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包容——海納百川的胸襟,成就大業的氣度(1)(2 / 3)

包容是最偉大的智慧!正如一位智者所說,一個人的成就絕不會超過他的心理包容度。因此,我們必須牢記:一個人能包容多大的事業,他就能獲得多大的成功。人生最偉大的智慧是心理的包容度。在這個競爭殘酷的社會裏,要想獲得更大的智慧,就必須有一項最基本的品質,那就是要有一顆包容世界的心。

包容是一種修養,一種成熟,擁有包容之心,就不會在意自己所遭受的困難和挫敗,不會在意他人嘲弄的目光和譏諷的語言,更不會在意來自方方麵麵的阻力,因為包容是一種成熟的心態,這種心態使包容的人可以容忍下一切不利於事業發展的消極因素,並進一步激發內心積極進取的精神,激發對成功的渴求,因而更加百倍地付出努力,直到走向成功。包容表麵看來是軟弱,但實際卻是無比的堅強,是以軟弱戰勝剛強,猶如棉花一樣,在軟弱的外表下包容著一顆生命力無比堅強的種子,這顆堅強又堅硬的種子將衝出大地的束縛,追求溫暖的陽光,長出旺盛的新生命。

大地是包容的,所以大地才會百花爭豔,萬木競秀;天空是包容的,所以天空才會百鳥歌鳴,萬星璀璨;大海是包容的,所以大海才會魚遊龍躍,生機勃勃。北大是包容的,所以才會學術爭鳴,人才濟濟。包容是寬廣的大地,是深邃的天空,是浩瀚的海洋,是一種高瞻遠矚,是成功者必不可少的偉大智慧。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包容

北京是一個包容的大都市,而北大又是這個大都市裏最有包容性的代表。曾經,北大不僅包容了舊學代表和拖長辮子、著異服的前清遺老,更包容了接受、傳播新文化、新思想的進步青年教授。如今,北大依然是包容的典範。來自世界各地千差萬別的語言,各種各樣的膚色,五花八門的飲食文化,包羅萬象的穿著打扮,以及多元化的學術思想,都能在這裏找到安身之所。包容帶來了和諧進步與快樂,每個在北大學習生活的人,心中都充溢著溫暖的陽光,臉上都洋溢著被知識滋潤所特有的雅致笑意。

北大學者說,知識越高,眼界越廣,心量越寬,做人才會更有境界,這種境界就是做人的包容境界。包容不僅可以改變人的命運,更重要的在於讓人不再目光短淺,不再隻從自我的角度去認識和體悟世界,而是能夠從長遠和全局的高度,開闊心胸,包天容地,容納喜與悲,以淡然的心態感悟和體會人生。是包容化解了所有的抑鬱寡歡,是包容平撫了無限增長的名利欲望,是包容消除了恩怨情仇,使我們做人的心境豁然開朗。北大學者說:“我們不是為了憎惡和怨恨而活的。放下所有的不快樂,你會發現,原來,隻要不再執著於憎惡和怨恨,沒有了沉重的包袱,人生就變成了輕鬆的旅行。”

曾經有一位北大女生在日記裏這樣寫到:“我是個很任性的女孩,在家裏父母什麼事都依著我,有時明明自己做得不對,也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那時也不懂得理解父母,甚至於經常地頂撞父母。可是,在北大的學習卻讓我時時感到內疚,父母那樣慈愛地包容了我,而我卻一點也沒有包容父母,做人要做一個懂得包容的人。懂得包容的人才是真正有愛心的人。”

包容是一種博大的愛:父母包容我們的任性是愛,師長包容我們的不足是愛,社會包容曾經犯過罪、有過錯的人是愛,自我包容一切的煩惱也是對自我的愛……北大有位心理學家這樣說:“要享受健康快樂之人生,首先要學會包容。愛自己,就必須包容別人,包容世界。”

民國時有一位北大人,因為被鄰村一個青年嫉妒,在大年初一看見自家門前多了個特別不吉利的東西——盛骨灰的陶罐。這讓他火冒三丈:這不是成心讓人諱氣嗎?但很快他就冷靜了下來,他想,與人爭鬥下去永遠也不會平息矛盾,莫如用包容的態度感化“惡作劇”的人。於是,他左思右想後在陶罐裏種上一株含苞欲放的百合花。花兒開了,他悄然送了過去。這小小的舉動打破了原來的僵局。盛開的百合花消除了兩家人的隔閡,同時也捎去了他的包容仁愛之心。那位鄰村青年在這顆真心麵前,主動登門道歉,與他握手言和,百合花喚醒了他那顆很小的寬容之心。

人行走在江湖之上,奔波於生活之旅,富有也罷,權勢也罷,總會有不如意之事。“萬事如意”隻不過是一種美好的願望。當人的心理情緒激烈、內心矛盾難以化解時,很容易導致身體分泌功能失調,造成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心情不暢等不良症狀,並可能誘發各種疾病的發生。健康專家洪昭光說,一個人如果有寬如大海的心胸,那就什麼事情都打不倒他。擁有包容的心境的人,猶如一條活蹦亂跳的鮮魚,自由自在地暢遊於工作、家庭、生活的海洋裏,從而感受到生命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