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淡欲:誘惑之外,骨氣之內(1)(1 / 3)

幸福和平淡,平淡與從容,從來都不離不棄。欲望多了,幸福和平淡就少了,也就不能從容生活。淡然處世,無欲無求,平平淡淡才是真。淡在欲望之外,心境純澈,眼界自然開闊。

1.心若無欲,自度無求

慢點走,等等自己的靈魂。

一位虔誠的信徒每天都不停祈禱,請求神賜給他一些土地,讓他能夠養活一家老小。三年來,他每天三次祈禱,從未間斷。他的虔誠令神感動,就派一個天使到他麵前說:“上帝已經恩準了你的要求,明天太陽升起的時候,你就從家門口開始跑步,直到太陽落山的那一刻,你跑過的地方從此屬於你。”

信徒大喜,第二天一早他就開始跑步,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他一刻不停地跑,甚至不肯停下來喝一口水,太陽還沒下山,他就已經累死在道路上。他的家人含淚將他埋進土中。天使無奈地說:“為什麼這個人需要這麼多的土地?”

如果僅靠奔跑就能得到土地,相信很多人都會像故事中的信徒一樣,用盡力氣拚命奔跑。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財富,結果難免失敗。信徒沒有成為一個富翁,最後,他得到一小塊葬身的土地。在死亡麵前,那些他努力想得到的東西並不屬於他,也不屬於任何人。

每個人在出生的時候就帶著對世界的欲望,有些人追逐金錢,有些人追逐名利地位,還有人追逐美麗、追逐更好的生活……每個人的追求不同,隻要是合理的、恰當的,都能夠成為一種前進的動力,讓人奮發向上,不斷突破自己。當人的生命處於欲望與理想的生活狀態,他不但能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還能保持自由暢快的心靈。而欲望一旦過度,就如洪水決堤,再也沒有方向,它使人盲目,使人迷失。而一個貪婪的人總是覺得擁有的不夠多,他們的人生意義在於攫取,所以,他們總是被各種各樣的煩心事纏繞,很難快樂。

兩個富翁同時死去到了天堂,他們是多年前的對手,後來做各自的生意,不再有交集,此刻相逢在天堂門口,看到對方穿著樸素的衣服,都詫異地問:“你看上去怎麼這麼貧窮?”

一個說:“一直以來我都是個富有的人,我把賺來的錢全部換成金條存在我的地下室。可是前段時間,我的所有金條都被盜賊盜走了,我成了窮光蛋。”

另一個說:“我也曾經是一個把金錢全都藏起來的人,晚年的時候我生了一場大病,醫生好不容易才把我救回來。我突然覺得人一死,擁有多少金錢都沒有用,所以我決定把它們分給那些更需要的人。死之前,我已經捐出了自己所有的財產。”

第一個富翁聽到後所有所思地說:“你做的才是對的,如果我生前能明白這件事就好了。”

天堂門口,兩個成為窮人的富翁聚在一起,他們都曾為賺錢絞盡腦汁,現在,他們一無所有,心態卻大不一樣。第一個富翁一生的心血被盜賊偷走,沮喪而絕望,認為一生的努力全都成了泡影;第二個富翁將一生的儲蓄用來幫助窮苦的人,平和坦然,認為自己是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人。

仔細觀察我們的所有物,我們的財產不是屬於自己的東西,我們隻是暫時的保管者,時間一到,或者把它傳給後代,或者將它歸還他人;我們珍惜的感情也不是我們的東西,愛情會變成親情,友情會隨著世事變化改變,親情隨著親人離世變為悲哀……有形的無形的東西都不屬於我們,屬於我們的唯有感覺,喜怒哀樂是我們自己的,心靈上的平靜或煩躁也是我們自己的。一位名人說:“如果你一直不滿足,即使得到整個世界,你依然是不幸的人。”同理,隻要心靈能夠滿足,即使被整個世界遺棄,我們依然可以是幸福的。

當一個人過度關注外部事物,任由欲望支配自己,他就會忽略自己的內心世界。印第安人有一句古訓說“慢點走,等等自己的靈魂”,就是告誡人們要關注自己的心靈。隻有心靈能夠發覺生命最本質的東西,隻有心靈能夠抑製欲望的躁動。萬事萬物能夠被我們觸摸、欣賞、利用,可是並不屬於我們,同樣,我們也隻屬於自己,不屬於任何事物,當我們能夠認清世界是無數個獨立的個體,自然也不會執著地去占有,而是任它們來去,內心充實而瀟灑。

2.境由心造,給欲望一個底線

跌入欲望的深淵,世界就會變為灰色。

在古代,國家麵臨內憂外患,有位皇帝登基後選拔了一批年輕能幹的大臣輔佐自己,其中有四個人最引人注目,其中一個指揮兵馬抵抗外族侵略,一個帶領人馬深入邊疆開拓領土,第三個輔佐皇帝完善內政,保證百姓安居樂業,第四個一手掌管國家機構,使國家行政高速而有效率。經過十年的時間,國富民強,四夷臣服,皇帝對四個人感激不盡,讓他們自己提出想要的官職。

第一個人要當將軍,第二個人要求在自己開拓的領土封侯,第三個要當宰相,第四個對皇帝說國事已了,想要回家孝順父母,陪伴妻子,皇帝答應了他們四個的要求。

又過了十年,前三個人或因為朝臣造謠,或因為自己生了歹心,都被皇帝處斬抄家;隻有那個功成身退的大臣,不但全家性命得以保全,還常年享受著皇帝的賞賜,百姓的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