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與虛心

讀書之道,博學詳說;經世之才,遍采廣詢。自度智慧精神,終恐有所不逮,惟當謹守繩墨,不敢以浮誇導子弟,不敢以暴棄殆父母之遺體。其有所進,幸也;無所進,終吾身而已矣。

——曾國藩日記

吾人為學最要虛心。

——曾國藩家書

高明由於天分,精明由於學問。

——曾國藩書信

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可變化氣質。

——曾國藩家書

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誌,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誌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財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國藩家書

讀書乃寒士本業,切不可有官家風味。

——曾國藩家書

學問之事,以“日知月無亡”為吃緊語;文章之事,以“讀書多,積理富”為要。讀書之誌,須以困勉之功,誌大之學。

——曾國藩家書

虛心涵泳,切己體察。朱子教人讀書之法,此二語最為精當。

——曾國藩家書

讀書窮理。不辦得極虛之心,則先自窒矣。

——曾國藩日記

世間極占地位的,是讀書一著。然讀書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勢位上。

——曾國藩讀書錄

學者之識,當仰窺於瑰球俊邁,詼詭恣肆之域,以期日進於高明。若施手之處,則端從平實愜適始。

——曾國藩筆記

靜坐自我妄為,讀書即是立德。

——曾國藩家書

看書與讀書

大抵看書與讀書,須畫然分為兩事,看書宜多宜速,不速則不能看畢,是無恒也;讀書宜精宜熟,而不能完,是亦無恒也。

——曾國藩家書

看者涉獵宜多、宜速;讀者諷詠宜熟、宜專。看者“日知其所七”,讀者“月無忘其所能”。

——曾國藩書信

看者如商賈趨利,聞風即往,但求其多;讀者如富人積錢,日夜摩拳,但求其久。看者如攻城拓地,讀者如守上防隘。

——曾國藩書信

譬之富家居積,看書則在外貿易,獲利三倍者也,讀書則在家俱守,不輕花費者也;譬之兵家戰爭,看書則攻城略地,開拓上字者也,讀書則深溝堅壘,得地能守者也。

——曾國藩家書

研讀與求解

凡讀書有難解者,不必遽求甚解。有一字不能記者,不必苦求強記,隻須從容涵泳,今日看幾遍,明日看幾遍,久久自然有益。但於已閱過者,自作暗號,略批幾字,否則曆久忘其為已閱未閱矣。

——曾國藩家書

雖長篇巨製,其精神意趣之所在,必有所謂鼻端之一筆者。譬若水之有幹流,山之有主峰,畫龍者之有睛。物不能兩大,人不能兩首,文之主意亦不能兩重,專重一處而四體停勻,乃始成章矣。

——曾國藩筆記

買書不可不多,而看書不可不知所擇。

——曾國藩家書

用工不可拘苦,須探討些趣味出來。

——曾國藩家書

若事事勤思善問,何患不一日千裏?

——曾國藩家書

用功與用心

讀書不可不多,用功不可不勤見。

——曾國藩家書

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不以昨日耽擱而今日補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預做。

——曾國藩家書

無恒者,見異思遷也,欲求長進難矣。

——曾國藩家書

不能主一,無擇無守,則雖念念在四書、五經上,亦隻算遊思雜念,心無統攝故也。

——曾國藩日記

讀書時,心外馳,總是不敬之咎。

——曾國藩日記

守坐室內,一書不讀,悠忽如此,何以自立?

——曾國藩日記