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思考——激發思想的力量,掌握成功的鑰匙(2)(2 / 3)

出生在黑龍江省一個小山溝裏的國家司法部基層工作司副司長陳俊生,初中畢業後考上了佳木斯一中。1981年,陳俊生以黑龍江省文科高考狀元的殊榮邁進了他渴慕已久的北京大學。不久他開始對文史哲產生了興趣,盡情地搜索著自己喜愛的圖書。4年的本科生活給了陳俊生獨立、嚴謹的思維習慣和健全的知識結構。幾年下來,他涉獵了圖書館裏從柏拉圖到海德格爾的一批哲學著作。其中,他尤其折服於德國哲學家精深、縝密的思想,對黑格爾更是推崇不已。

讀研期間,陳先生改掉了本科階段自由閱讀的習慣,一門心思地啃法學理論。他讀了不少法學經典著作,法律思維大有長進。經過整整7年的耳濡目染,陳俊生已由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學生,成長為一個有著豐富知識、獨立思考和相當程度社會經驗的北大法律人了。碩士畢業時,他自己聯係了司法部,做上了“人民調解員”的工作。結果這一做就做到了副司長的位置。

陳俊生說,北大的法學訓練有著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北大法學院最大的收獲並不是自己獲得了豐富的法學知識,而是縝密思考的方法,不再是淺顯的思考,尤其是對涉及法律問題的思考。北大法學院畢業的學生,可以說思維都相當嚴謹,眼界也更加開闊,加之北大獨有的人文主義氣息,學生們對法律本身以及法律與社會的關係的理解也較為透徹。他的一個切身感受就是:在實際工作中一定要培養縝密思考的習慣,光靠法學知識很難解決問題,而需要運用哲學中的辯證思維。

北大學生的優勢在於後勁大,工作一段時間以後北大學生思想深刻,研究、思考問題能力強的特點就表現出來了。但這絕不意味著在學校裏學的東西真的沒用。因為知識底蘊的深淺對一個人的基本思維方式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學校學到的知識和養成的思維習慣,對今後工作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

世界上沒有多少人更注重怎樣培養縝密思考的方式,我們今天的思維方式,大都是一種簡單的思維方式,是一種就事想事而不是善於聯想的方式,是一種隻看到表麵而看不到深層次,隻能看到眼前而看不到長遠的粗放型的思考方式。不是去思考怎麼能避免過程中的風險而更多偏向於思考事物的“果”,對結果總是想象得十分完美,90%以上的人都是偏向於這樣的模式,所以真正成功的人也就是少數了。

如果你對你目前的生活不滿意,那就不要抱怨了,問問自己是什麼原因導致今天這樣一個令你不滿意的“你”。

因為今天的我們是過去3年、5年或8年10年的綜合產物,我們的行動,我們的思考,我們的觀念等一切因素都是過去的積累,所以要想結果不一樣,那我們的過程一定要不一樣。我們的過程一定要不一樣,起點的思考就必須不一樣,有超出常人的思考方式才會有超出常人的結果。

一個人駕著豪華奔馳從你身邊路過,你會怎樣想?

隻習慣於表麵現象的大部分人會這樣想:真牛,我要開一輛多好呀!

而善於縝密思考的人,也就是很少一部分人會這樣想:哇,這家夥到底是怎樣能夠這麼有錢?

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就是他們的腦,也就是他們的思考模式的不同。

那些比我們更有錢、更有魅力、更優秀、更成功的人,一定是做了和我們不一樣的事情或采取了不一樣的行動,我們不僅僅要羨慕他們,更重要的是自問一下:他們到底是怎樣做到的?他們到底做了哪些和我們不一樣的事情?

一旦我們問問題的方式變了以後,也就是我們開始習慣於縝密思考的時候,我們的生活就開始變了。

2004年,黃少英畢業於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獲構造地質學博士。經過北大幾年的學習,從小就對地質構造感興趣的她更是如虎添翼,她覺得在北大學習的經曆,讓她對問題的思考不再是粗枝大葉,而變得更求甚解了,北大給了她細膩和縝密的思維習慣。因為她清楚,研究地質構造容不得半點的模糊和大意,縝密的思考是成功的前提。正是這樣的思維習慣,使她剛剛走上工作崗位就如魚得水,得心應手,一順而百順。2004年7月,她來到塔裏木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工作。工作期間參與組織“斷層相關褶皺理論在前陸盆地中的應用”國際會議;參與中英文《野外地質考察指南》的編寫;創新性完成快速量板法程序設計,填補了量板法沒有配套程序的空白,並獲得2005年塔裏木油田公司青年創新創效成果勘探類一等獎,利用該變速成圖方法鑽探的神木1井、迪納204井已見到良好的油氣顯示;目前擔任庫車勘探項目“烏什凹陷中生界盆地演化及伊拉克氣藏特征研究”課題的課題長,並將赴法國裏爾大學進行科研合作。在塔裏木油田,她縝密的思考能力得到了相應的回報,獲得了全麵的發展和提高,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