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功近利是商人的通病,如何能吃小虧而耐一時之難,獲取一條不盡財富滾滾來的財富之源,應該是商人仔細考慮的問題。
在官場上,胡雪岩出巨資幫助王有齡、黃宗漢、麟桂、何桂清、左宗棠等人,為他們出謀獻策,出人出資,把他們的功名與自己的利益結合起來。有了這些靠山在,胡雪岩運糧撥餉,籌款購槍,無一不可堂而皇之地去做。但胡雪岩為了找到官場中的靠山,下了一番功夫。
當他隻是一個月俸二兩的夥計時,便毅然將五百兩銀子借給王有齡上京投供,而自己卻受到了開除的處罰。王有齡發跡後,他又幫助處理海運局事務,察言觀色,及時送給黃宗漢兩萬兩銀子,使王有齡升任知府,自己也負責了海運局事務。阜康錢莊開業後,本錢菲薄,但胡雪岩卻敢於借給自己並不相識的麟桂兩萬兩銀子補虧空,從而得到了麟桂的信任。阜康在上海開設分店,全權處理清軍江南江北大營的軍餉兌換業務;左宗棠進入浙江追剿太平軍,胡雪岩雪中送炭,獻上10萬石大米,隨後又開藥店送藥品;左宗棠平定西北邊疆,胡雪岩又購買軍火,捐獻寒衣,籌借軍餉,解決了左宗棠的後顧之憂。而胡雪岩的勢力也如日中天,財富由早先的數十萬轉至幾百萬進而數千萬,成為清朝第一商人。
急功近利是商人的通病,如何能吃小虧而耐一時之難,獲取一條不盡財富滾滾來的財富之源,應該是商人仔細考慮的問題。
胡雪岩終其一生,對於幫助官府總是非常熱心。因為他知道,幫助官府,也就是幫助自己。胡雪岩在事業初期主動認購官票一事也集中體現了他這一商業思想。
美國商界的傳奇人物石油大王哈默,被譽為“紅色資本家”。他當年赴蘇俄商談石油開采一事也體現了這一思想。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受到了資本主義列強的一致仇視。新生的蘇維埃俄國不得不開展了三年的衛國戰爭。這時年輕的哈默帶著大量蘇俄奇缺的藥品來到了莫斯科,並見到了列寧。哈默首先獻上了他帶來的藥品,然後提出了與蘇俄聯合開采油田的建議。列寧對這位危難時刻到來的朋友表示了歡迎,並痛快地答應了他的建議。
這樣,哈默博士掘到了他的第一桶石油,奠定了他日後成為石油大王的基礎。
在當時的危險局勢下,哈默帶來的藥品價值並不很高,但在列寧眼中卻非常珍貴。它體現了一種信任、一種支持,有如冬天裏的一股暖風。有了蘇維埃的支持,哈默在蘇俄的石油開采順利進行,為他帶來了巨大的利潤。
《孫子兵法》中講:“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說的就是借助他人力量為我所用,從而事半功倍,使自己處於有利的經營地位。胡雪岩自己也說過:“勢利,勢利,利與勢是分不開的,有勢就有利。所以現在先不必求利,要取勢。”官場取勢,猶如開閘蓄水,開始看起來成本高,回收慢。然而,一旦水庫形成,此後的利益卻是穩定而長久。
胡雪岩把做生意的力量和心思放在了蓄勢取勢上。在官場中找靠山,他不僅順應時勢,而且更進一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置身於能控製大勢的核心,此即“做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