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以名博利,一石二鳥(1 / 1)

曾國藩知道後,感歎道:“胡光墉為國之忠,不下於我。”

杭州收複之後,胡雪岩開辦了胡慶餘堂,亂世之中開藥店不過是善舉,想以此賺錢萬萬不能,原因何在呢?

原來亂世之中,常有瘟疫蔓延,兵匪交戰,傷殘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又或水土不服,以致有病,風餐露宿,大病纏身,這些都需用藥。然而亂世流離,又有誰身上帶錢呢?所以造成醫者不敢開門行醫,因為開門必賠。

這些道理胡雪岩豈有不知?隻是念及天下百姓的艱辛,縱然賠本,他也樂意,於是下令各地錢莊,另設醫鋪,有錢少收錢,無錢白看病,白送藥。

而且胡雪岩還同湘軍、綠營達成協議,軍隊隻要出本錢,然後由他帶人購買原材料,召集名醫,配成金瘡藥之類,送到營中。曾國藩知道後,感歎道:“胡光墉為國之忠,不下於我。”

平定太平天國之後,天下士子雲集天府,進行科舉考試,胡雪岩又派人送去各種藥品、補品給這些士子。因為每年考試期間,許多士子由於連夜奔赴,或臨陣磨槍,身心都極度疲乏,往往一下子就病倒了。胡雪岩此舉,乃是有因而為,當然也受到了考官、士子們的一致稱讚,並紛紛托人向胡雪岩致謝。

胡雪岩開店送藥,送的隻是“諸葛行軍散”之類的普及型成藥,花費不多,卻具有兩大重要意義:對施予對象而言,不論是清廷官兵,或是逃難百姓,無論如何,總是得到免費藥品,對健康有所幫助,就胡雪岩而言,經由送藥材,胡慶餘堂的名聲得以遠揚傳播,聲名傳開之後,就可以和清軍糧台打交道,建立正式的官商通道,把藥直接賣到軍隊裏去。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胡雪岩這樣做,等於是爭取國防部軍醫署的許可,供應國家軍隊藥材。胡雪岩這樣做,花錢不多,卻有一石二鳥的效果,既做了好事,揚了名聲,又做成生意,大賺了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