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人際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優良品質。一個善良的人應該時時刻刻保持誠信做人的原則。美國偉大的政治家、科學家本傑明·富蘭克林曾對一個青年人說:“你要切記,善良的人首先是一個誠信的人,缺乏善良的人也肯定是一個缺少誠信的人,缺少誠信將使一個人名譽掃地,缺乏善良同樣會使一個人臭名遠揚。”
北大教給了學生們誠信做人的人生哲理,也教給學生們要學會善良做人。善良與誠信是不可分割的。誠信是最大善良,一個缺少了誠信的人就沒有善良可言。猶如大詩人羅素所說:“在一切道德品質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信守諾言
溫暖是春天的諾言,潮汛是大海的諾言,明亮是陽光的諾言,成熟是秋天的諾言。世界因為有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諾言,才變得美麗而多姿多彩。大自然信守諾言是自然規律使然,春夏秋冬的交替永遠也不會改變,這種誠信給人類帶來了美麗和期盼。北大教授說:“大自然為我們人類信守諾言做出了最好的榜樣。”信守諾言是人的一種美德。“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一個人如果不信守自己的承諾,不僅僅是失信於人的問題,更是一個人品德低下的象征。而一個品德低下的人是沒有人願意與他打交道的,其人生必然會處處碰壁。
韓非說:“巧詐不如拙誠。小信誠則大信立。”生活中,幾乎沒有人不渴望被別人理解和信任。能得到別人信任,就會從內心感到幸福和快樂。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原因就在於他們對答應別人的事情因為種種原因而沒有履行諾言,最後喪失了別人的信任與理解。
一個有分量的諾言,猶如一座有高度的大山,信守一份諾言,比登上一座高山更難。許多人沒有履行好自己的諾言,一時被困在履行諾言的山前,就永遠失去了登上山頂的機會,因為一時的失信,就失掉了所有的信任。
北大教授曾講述了《鬱離子》中記載的一個商人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突遇風浪襲擊,船要沉了。他死死抓住一根桅杆高喊“救命”。正好有個在河邊有一個以打魚為生的人聽到呼喊聲,就急忙奔了過來。商人一看自己有救了,高興地說:“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如果救了我,我答應給你100兩黃金。”漁夫想自己一輩子恐怕也賺不來這麼多錢,而且自己已經來了,就救救他吧。於是,漁夫就把商人拉上了自己的小船。商人看自己這麼容易就被救了上來,覺得自己答應的錢太多了,就翻臉不認賬了。他隻拿出10兩金子給了漁夫。漁夫責怪他不守信譽,出爾反爾。富翁卻說:“你就是一個打魚的,一輩子能賺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嫌少嗎?”漁夫隻得怏怏而去。可是沒過多久,那富翁又一次在先前落水的地方翻船了。這一次他又喊出100兩黃金的價碼。有人欲救他,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漁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被淹死了。
商人兩次在同一地點翻船而遇上同一個漁夫是偶然的,但商人不守諾言的結局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就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於困境,便沒有人再願意出手相救。失信於人者,一旦遭難,隻有坐以待斃。
正如日本學者山本有三所說:“說謊就如同向天空吐唾沫,最終要落在自己的臉上。”假話一旦被戳穿,假象一旦被識破,遭殃的還是作假者本人。大家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狼來了》中,說謊孩子最終不是成了狼的美味大餐了嗎?
諾言之所以是一種無可替代的力量,是因為信用具有無上的價值。社會秩序建立在人與人之間彼此信守承諾的基礎之上,是否信守了諾言,是衡量人類精神是否高尚的準則。如果把諾言都不當回事,輕易許諾,輕易違背諾言,人與人之間就將沒有信任可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會變成相互防備、相互猜疑、相互敵視的關係,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都將深受其害。諾言是神聖的,承諾是金,每一個人都應該信守自己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