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淡利:心無所執,皆是般若(3)(2 / 2)

無可否認,財富具有無可比擬的魅力,人們追求財富,是為了更好地生活;美色也同樣具有無可企及的誘惑,人們追求它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欲望讓人們蒙蔽了雙眼,最後傾其一生對其窮追不舍,不僅得不到生活的幸福,反而會跌入萬惡的深淵。

兩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中散步,同時欣賞著夕陽西下的美景。這時,有個小和尚從林中驚慌失措地跑了出來,兩人見狀拉住小和尚便問:“小和尚,出了什麼事?為何如此驚慌?”

小和尚上氣不接下氣,忐忑不安地說:“我正在林子那頭移栽一棵小樹,卻忽然發現了一壇金子。”

兩人聽後哈哈大笑,說:“挖出金子來有什麼好怕的,你真是太好笑了。”接著,他們貪婪地問道:“你是在哪裏發現的?告訴我們吧,我們不怕。”

小和尚極力勸說:“你們還是不要去了吧,那東西會吃人的!”

兩人自覺好笑,異口同聲地說:“我們不怕,你告訴我們它在哪裏吧。”

於是,小和尚隻好告訴他們金子的具體地點,兩個人飛快地跑進樹林,果然找到了那壇金子。

其中一個人說:“如果我們現在就把金子運回去就太過張揚了,還是等到天黑再運吧!這樣,現在我留在這裏看著,你回去拿點兒飯菜,我們在這裏吃過飯,等半夜的時候再動手。”於是,另一個人照做了。

誰料想,留下來的這個人竟心存歹意,想:要是這些黃金都歸我,該有多好!等他回來,我一棒子把他打死,這些黃金不就都歸我了嗎?

不料,回去的人也在想:我回去之後先吃飽飯,然後在他的飯裏下些毒藥。他死了,這些黃金不就都歸我了嗎?

過了沒多久,回去的人提著飯菜來到樹林,結果他剛進樹林,就被他的朋友用棍子一棒子打死了。然後,那人得意揚揚地拾起飯菜吃了起來。吃著吃著,他的肚子就像火燒一樣疼痛起來,這才知道自己中了毒,不免後悔萬分。臨死前,他才想起和尚的話,自言自語道:“和尚的話真對啊,我當初怎麼就不明白呢?”

本來非常要好的兩個朋友隻因為一壇金子,就在瞬間心生歹意變成了仇人。直到臨死,才如夢方醒,知道自己是財迷心竅,被貪婪的欲望蒙蔽了雙眼。可見,錢財有時不但不能給人帶來幸福,甚至有時還能夠奪走人的性命。尤其一旦人被欲望蒙蔽了雙眼,人心便徹底迷失了。

人們經常在富貴的誘惑中迷失自我,忘記了生活的本意,結果得到的財富越多,失去的幸福也越多。

在很久以前,人們還靠捕獵來維持生活,可是又沒有很好的獵捕工具,因此條件極其艱苦,有個人冥思苦想想出了一個捕捉火雞的方法,他把箱子製作成一個有進無出的陷阱,一旦火雞鑽了進去,隻要把進口堵上,火雞就插翅難飛了。

第二天,他就來樹林裏驗證這個方法。他抓來一把玉米,從箱子外麵一路撒下去,一直撒到箱子裏麵,然後他在箱子蓋上係了一根繩子,自己攥著繩子的一端,遠遠地躲在一邊,等著火雞的到來。不一會兒,一群火雞果然看到了玉米粒,便沿著玉米的路線歡快地啄食起來。很快,領頭的有3隻火雞鑽進了箱子裏,隨後又接連鑽進去5隻,還有外麵兩隻肥大的火雞還沒有鑽進去。那人苦苦等著,心想一共有10隻火雞,如果這下都抓到了,一個禮拜都不用出來覓食了。

當這人正異想天開的時候,率先進去的一隻火雞已經吃飽了,並且大搖大擺地從裏麵鑽了出來。這人一看著急了,懊悔剛才就應該拉下繩子,可他想外麵還有兩隻呢,如果這兩隻都進去了,丟了那一隻也就丟了,正想著,又有兩隻火雞跑了出來,他還在猶豫著,又有兩隻跑了出來。

最後,這個人眼睜睜地看著那群火雞心滿意足地離去了,箱子裏竟什麼都沒留下,包括他的玉米粒。

很多人都希望從越來越富足的物質中得到安逸快活的閑暇時光,但很多人卻因此而偏離了最終的目的,最後,隻是為了錢、權、欲望而去追求,就像那個發明了捕捉火雞工具的人,他本來想活捉一隻火雞,但一見火雞成群結隊地接近自己的圈套,便心生貪欲,不淡定了,結果賠了夫人又折兵。

貪欲猶如一隻攔路虎,讓許多人煩躁不安,不能靜心,如果懂得滿足,讓自己遠離貪欲這隻攔路虎,就能給自己的心靈一片輕鬆,在寧靜中自由地馳騁。因此,為了解脫自己,將金錢看淡一些吧,為了享受快樂,將心放寬一些,將欲望減少一些吧!在已經擁有的時候就應當知道滿足,從而平心靜氣地拉下那條欲望的繩子,那麼結果就將是另一番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