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借風順勢,明白行事(2 / 2)

當然,我們應該看到,這三個因素當中,看準恰當的時機是最為重要的。這就正如我們日常交往中發表對某件事情或者某項決策的看法一樣。即使你是一個已有了舉足輕重地位的人,即使你的意見絕對是正確的,要使你發表的意見發生根本性影響,也必須看準恰當的時機。否則,說早了沒用,說遲了則徒然自誤。

美國大財閥摩根也是一個十分善於抓住機會的人。他也並非完全靠“看”,而是靠對各種事實的分析,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思想,做出決定。由於他看問題能看到“彼一時,此一時”,因此,他避免了走許多彎路。當南非布爾戰爭(1899年)爆發的時候,有一個消息傳入了摩根耳中:“卡內基與佛裏克兩人似乎有將鋼鐵和焦炭及相關的全部鋼鐵企業股票賣給英爾幫的企業。”捎來這個情報的人,是個非常具有冒險精神的“百萬賭徒”蓋茲。摩根一直將卡內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卡內基這個織布工人的兒子,從每星期掙1美元20美分一直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在財富上,他甚至超過了摩根,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眼下,這個嚴重威脅著摩根帝國事業的人,突然急流勇退,又將事業轉讓給一個後起之秀,對此,摩根怎麼能坐視不管呢?按說卡內基這次並非無緣無故地隱退。這期間,他接二連三地遭到喪失親人的打擊。先是他敬愛的母親撒手而去,然後,他的弟弟湯姆也去世了。時隔不久,在布拉德克他的工廠裏,發生了熔爐爆炸事件,他失去了最可信賴的得力助手瓊斯。

以後的消息傳來,說莫爾同卡內基鋼鐵的佛裏克總裁的談判沒有結果,莫爾拱手相送了100萬美金。談判失敗的借口是,莫爾這一方麵根本沒有財力籌措出那麼龐大的資金來。

一個龐然大物,當然並非誰都能將它消化掉,盡管人人都想來嚐兩口。有的人非但無法對付得了,反而鬧出“胃病”,落個“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的下場。莫爾就是這種自不量力的人,在放棄了購買卡內基鋼鐵的念頭之後,他又合並了一些小型企業,創設了“美國鋼鐵”及“美國製罐”等兩家公司。這兩家公司好像是專門為了讓摩根吸收合並而特設的,命運非常慘,在創辦不久即被摩根收購。

忽然,又傳來了消息,說卡內基這次好像有意要將事業整個賣給洛克菲勒。摩根聽到這個消息時,驚奇得不得了。為什麼卡內基偏偏沒有想起過他?他忙派人去了解情況,然後將事情前因後果聯係起來,綜合性地用起了腦袋,終於,他想通了:“洛克菲勒光石油就夠它忙的了,絕對不會買的!他現在必須致力於控製世界石油才好,怎麼可能再插手鋼鐵呢?”摩根決定不再想收購鋼鐵的事情了,他暗暗地想時機一定會到他頭上的。果然不出所料,沒過多久卡內基就主動派人來接觸摩根了。原來卡內基並不是沒想到他,而是一開始就想到他,但怕主動找他會使自己一方價格被壓住。因此放出各種謠言,想刺激摩根主動上門去跟他談。誰知,摩根早將這些小道消息依靠事實的幫助,一個個擊得粉碎,從而贏得了主動權。

我們常講做人做事要“明智”。“明”就是要把問題看清楚,想明白。“智”就是采取聰明的對策。我們須知任何事情,都要有一種既明且智的頭腦,看清楚了再采取對策。這裏講的是一種看問題應持有的正確眼光,既要看到過去,又要看到現在和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