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有一個做人的宗旨:“花花轎兒人抬人。”我幫他人,他人自然也會抬舉我。
王有齡初到海運局,接到了清糧北運的任務。清運關係到地方官的聲望,督撫黃宗漢催逼甚緊。依胡雪岩的看法,這個任務說緊也緊,說不緊也不緊。辦法有很多,隻需換一換腦筋,不要死盯著船催他們運糧,這樣做出力不討好,改換一下辦法,采取“民折官辦”,帶錢直接到上海買糧交差,因為催的是糧食,隻要數目對就可以。
當時因為海運局業務的影響,漕幫勢力大不如前,但是地方運輸安全方麵,還非得漕幫幫忙不可。這是一股閑置的、有待利用的勢力。運用得好,自己生意做得順暢,處處受人抬舉;忽視甚至惹翻了這股勢力,糟運生意就會受阻。
而且各省漕幫互相通氣,有了漕幫裏的關係,對王有齡的海運局完成各項差使也不無裨益。一旦有個風吹草動,也不至於受捉弄,損害了名聲。
胡雪岩親自去漕幫總部拜訪,奉上10萬兩銀票以及價值數萬的杭州土產,提出了雙方合作共辦海運的建議,取得了漕幫的信任。通過與漕幫的聯絡,胡雪岩不僅化解了漕幫對海運局的仇恨,而且利用漕幫把生意做到各個鄉間,做起了大米生意。在戰亂之中,糧食甚為重要,通過糧米生意,胡雪岩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影響。
漕幫尤五的勢力對胡雪岩此後的生意幫助很大。胡雪岩在王有齡任內做了多批軍火生意,有幾次被幫派勢力扣住,多虧尤五前往交洽,而得以做成生意。他在負責上海采運局時,又為左宗棠源源不斷地購買軍火。如果沒有尤五等江湖勢力的保護和照應,根本無法做成。
胡雪岩常不惜花錢來培植漕幫勢力。他常和漕幫合夥做生意,為他們提供固定的運送官糧物資的機會組織船隊做漕運生意等,隻要有利益,就不會忘記漕幫。胡雪岩有一個做人的宗旨:“花花轎兒人抬人。”我幫他人,他人自然也會抬舉我。
江湖勢力在清末漸趨衰落,但在當時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各種方式影響社會生活。胡雪岩看到了這一點,與漕幫聯手共同做漕運生意。不僅完成了海運局的任務,而且在他以後的經曆中,漕幫勢力屢次幫他渡過難關。
改革開放初期,有華僑想在廣東投資建廠,但萬物伊始,政策繁多,投資辦廠有諸多限製。這位華僑並不急於辦廠,他先是花錢辦了一所學校,解決了當地師資不足、孩子上學難的問題。結果半年以後,有家長主動向當地政府反映這位華僑愛國助學,並有意於投資建廠。當地政府早已聞知此事,於是華僑和政府取得信任後,在辦廠過程中一路綠燈,沒有任何阻撓。
在現代商業經營中投資不僅要準確,還要善於選擇時機。有時看起來有的投資雖然是好事,但對自己卻沒有什麼直接效益。其實投資正是應該注意長遠效果。
胡雪岩送漕幫銀子,又與他們共同開辦漕運業務,看上去會少賺錢。但實際上他在絲業、錢莊、軍火這些生意上受漕幫幫忙所獲得的利潤又何止10萬兩。胡雪岩正是因為善於這種投資,所以他在官場、商場、洋人、幫派四種勢力中都有朋友,能在生意場上逢凶化吉,不斷取得成就。與他的成就相比,他當初的那些感情投資就顯得更為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