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劉邦的部下韓信曾經一度被人認為不會有大作為,他竟然含辱從街頭混混的胯下爬過去,被別人恥笑沒有男子漢氣概。他寄人籬下,帶著老母親四處漂泊,被人嘲笑不是個男兒。甚至當蕭何向劉邦推薦他時,劉邦也沒有看得起他。但是,鋒利的錐子終究要紮破口袋,蕭何慧眼識錐,演繹了一個流傳千古的曆史故事“蕭何月下千裏追韓信”。終於,韓信在被拜將之後不久,就指揮軍隊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又把隱藏鋒芒的製勝招法用到了領軍帶兵上,最終一舉擊潰項軍。
愛慕虛榮的心理使一些人喜歡到處炫耀自己的能力和本事,把自己的家底毫無保留地掏給別人展覽。盡管這些人中也不乏才智高超的人,但是他們一旦與人競爭起來,就會立即處於劣勢。而那些有大作為的人往往是因為自己養精蓄銳,鋒芒不露,沒有人知道自己的實力。而自己卻已知道了別人的底細,提前做好了棋高一招的應對準備,一旦動起真格,就能像一柄利劍,直刺對方要害。所以,聰明的人往往隱藏自己的鋒芒,讓人探不出深淺。
一個人麵對比自己優秀的人,就會或多或少地增加心中的挫折感,也就自然而然產生了反感。北大畢業的學生,就算不是很優秀,也會讓不是北大畢業的人產生既嫉妒又羨慕的心理感受。因而許多北大人的成功,都是外表看似平靜無奇,內心卻深藏著巨大能量,心中有著絕不外露的遠大目標和誌向。他們故意展現自己的笨拙,用自己的憨直形象,激發他人的優越感,把自己完全融入普通人之中。當良好機遇出現的時候,他們就會像獵豹一樣迅猛出擊,準確攻擊,且總能保持平衡,深藏不露,看似行雲流水,田間信步,卻在無聲無息中克敵製勝。這才是真正的北大高手。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都是要經曆長期的磨煉和積累。在未成功時,如果鋒芒太露,就很容易成為耙子,受到攻擊。在成功以後如果鋒芒太露,也很容易脫離大眾,變成孤家寡人。沒有人會期望別人太耀眼,你太奪目,其他人就會更黯淡無光,就會變得更加自卑。因此,在人生道路上,很有必要學會掩藏自己的才智,給別人留足麵子,做人做事的時候更多地顧全別人的尊嚴和感受,這樣就能獲得別人的尊重,更容易地走上成功之路。
謹慎張揚自己的個性
北大一直是傳播先進思想的前沿陣地,北大校園的“三角地”曾是各種思想彙集的露天課堂,來自不同地域的文化、思潮總是率先在這裏交融,豐富多彩的文化造就了個性鮮明的北大學生群體。這是一個思想活躍、易於接受新潮知識的集體,這是一個張揚個性、追求新奇的年輕集體,這是一個引領時尚、推崇浪漫的自由集體。鼓勵個性、張揚個性曾是北大破除僵化思想的重要治學手段。在北大,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1000個學生就會有1000種個性,沒有個性就不是北大學生。擁有獨立的個性是北大人引以自豪的優良傳統。
北大學者告訴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但這種個性一般都帶有明顯的地域特征。可以說,個性是每個人在特定的環境下長期形成的特有個性品質。一個人的個性是沒有好壞之分的。每一個人都有區別於其他人的與生俱來的某一些特質,它是一個人的性格當中較為突出的一麵。每個人的人生都千差萬別,不同的人經曆也不盡相同,對同一件事,不同的人都會有不同的態度和不同的應對處理方式。這種各不相同的差異就是所謂的個性。向往和追求完美是所有人的人性優點,每個人都會從內心世界裏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和認可,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讚美,使自己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但是,個性的張揚也要遵循一定的社會規範,脫離了社會普遍遵循的社會規範,張揚個性就會變成張揚醜行,換句話說,個性張揚也必須有一個合適的尺度。
北大學生在這個自由的校園裏,看到了各種各樣有個性的人生,有一心隻研究學問而漠視其他的學者,有追求時尚引領新潮的“百老彙”劇團,有各種“酷”的表情、“炫”的姿態,有粗獷的豪爽,也有細膩的柔和……但丁那句“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被北大人演繹得淋漓盡致!
張揚個性會成為一種習慣,是一種希望自己能為所欲為的心願。年輕人有許多情緒,他們希望把自己的情緒暢快淋漓地宣泄出來,而不願意受到複雜的條條框框的束縛,所以喜歡張揚個性。因為,張揚個性必然比壓抑性情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