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包容——海納百川的胸襟,成就大業的氣度(1)(1 / 3)

世有包容紛爭少,心胸狹窄煩惱生。有人說:“不幸之石如果攔住我的去路,我便扛起它前行。”這是一種包容的心態。包容是天之魂,包容是地之魄,包容使山峰高聳,包容使海水浩蕩。自然美在廣闊,人間美在包容。包容產生活力,催生境界,使人快樂,讓人高尚,唯有包容才是尊嚴頂上最絢麗多彩的光環。

包容是北大第一品格

北大,是千百萬莘莘學子向往的一片神聖之地。考入北大,可以享受到中國一流的教育資源,開闊視野,這是眺望世界的窗口,這更是走向美好未來的跳板。每一個在這裏學習生活的大學生,都會覺得在這學習的四年是時間最不夠用的4年,是最充實的4年,讀不盡的書,學不完的人生哲理,各種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不僅給每個學生帶來無盡的快樂,留下終生不能抹去的美好記憶,感受到經曆了一次脫胎換骨的能力、心誌、精神洗禮,更重要的是使每個學生在這裏懂得了包容的偉大境界,曾經的競爭、矛盾、困惑都隨著畢業的到來而煙消雲散,包容的力量化解了一切與美好不相融合的紛爭,包容成為北大無往而不勝的最偉大的智慧。

在北大校園周邊的賓館或民居裏,居住著一大批來自於全國各地渴望能到北大聽課的所謂北大“遊學生”。他們每天在照顧自己生活的同時,許多人都遵守著北大的作息時間,千方百計進入北大的課堂,聽從大師們的教誨。北大以包容的態度,接納了這些求學若渴的“遊學生”。其實,北大很久以來就形成了自由聽課的傳統:北大教授、講師們默許外係、外校乃至外地的學生未經注冊而進入教室。隻要你不影響正常的課堂教學而教室裏又有多餘的位子,北大人即使知道你是“偷聽生”也不會橫加阻撓。這早已成為北大精神裏最為人稱道的人文圖騰。有一次,厲以寧教授的講座主辦方要求憑票進場,當時大廳裏聚集了很多苦苦等候想聽課的“遊學生”,厲教授就讓人打開大門,說還有不少空位為什麼不讓大家一起聽呢。這樣包容沒票聽課的學生早已成為北大的一段佳話。

在北大靜園附近的草坪上,每天都有十幾隻的“流浪貓”在追逐嬉鬧,原來,北大有一個全國第一個以關愛流浪動物為宗旨的學生社團——流浪的天使動物關愛協會。協會收養了七八十隻流浪貓,由此可見北大的包容精神是何等的寬廣。

自從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提出“兼收並蓄,包容並濟”的辦學方針後,北大就張開了他那博大的胸懷,開始接納不同思想潮流,使北大成了“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學術殿堂。北大“三角地”成為各種思想交鋒的彙聚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學派、不同的社團,或保守、或激進、或傳統、或現實等等,都可以在這裏得到展示,在這裏進行交鋒,對與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任何的思想都可以找到它的歸宿,使思考的結晶不至於胎死腹中。這正是北大包容精神所帶來的巨大力量。包容使北大在思想的交流中獲得了持續進步和提高的不竭動力,包容是北大的第一象征,包容是北大100多年來能夠造就如此多支撐中國命運的頂級人才的根本所在。北大的包容品格造就了一代代北大學子的包容精神,使北大學生能夠承受起任何的挑戰,用包容的態度應對未知的人生,使自己在追求事業的成功上越走越遠。

1991年高銘獲得北京大學地球係(現地空學院)空間物理專業碩士學位,現任中科院光電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載人航天921工程應用係統總指揮。剛一接觸空間物理專業課時,因為課程太基礎了,高銘心中有一絲失落,但還是全身心地投入專業學習中,一讀就是7年。走上工作崗位後,高銘很快適應了工程管理的工作,如今的她在工程管理方麵早已得心應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任務艱巨,困難重重。但高銘與同事們相互支持,相互信任,憑借紮實的基礎知識和過硬的作風,出色地承擔了航天工程指揮的任務。她覺得她的成功動力就是來源於她的包容。因為在她看來,一個女人要想擁有自己的事業,就必須讓自己的心理有很強的承受能力,因為女性遇到的困難比男性更多,社會接受女性的程度也肯定比男性差,這就更需要有包容精神,包容人們的偏見,去用業績證明自己的能力。不管是誰,堅強而包容的心都是取得事業成功的保證。沒有包容的心就會在困難麵前畏縮不前。高銘覺得北大對她影響最深的就是那種包容精神,有了這種精神,什麼樣的困難都將不再是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