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生是“我能行”的堅定實踐者,他們總是抱著必勝的信念,用積極的心態去迎接生活和學業上的挑戰,就是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他們也不會動搖對自己的堅定信心。一個北大教授說:“北大學生最突出的優點之一便是自信,他們幾乎沒有認為自己不行,他們都對自己有堅定的信心,這種信心正是保證他們敢於闖進未知的領域,敢於嚐試未知的方法,從而更容易比別人做得更出色。”正如居裏夫人曾經說的那樣:“生活對於任何一個人都非易事,我們必須要有堅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緊的,還是我們自己要有信心。我們必須相信,我們對一件事情具有天賦的才能,並且無論付出什麼代價,都要把這件事情完成。當事情結束的時候,你要能夠問心無愧地說:‘我已經盡我所能了。’”一個人隻要始終相信“我能行”,那麼他就能夠成為他所希望成為的人。
北大教授講述了美國芝加哥聖路易市麥雅西站立起來的故事。
1971年2月22日,這一平常的日子對於《華爾街日報》的西部經理麥雅西來說,卻是一個不幸的日子。這天他駕著自己的車在芝加哥聖路易市70號公路上飛馳。正在超越前麵卡車時,突然,卡車的一隻輪胎爆裂,卡車尖叫著駛出數十米後停了下來。而來不及刹車的麥雅西重重地撞在了卡車的側麵,他還沒來得及反應,就已經失去知覺,他的大腿、前胸特別是頭部受到了重創,頭頂被撞擊凹陷足有兩厘米,大家都認為這次他的生命走到了盡頭。
然而,麥雅西經過七天七夜的昏迷後,竟然奇跡般地度過了危險期,但從胸部以下的身體卻不聽使喚,就是拿刀子剜一下也沒有知覺,雙手不會動彈,於是人們說,麥雅西是個廢人了,他的餘生隻能陪伴著輪椅度過了。
麥雅西本人也非常失望和沮喪。這位曾經充滿活力和激情的人在經曆了消沉、恐懼、失望與自悲自憐後,很快就從心裏生出這樣的念頭:我要重新站起來,我一定可以再站起來!
他的決定引起了熟悉他的媒體的廣泛關注。但是,當時的醫療水平還很落後,就是現在,對於麥雅西這樣的傷來說,幾乎也是不可能。但麥雅西堅信他能夠重新站起來,他開始鍛煉,先是從伸手開始。正常人伸手縮手就像眨眼一樣正常,無需用力氣。而對於麥雅西來說,每伸一次手竟然急得他滿頭大汗。經過反複的練習,終於他的手可以伸開了。接下來,他要用手抓住東西,但卻不能如意,他試了無數次,把能抓住的東西放在身邊練習,但就是抓不起來,幾乎就在他要動搖時,手指頭終於可以回過彎來,把東西抓起來了。
經過半年的苦練,他除了不能站立起來外,四肢都能夠正常伸縮了。但就在他練習站立的時候,卻很難有進展了,無論怎麼努力,腰就是使不上勁。想了許多辦法,找了許多專家,但卻沒有一點效果,麥雅西再次陷於絕望中。
這時,一位來自瑞士的心理學專家瑞佛士來為他治療。經過精心準備,他把麥雅西帶進一間掛著黑板的房間裏,他在黑板上寫下了“不能”兩個大字,然後問麥雅西:“你想重新站起來嗎?”
麥雅西回答:“當然想。”
“那麼你認為你還能站立起來嗎?”
麥雅西猶豫不決,他對自己的信心已經動搖了,但他還是遲疑地點了點頭。
“那你就走過來,把‘不’字擦掉,留下‘能’。”專家命令他。
麥雅西扶著輪椅的把手,用力支撐身體,但還是沒有站起來。
“如果你堅信你能行,那你就行!上前來,把‘不’字擦掉!”瑞佛士很強硬地命令他。
這時,奇跡出現了,麥雅西竟然哆嗦著全身站了起來,他扶著輪椅來到了黑板前,顫抖地拿起板擦,把“不”字擦了下去,最後在黑板上留下了“能”字。
瑞佛士激動地說:“‘不’字已經從你心裏消失了,今後再也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阻止你重新站立起來了。”
1971年10月29日,麥雅西車禍後的35個星期零5天,大難不死的麥雅西又回到了他的工作崗位上。
世上有許多擁有成功潛質的人,因為他們總是強調“不”,提起筆來,就說我不會這個題;讓他演講時,他總說我不會說;外出找工作時,心裏想的是我找不到合適的崗位;他們貧窮時,他總說我賺不來錢。總之,每天都是扛著沉重的“不”,讓“不”字壓得很累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