氣來執行他的決策和意誌,他從來不會被那些使得小人物們愁眉苦臉、望而卻步的困難所嚇倒——這樣的人在任何一個行列裏都會出類拔萃、鶴立雞群。”
像牆頭草一樣搖擺不定的人,無論他其他方麵多麼強大,在生命的競賽中,總是容易被那些堅定的人擠到一邊,因為後者想做什麼,立刻去做。可以這樣說,擁有最睿智的頭腦不如擁有果敢的判斷力。成千上萬的人在競爭中潰敗而歸,僅僅因為耽擱和延誤。而數不勝數的成功者因為在關鍵時刻冒著巨大風險,迅速作出決定,創造了財富。
自己有較高的判斷力,這樣你在對待朋友的建議和看法時,就可以不接受,按照自己想的去做。但或許朋友因你不聽他的話而責怪你。你可也向他解釋,把自己的觀點說給他聽。如果與朋友又是事業的合作夥伴,你的決策會關係到兩個人的利益。如果你相信並堅持自己,那麼就與朋友講清楚,承擔起風險。約定在先,你至少降低了另一個風險——不會因失敗而失去朋友。
對下屬要一視同仁
領導者要贏得威信,就不能高高在上,必須懂得對下屬的尊重,要和下屬和睦相處,取得了解與信任。往往一位成功的管理者所發揮的管理功能更多的是來源於個人影響力和人格的魅力!
一家公司接到了客戶贈送的三張旅遊券,可是公司卻有四個人,怎麼辦?公司經理自己拿了一張券,發下去了兩張。顯然有一個人沒有得到券,他倍感打擊,對經理產生了憎恨的心理。在留守上班的日子裏,他故意把幾筆生意給推了。且不說這位員工做法對不對,而那位經理卻犯了錯誤,他應該去補一張券,或者自己不去旅遊,或者對留下的員工進行解釋,讓他下次優先享受“好處”。
對於大小頭頭來說,不要以“領導者”自居,要放下架子,以平等友好坦誠直率的態度與下屬相處。不要做表裏不一,心口不一的人。要關心下屬,經常了解下屬的生活情況、思想情緒、工作中的困難,竭力幫助下屬解決生活工作中的困難,解除思想上的煩惱。
對下屬一視同仁,首先體現在相互尊重上。不能有親有疏,處理問題對事不對人,要“一碗水端平”——如上麵講的,那位經理就沒有一碗水端平,他可以用很多恰到好處的辦法處理那件事,但他沒有,以為自己是經理,有權分配利益。
要尊重下屬的勞動,愛護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要善於寬容、諒解下屬,如果下屬在態度、言行上對領導有所冒犯,也不必掛在心上,要主動表示諒解,解除對方心理壓力和緊張情緒。
對下屬一視同仁,必須堅持用人唯賢的原則。但毋庸諱言,有時也不免有個人情感的成份。有的人對領導敬而遠之,退避三舍,怕太接近領導會被認為是拍領導的馬屁。有的人則惟上司馬首是瞻,亦步亦趨。奉承話好聽,誰都愛聽,會溜須拍馬的人一時也可能比較討人喜歡,可時間一長,便會令人生厭。有時奉承過了頭,上司甚至會想,你在拿我當阿鬥啊!也有的人以“諫臣”自居,以仗義直言標榜自已的剛正不阿。這樣的下屬,上司也是不太好接受的。“忠言逆耳”這句話人人都懂,可如果能做到既是忠言,又不逆耳,豈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