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挫折——百煉成鋼的意誌,鍛造成功的輝煌(2)(2 / 3)

北大教授說:“世上最偉大的事都是由人做出來的。而做到這些的人事先並不知道能不能,但他們在心裏已無數次地告訴自己:‘我能做到’。於是,他們毫不動搖地為之努力,因此最終獲得了成功。”

生命是你自己的,沒有人應該為你做什麼。成功與失敗完全取決於你自己的努力程度。如果你堅信“我能行”,那麼你的生命力就會像大海波濤一樣,始終是滾滾向前的。但如果你認為“我不行”,那麼沒有人能代替你成為成功者,而緊緊伴隨著你的,隻能是永遠的“不行”。

比爾·蓋茨與北大學生交流時說:“人的意誌具有無限的力量,能夠把夢想變為現實,但前提是堅信‘我能行’。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信心,堅信成敗並非命中注定而要靠自己努力。天空沒有永遠的黑暗,大地沒有永遠的蕭條。始終堅信我能行,並努力前行,世界就會有更多的人成為最傑出的人。”

培養積極向上的精神

什麼是一流的學生?北大學生認為,一流的學生就是要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任何時候都能做到不懈怠、不放棄、不甘於失敗。當挫折和困難來到時,能夠用冷靜的態度麵對挫折和困難,不是消極地等待挫折和困難自消自滅,而是千方百計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探索突破挫折和困難的道路。在他們看來,任何一個想考進北大的學生,都必須有這種積極麵對挫折和困難的精神,擁有一顆樂觀、積極、主動進取的心,絕不小看自己,絕不輕言放棄。

積極向上是一種極為難得的美德,它可以驅使一個人在沒有別人督促、沒有別人命令的前提下,能夠主動地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積極向上的精神可以使人忘記挫折和困難帶給人的沮喪情緒,能夠使浮躁的心逐漸平靜下來,使沸騰的熱血漸漸冷卻下來,使悲觀失落的情緒回歸到理性、健康、樂觀的軌道上來,讓人逐漸擺脫頹廢、墮落的束縛。積極向上的精神是使人振奮精神、去除疲憊的最佳手段。

北大的精英教育理論告訴學生,不思進取、安於現狀、淺嚐輒止或者得過且過的人,永遠不會做出大的成就。北大的成功者沒有一個是混一天算一天的無所作為之人。一個有著遠大理想和偉大人生目標,期望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的人,總是在不停地挑戰自我,總是在利用自身現有的條件和優勢,不斷拓寬發展進步之路,提高自己的思考和處世能力,讓自己始終能比別人走得更遠一些。他們總是能夠耐住追求人生成功之中的寂寞與清苦,有著堅如磐石一樣的毅力,自我激勵,自我提高,爭取人生事業的最大成就。

吳翀在北大1999級中文係本科畢業後,2003年就進入英國利茲大學攻讀傳媒碩士,1年後先後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環球資訊欄目的記者、編輯和監製,現任哲基傑訊谘詢服務有限公司的谘詢師。吳翀始終有著一顆積極向上的心,他以優異的高考成績邁入北大中文係之後,他感覺自己的心靈像找到精神的故鄉一樣,可以盡情地釋放生命的激情,他不分晝夜地“泡”圖書館,“貪婪”地吮吸和享受著這一切,保持著一顆“鳶飛魚躍”的活潑向上的心態,養成了積極踏實的精神品質。異國的大學進一步豐富了他的視野,之後他順理成章地加入中國國際廣插電台環球谘訊,從記者到編輯,再到監製,他始終積極地投身於工作,把在北大和異國所學完美地結合起來,把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伴隨電台工作進入正軌,吳翀開始覺得這種循規蹈矩的工作缺乏挑戰性,喜歡挑戰的他越來越不滿足於這種安於現狀的沉悶氣氛。他開始主動尋找更適合於自己的職業。終於,他發現提倡創新思維的谘詢行業很適合自己主動進取的,讓他感到無比興奮。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加入了哲基傑訊谘詢服務有限公司。吳翀說:“我的最大長處就是始終有一種積極進取的勁頭,不喜歡鬆懈的、沒有挑戰的職業,那樣的職業會磨盡人的進取心,即使一個對未來激情四溢的人,處於那樣的環境,也會變得懈怠下來。一個人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就必須自我加壓,不要貪圖輕鬆,貪圖輕鬆的人是絕不會成就大業的人。”

積極主動地挑戰自我,而不是滿足於安逸自然的生活,是吳翀不斷進步、不斷躍上人生新台階的根本所在。世界上很少有人會主動尋找挑戰,人的惰性決定了人天生就喜歡過安逸閑適舒服而又毫無壓力的生活。所以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隻能當個平庸的人,隻有少數喜歡挑戰、喜歡冒風險的人,才會在挑戰中抓住機遇,創造出更大的人生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