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泰門離家出走,寧可躲進荒涼的洞穴,過野獸般的生活也不願意回到富麗堂皇的城市。然而,上帝總是在眷顧他,泰門居然在挖樹根時發現了一堆金子。看透世態炎涼的泰門寧可把金子發給過路的窮人、妓女和竊賊,最終在絕望和孤獨中悲憤而死。
這是一部悲劇,莎士比亞借泰門之口大發感慨,以揭露在金錢的誘惑下人心的醜惡。聽一聽泰門的心聲吧:金子!黃黃的、發光的、寶貴的金子!這東西,隻這一點點,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變成尊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嗬,你是可愛的凶手,帝王逃不過你的掌握,親生的父子會被你離間……
這番話將金錢的危險性揭露得一覽無餘。金錢的魅力可以改變人的眼光、扭曲人的靈魂。錢,除了能充當一般等價物從而購買商品外,還可以出賣人潔淨的心靈。有道是:“有錢能使鬼推磨。”
哲學家史威夫特說:“金錢就是自由,但是大量的財富卻是桎梏。”如果我們把金錢當作上帝,它便會像魔鬼一樣折磨身心。因此,我們要學會明智地對待金錢。金錢本身並不邪惡,隻不過人的內心會因為它而變得邪惡。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要管住自己的內心,看淡金錢,看淡一切邪財而不取。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隻要你能保證自己的內心潔淨不變,金錢依然是可愛的。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一個貧窮的農夫生性老實,經常做一些善事。後來他的事情傳到了上帝的耳朵裏,上帝就偷偷在他的雞窩裏放了一隻會下金蛋的雞。第二天,農夫果然在他家的雞窩裏發現了一隻金蛋,農夫喜出望外,但轉念一想,覺得一定是有人在跟他開玩笑。農夫是個謹慎的人,為了保險起見,他還是帶著金蛋去了金匠那裏,一經檢測,發現它果然是純金的。
後來,農夫把金蛋賣了,得到很多錢。那天晚上,他為此同家人大大慶賀了一番。
第二天早上,農夫抱著試試看的想法,看雞還會不會下金蛋,於是在雞窩裏一摸,果然又有一枚金蛋,一連好幾天都是如此。
開始,農夫一家人喜出望外,但金蛋越多,人就變得越貪婪,很快他就對每天才得到一枚金蛋感到不滿足了。於是,他心生邪念,要將雞殺死,從而一次性取出所有的金蛋。然而,等殺死雞後他才發現所有的蛋都還是小小的正在長著的蛋,而他一枚金蛋也沒有得到。
農夫本來因為他的慈善心腸得到一隻會下金蛋的雞,但他為了得到更多的金蛋而迷失了雙眼、拋棄了靈魂,結果殺死了雞,再也得不到金蛋了。
寓言中的雞代表我們的資本,而雞蛋代表著利息。沒有雞就沒有雞蛋,沒有資本就沒有利息。多數人花光自己所有的錢財,有些人甚至花費比收入更多的錢,從而背負債務,於是偷竊、賭博,走上不法之路。
其實,一些人每天都在重複著殺雞取卵的勾當,於是錢不但沒有得到,反而丟失了本來的人性。取有道之財、合法之財,人方能光明磊落、坦坦蕩蕩、心地無私地活著。一個正直的人不會吝嗇接受財富,但對不合法之財卻從不沾惹。因為不合法之財會讓自己受到欲望的牽製,最後受到精神和良心的折磨,落得一生不得自由的悲慘下場。
不要因為一點兒錢財而出賣了你潔淨的心靈。孔子就說過關於義、利的看法,即君子得財要正當,如果一個君子扔掉了仁愛之心,那怎麼能成就君子的名聲?君子就應該時時刻刻都不離開仁道,在緊急的時候不離開,在顛沛的時候也不離開,這樣才是一個真正的君子。
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我們能夠將錢財看淡一點兒,將心胸包容一點兒,當你能容得下萬事萬物之時,就不會因為一點兒錢財動心而生邪念。
7.別讓欲望蒙蔽了雙眼
真正的淡泊者,能無視物質的誘惑。
“錢財不積則貪者憂,權勢不尤則誇者悲,勢物之徒樂變。”這是莊子在《徐無鬼》中所說的一句話。意思是說,追求錢財的人往往會因錢財積累不多而憂愁,而貪心者是永不滿足的;那些追求地位的人常因職位不夠高而暗自悲傷;迷戀權勢的人,特別喜歡社會動蕩,以求在動亂之中借機擴大自己的權勢。
世上總有一些人會因為在錢財、名利、地位等方麵得不到滿足而方寸大亂。麵對公司破產、職位被貶等情況,有些人就會蠢蠢欲動,在私底下或背後耍陰謀詭計,結果讓自己越陷越深,雖然職位高了,物質生活越來越好了,可欲望也越來越大了,竟再也得不到快樂了。
人生自有其樂趣,並不需要一味地依靠物質,將財富看得過於重要,不停地追逐,即使財富到手,也會失去生活的幸福,這是十分可悲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