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挫折——百煉成鋼的意誌,鍛造成功的輝煌(1)(3 / 3)

在漫無邊際的沙漠中,隻有堅持不懈的人,才能找到清涼的綠洲,獲得甘甜的生命之源。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成功與失敗往往隻是一步或者半步之差,起決定作用的就是把水燒得沸騰的最後那把柴草。誰堅持到最後,誰就是勝利者,最後的努力決定著命運。

1986年,美國職業籃球聯賽開賽的時候,洛杉磯湖人隊一點也不占優勢,麵臨著巨大的壓力。而就在上1年,湖人隊曾有很好的奪冠機會,當時所有的球員都處於巔峰狀態。但是,決賽中他們卻輸得一塌糊塗。這使教練和球員都十分沮喪。

教練派特一直相信湖人隊有奪冠的實力。第二個賽季開始了,教練告訴球員:隻要能在球技上進步1%,那麼這個賽季的的冠軍就是湖人的。1%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12球員每人都進步1%,湖人隊就進步了12%,進步12%將使湖人隊輕鬆奪冠。

結果,所有的隊員都堅持不懈地訓練和提升自己,向著冠軍的目標努力。就在這個賽季,湖人隊大部分球員進步5%以上,終於奪得了冠軍。

北大學者告訴學生,平庸人與傑出人在做事之初並沒有多大區別,都會保持旺盛的鬥誌,全力以赴地投入所做的事情中。但往往到最後那一刻,頑強者與懈怠者就顯露出來了。前者咬緊牙關堅持到成功,後者卻喪失鬥誌而放棄了努力,於是誰成功,誰失敗,自然就涇渭分明了。

1831年,瑞典化學家薩弗斯特朗發現了鉑元素。對這一化學領域的重大發現,後來他在給朋友、化學家維勒的信中這樣寫道:“在宇宙的極光角,住著一位漂亮可愛的女神。一天,有人敲響了她的門。女神懶得動,在等第二次敲門。誰知這位來賓剛敲過後就走了。女神聽見遠去的腳步,就急忙起身打開窗戶張望:‘是哪個冒失鬼?啊,一定是維勒!’。如果你再堅持敲一下,不就可以見到女神了嗎?過了幾天又有人來敲門,一次沒有敲開,就繼續敲。女神開了門,是薩弗斯特朗。他們相晤了,鉑便應運而生!”

維勒是悲哀的,本來已是曙光在望,卻與成功失之交臂。而薩弗斯特朗卻是幸運的,堅持不懈的努力,達到了成功的頂峰。

眾所周知,貝爾發明了電話,但他隻是將電話中一個螺母轉動了4.1周。而之前的大量工作是由愛迪生等科學家完成的。正是那4.1周,使電話有了實際用途,愛迪生等科學家並不是沒有那個能力,隻是在發明電話時缺少了一份堅持,才會與成功擦身而過,許多偉大成就都正在於一份堅持。

愛迪生發明電燈,經曆一千多次反複實驗,如果在發明電燈的過程中他沒有堅持,也就不會獲得成功,富蘭克林的“風箏引雷”試驗,有著很大的危險,沒有堅持,他不會獲得成功。可見堅持對於成功的重要性。

大作曲家貝多芬說:“涓滴之水終可以磨損大石,不是由於它力量強大,而是由於晝夜不舍的滴墜。”水滴石穿,繩鋸木斷。隻要堅持到底,就能把事情做得比較完善,甚至做到完美無缺。

郭沫若說:“讀不在三更五鼓,功隻怕一曝十寒。”成功在於堅持,這是一個並不神秘的秘訣。

成功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追求、鍥而不舍的過程。隻有“鍥而不舍”,才能“金石可鏤”。

始終堅信我能行

心理學家指出,信念對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有著不可忽視的導向作用。始終堅信“我能行”,就會在內心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這種力量足以克服恐懼和膽怯心理,使人敢於嚐試未曾嚐試的一切事情。而反過來,如果開始就懷疑自己的能力,對自己缺乏信心,不能抱著必勝的信心,大腦就不能激發人體所擁有的潛能,不用說超常發揮,連正常發揮都不能實現,這樣就會有保留地進行嚐試,稍稍遇到困難就會讓“不行”占上風,恐懼感不斷加重,以至於越來越縮手宿腳,最終導致失敗。可見,始終堅信“我能行”,就會給自己不斷鼓勁加油,並充分調動起人體潛在的能量,使智能和體能都達到最佳狀態,於是,成功的奇跡就會在“我能行”的鼓勵中悄然而至。假如一開始就認為“我不行”,先在精神上喪失了主動,行動上緊跟著也會遲鈍下來,失敗就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