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挫折——百煉成鋼的意誌,鍛造成功的輝煌(3)(1 / 3)

一旦確定了努力方向,他就開始了鍥而不舍的奮鬥曆程。先是給男性雜誌寫點兒稿子,逐漸由寫短稿到長稿,直到更長的小說,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他聲名漸起,好運終於來臨了,他的小說《凱麗》得到了出版商的認可,平裝本的版權賣了40萬美金。電話機裏傳來的這個消息竟把這個窮作家弄傻了。

自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以來,斯蒂芬·金的小說總是名列美國暢銷書排行榜榜首,久居不下。他是當今世界上讀者最多、聲名最大的美國小說家,常常是約稿不斷,有時一部小說還在他的大腦之中儲存,出版商就支付給他高額的訂金。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成了好萊塢製片商的搶手貨。1979年,32歲的他成為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億萬富翁。今天,他的每部作品的版稅,均逾千萬美金之巨。如今,他已是世界級的大富翁了,但他的每一天仍然是在鍥而不舍的創作中度過的。

斯蒂芬·金的成功秘訣很簡單,隻有4個字:鍥而不舍。他的師傅曾告訴他,無論怎麼沒有創作欲望,也要堅持每天至少寫5000字。就這樣,1年之中,他隻有3天停止寫作,也就是說,1年之中,他隻有3天是休息時間。這3天是:生日、聖誕節、美國獨立日。鍥而不舍給他帶來巨額財富的同時,也給他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寫作靈感,讓他在寫作的路上越走越遠。

時間是寶貴的,人生更是寶貴的,它對於每個人來說都隻有一次。是平平庸庸、一無所成地混日子,還是整天沉湎於吃喝玩樂之中,過那種無所事事的日子?北大學生的回答是:活就活出個有滋有味,活就活出個功成名就,用鍥而不舍去創造成功的人生。

挖掘自身的成功潛能

北大是一個“牛人”聚會的天堂。在北大校園放眼望去,進入眼簾者沒有一個是平庸之輩。不管是哪一方麵,在這裏總能找到一個或更多能夠超越你的人,都會有人比你做得更好。任何一個考進北大的人,如果覺得自己已經很優秀了而稍微懈怠下來,後果就是很快被別人遠遠甩在後麵。因而,這裏是充滿競爭和挑戰的樂土,在這樣的環境裏,每個北大學生的潛能都會得到充分釋放,都會極盡可能地調動起人性中最積極的因素,不斷地完善自己,找到自己最理想的定位。北大學生是挖掘自身潛能的高手,正是因為他們敢於和善於挖掘自身的潛能,才使他們不斷從優秀走向更優秀,從完美變得更完美。他們的優秀決不是吹捧出來,而是最大限度地挖掘潛能的結果。

任何人的潛能都是無限的。一般而言,人不到絕境,或者說不到決定生死抉擇的關鍵時刻,潛在的生存圖強能力是不會浮出水來的,這種自我保護的能力常常隱藏於不為人所知的背後。有些能力,是一眼可以望穿的;有些能力,則可能窮其一生之力,也不會被人所察覺。就好像漂浮於海麵上的巨大冰山一樣,我們所能看到的冰山也隻是很小的一部分,而隱藏在冰山下、藏在水裏不為我們所知的部分,有時遠遠大於浮在水麵上的那部分冰山。有一位名人這樣說道:“想要成為出人頭地的人,去挖掘冰山下的那一部分遠比利用冰山上的更重要。”是的,凡是優秀的人都是善於挖掘自身藏在冰山下的那部分能量的,隻利用人人皆知的表麵力量,是不足以成就優秀人生的,更多地發現和利用自身的巨大潛能,就能夠比別人做得更好,輕而易舉地超越他人。

潛能常常是不為我們所知的,否則,就不會稱之為潛能了。潛能往往來源於對自我的挑戰。一個人隻要敢於承擔超越平常能力以外的事業,明知不能為而為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竭盡全力地做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人的潛能就會逐漸表現出來,以至幫助人獲得突破,取得成功。無數成功的事實都告訴我們,潛能來自於挑戰,潛能來自於一次次的挫折和失敗,潛能來自於辛勞的汗水。偉大的詩人羅曼·羅蘭說過:”自己把自己說服了,是一種理智的勝利;自己被自己感動了,是一種心靈的升華;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種人生的成熟。”沒錯,凡是能夠征服自己的人,就有力量讓自己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進而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成為傑出的人。

美國歌手凱斯戴萊天生就有一副讓人羨慕的好嗓子,一心想成為百老彙歌手,但她的嘴巴太大,還有幾顆非常不雅觀的大包牙。第一次登台演唱時,她竭盡全力地掩飾自己的包牙,殊不知,這反而給觀眾留下了滑稽可笑的印象。

一次,一位觀眾告訴她:”不要在意你的包牙,你應該放鬆自己而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包牙上,盡情地張嘴演唱,這樣就能讓你的演唱潛質得到最好的發揮,觀眾看到你自信而大方的樣子,相信一定會更喜歡你。說不定,你那幾顆包牙還會為你帶來好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