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挫折——百煉成鋼的意誌,鍛造成功的輝煌(2)(3 / 3)

像水一樣鍥而不舍

北大學生在對待學業問題上,絕不會有半點僥幸心理,因為他們知道,靠僥幸心理隻能取勝一次、二次,而不會次次取勝,那種闖大運的求勝辦法,絕不是北大學生的求勝之道。北大學生總是把工夫下在平常,靠平常的不斷積累,使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學識能力紮實提高,像水一樣的鍥而不舍,造就了北大學生深厚的學習功底。這種功底足以讓他們以百倍的自信心,迎接任何的挑戰。他們說,隻要工夫下到位,鍥而不舍地鑽研書本,就能把知識學深學透,觸類旁通,達到一通百通的地步。這樣,無論參加什麼樣的考試,隻要是自己所及,就一定會把考卷答得完美無瑕。

最偉大的天才都是最偉大的實幹家,他們無一不是鍥而不舍的模範。他們不僅比常人更辛苦,而且往往對學習和工作投入了更多的熱情和精神。任何一個偉大的成功者都不是一蹴而就者,更不會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懶漢,隻有通過鍥而不舍的努力,才會創造出天才的傑作。否則,即使真的是天才,也不會有任何作為。

鍥而不舍是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門。一位北大學者說,世界上沒有哪一樣東西可以取代堅強的毅力,天才也需要毅力來填補肚子和腦袋的空乏。世界上許許多多的不成功者都抱怨他們懷才不遇,就是沒有抱怨自己的懶惰。懶惰和無所作為,是套在一事無成者脖子上的繩索。隻有鍥而不舍,才能無往而不勝。

布馮伯爵出生於瑞典一個富貴人家,從小就過上了穿名牌服裝、吃貴重食品的奢華生活。而且他天生資質平平,記憶力也差,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睡懶覺。人們都認為他將一事無成。但他很早就意識到了自己的壞毛病,特別是睡懶覺的習慣。

他決心改掉壞習慣。一開始,他的決心很大,但幾天之後,他就又故伎重演,賴在床上不起來。實在沒辦法,他就讓仆人約瑟夫幫忙,並答應約瑟夫,隻要每天6點鍾前叫醒他,就多給他1克朗。一開始,約瑟夫叫他起床,他總是找各種借口,或稱頭疼,或稱肚子疼的,約瑟夫不得不強行把他拖起來,有時他很不高興,威脅要解雇約瑟夫。

有一天,布馮伯爵賴在床上就是不起來,約瑟夫實在想不出辦法來,就端來一盆涼水,毫不猶豫地倒在了他的床上。就是從這以後,布馮伯爵徹底克服了睡懶覺的壞習慣。後來他說:“我的名著《自然曆史》有一半的功勞都是約瑟夫的。”

布馮伯爵在他4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每天都從上午9點工作到下午2點,晚上則從5點一直工作到9點。他的鍥而不舍從未間斷過,以至於養成了習慣。他在自傳中這樣寫道:“工作是我的必需,學習則是我的生活魅力所在。”

他總是不知疲倦地對作品進行潤色修改,盡管他對《自然新紀元》一書研究了50年,但仍然進行了超過11次的修改潤色。他總是說,做事情沒有規律,將喪失3/4的能力。作為一名作家,他取得了成功。而他的成功,則來源於他鍥而不舍的精神。

世界上所謂的天才,都是比別人更有毅力,比別人付出努力更多的人,就像考進北大的學生一樣,都是一些這樣的人:當別人開始輕鬆地聊天的時候,他們也許正在為某個問題而苦苦地思索;當別人已進入夢鄉的時候,他們也許正伏在案旁,記憶著重要的知識點;當別人跑進歌舞廳輕歌慢舞、享受快樂假日的時候,他們也許正在實驗著某一重要的化學結論。達芬奇說:“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世上從來就沒有機緣巧合的幸運事,唯有鍥而不舍,埋頭苦幹,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在美國,有一個人在一年365天裏,幾乎都在做著同一件事:每天天還不亮,他就簡單地吃一口飯,然後就伏到打字機前,開始一天的寫作。這個人就是美國最著名的恐怖小說大師斯蒂芬·金。

1947年,斯蒂芬·金出生在美國緬因州的一個貧困家庭。從小喜歡文學的他由於家庭困難,經曆了幾次失學的挫折後,考進了州立大學英國文學專業。畢業後卻很難找到高收入的工作,經濟狀況一直不能得到改善,最困難時,家裏連電話費都交不起,電話公司不得不掐斷了他的電話線。結婚後不得不讓老婆孩子住在拖車裏,在洗衣房打工掙錢。作為一個男人,他感到很沒有麵子。為了謀生,他走了寫作賺錢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