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目睽睽之下,一名歌手要挑戰人人都能看得見的缺陷,需要勇氣,更需要意誌力。凱斯戴萊接受了這位觀眾的忠告。從此,她開始練習張大嘴巴演唱,盡情地發揮出自己的潛質。結果成了最受歡迎的歌手,並成功走上了美國最高舞台——百老彙歌廳。
人生最大的挑戰就是自己。敢於挑戰自己的人,就會充分調動起自身潛在的積極因素,為自己的成功增添無限的力量。據專家認定,人的潛意識的力量是有意識力量的3萬倍。科學家還發現,人類貯藏在腦內的能量大得驚人。平常隻發揮了極小的大腦功能,一點兒也不誇張,如果能夠發揮大腦的一半能量,那麼一個人可以輕鬆掌握40種語言,背誦整部世界百科全書,拿到12個博士學位!我們所熟知的北大教授矛盾先生可以熟背《紅樓夢》全卷,世界偉大哲學家恩格斯精通20種語言,這無不是挑戰自我,挖掘潛力使然。
美國學者詹姆士根據其研究成果說:“普通人隻發展了他蘊藏潛力的十分之一,與應當取得的成就相比,我們不過是半醒著的,我們隻是利用了我們身心資源的很小一部分。”這就是說隱藏在人體內的潛能是無法估量的,隻要不斷挑戰自己並不斷努力,人的內在潛力就一定能夠被挖掘出來,就能豐富自己的心靈。要想成功就必須正確地認知自己,絕不能認為自己很無能,一定要相信自己什麼事都可能做好。而那些認定自己很無能的人,必然在做事中畏首畏尾,不僅體力不支持思想行動,大腦也會陷於恐慌之中,注定是要失敗的,一個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人,自然別人也就認為你是個無能的人。
著名武打小說作家梁羽生先生是廣西蒙山縣人,1924年4月5日出生在山川秀美、風景綺麗的文圩鄉的一個書香門第。從小他就接受了中國古典詩詞的熏陶,他的理想是做一名詞人或學者。但他也許做夢也沒有想到,10年後他把“筆瀉西江,文翻北海”的詩詞豪情,化作了武俠小說的刀光劍影和俠骨柔腸。1952年他開始登上文壇,到1984年“封刀”,辛勤筆耕了32個春秋,共創作出35部武俠小說,總字數達1000萬字。他筆下的“俠、史、詩、情”,充分散發了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魅力,創造了武俠小說新的格調。
梁羽生早年畢業於嶺南大學國際經濟專業,但他的興趣卻是文史。畢業後在香港不是任報社編輯,就是做專業的寫作人。僅僅一個偶然的機緣,《新晚報》的總編輯決定在《新晚報》上連載武俠小說。為此,他找到了梁羽生。然而,梁羽生卻謝絕了他的邀請,原因是:一則他從未寫過武俠,二則他那時內心可能認為武俠小說算不上是高雅的藝術。
《新晚報》的總編很無奈,但他想出了一個絕招——“先斬後奏”:先一天在報上預登了一條廣告,說是將有精彩好看的梁氏武俠小說出籠,逼梁羽生“下海”。
萬般無奈的梁羽生隻好皺起眉頭,連夜趕寫。沒想到第二天見報的小說一下子就吸引了廣大讀者,於是,他邊寫邊登,完成了一部《龍虎鬥京華》。“梁羽生”這個筆名也是發表這部小說時才用的,據說是因為佩服前輩武俠小說名家白羽,才起名叫“羽生”。結果一“下海”便一發不可收拾,潛在的智能找到了廣闊的釋放空間,他一寫就是32年。梁羽生的功績,在於開創了武俠小說的一個新世紀。他用幾十年的苦心磨煉,與金庸、古龍形成“三足鼎立”,自成一家。
本來不擅長武俠小說的梁羽生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拿起筆來挑戰自我,沒想到卻發現了自己在武俠小說方麵的天賦和潛力,這樣的天賦和潛力一經發現,就獲得了他自己都沒有想到的驚人成就。其實並不是隻有梁羽生才有這樣的潛力,芸芸大千世界,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潛力,隻是我們還沒有發掘出來。
潛力是不為人所知的卻能給人帶來巨大成功的條件。科學研究認為,人腦的信息儲存密度比電腦容量高100倍,而人類目前卻隻發揮了10%,還有90%的潛能沒能發揮出來。如果把這種潛能發揮到50%,那人類的成就將無法估量。重新認識你的潛能吧,不要以為自己一無是處,也許當你發現了自己的潛能奧秘後,你就會創造出讓世人震驚的人生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