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從來就不容忍虛偽。因為北大人清楚地知道,虛偽的學術是害人的,也是害世的,經不起客觀世界的檢驗。同樣,虛偽的人也隻能曇花一現,經不起誠信的考驗。容忍了虛偽的存在,就是對北大精神的褻瀆,就是對社會的欺騙,最終也是對自己的欺騙。因此,北大在教授學業的同時,也把誠信做人的哲理教給了學生,使北大誠信、嚴謹、科學的教學精神得以發揚光大。
善良的前提是誠信
誠信的人都是善良的人,有人說誠信是一枚古老的種子,她播撒在每顆善良淳樸的心靈裏,她植根於每一個踏實真誠的足跡裏。是的,善良的人才會以誠信為本,善良的人才會擁有一顆充滿了愛意的心,用一顆愛心包容世界。北大教授說:“善良的前提是誠信。缺乏誠信的人到處行欺瞞之術,把別人的感情玩弄於股掌之中,根本就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做出來的盡是傷害別人感情的事,這樣的人哪裏還談得上善良呢?”做一個善良的人,首先需要做的是一個誠信的人。
善良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善良的人表現在處世上,總是能夠考慮別人的感受,是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典型。而這也正是誠信之人的特征。善良的人總是以欺騙他人為一種恥辱,內心會時時受到良心的譴責。同樣,誠信的人是不屑於做欺騙之事的,認為那是一種見不得人的行為。一個北大學生在日記裏這樣寫道:“做一個善良的人,首先要做一個誠信的人,用誠信去塑造高尚、善良的人格。像林肯那樣,用誠信和善良麵對這個世界。特別是一個大學生,不僅要做掌握科學知識的先鋒,更要做引導社會誠信和善良的先鋒。”
曾任美國總統的林肯小時候家裏很窮,甚至經常吃不上飯,穿不上鞋子,也沒有機會讀書,不得不每天跟著父親去賺錢糊口。長大後,林肯離開家鄉到外地去賺錢,他不怕吃苦,什麼活都肯幹,先後當過店員、鄉村郵遞員、伐木工人等,但不管做什麼,他都非常認真,非常坦誠,總能處處受到人們的稱讚。
1836年,經過長期自學後,林肯通過了律師考試,並逐漸成了一名頗有才氣的大律師。由於他人品好,待人和氣善良,很快就遠近聞名。很多人慕名而來,請他幫助打官司。但林肯替人打官司有個條件:必須當事人是正義的一方。否則,就算給再多的錢,他也不幹。
一次,有一個富翁請林肯作辯護人。林肯了解了案子過程後,發現那富翁絕不是善良之輩,在案件中也是強詞奪理。於是,林肯就告訴他說:“很抱歉,我不能接受你的案子,因為你的行為不是正當的。”
富翁有些不甘心,就想用提高酬金打動林肯。林肯嚴肅地說:“說實話,你的案子,隻要我使用一點點技巧,你就可能勝訴。但那是不公平的。讓我撒謊,那不是我的做人風格。謊話隻有在丟掉誠實和良心時,才能夠說得出口。但我林肯永遠也不會丟掉自己的誠實和良心,因為那樣做,我就會與你一樣是罪惡的人。”
最後,那個富翁不得不離開了林肯的辦公室。
誠信是一種美德,謊言與欺騙是墮落的開始。海涅說過:“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同樣,善良也不可能在欺騙中綻開美麗的笑臉。隻有善良的人,才會像林肯先生那樣,不為金錢所動,心裏始終裝著別人,把最真誠的愛獻給所關心的人,充分展現一顆善良的心。
原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一直遵循誠信做人原則。
有一天,宋慶齡要去一個幼兒園看望那裏的兒童。聽說宋奶奶要來看望大家,孩子都高興地跳了起來。幼兒園的老師也做好了一切準備,隻等宋奶奶光臨。可是,天突然刮起了大風,霎時間飛沙走石,有的大樹被連根拔起,也有的被吹彎了腰,電線吱吱作響,人走在路上也難以睜開眼晴。大家都以為宋奶奶不會來了。正在這時,門外卻傳來了汽車喇叭聲,原來宋奶奶頂著大風,冒著漫天沙塵來了,她的臉上帶著愛意微笑著走到孩子們中間。一位老師不安地說:“這麼大風沙,您就改日再來嘛!”她搖搖頭,認真地說:“孩子們都在期待我,我不能失信於孩子,再說我也想早點看看孩子們啊!”一句話,讓幼兒園的老師和孩子們深受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